曾祖父清末攝於四川瀘州,當時已是基督教徒,用句“革命”的話來說叫“二鬼子”。
曾祖母民國初期於四川瀘州,這是一位極富遠見的婦女,在1903年時,就極力支持兒子(即我祖父)到南京讀洋學堂,甚至在船開走後,曾祖父舍不得兒子和大孫子離家遠行,準備叫人騎馬追回時,堅決阻擋住了曾祖父的行動,以致後續的二伯四伯五伯六姑等源源不斷地從四川的大山溝裏來到南京上海等地讀了大學,從而是我家走出了封建地主家庭的怪圈。
祖父(時年21)和堂伯父(時年16)1907年攝於南京,祖父那時就讀於金陵大學伯父乃金陵高中學生,這個教會學校讀得他倆的英語極佳,回川後均找到收入優厚的工作, 靠的就是英語,吃的也算是“洋鬼子”飯。
1914年祖父祖母在成都的結婚婚紗照,據說是成都的第一對“洋式”婚禮。
1920年祖母(時年28歲)和父親(時年四歲),照片中可看出我的祖母就不是小腳,原因還是她的娘家也是“二鬼子”,清末她就都過成都的教會女學堂呢,所以也能說幾句英語。
1930年祖父祖母率六子女與四川省南部縣,祖父就職於通(江)南(部)巴(中)任鹽稅局長, 那可以前清的肥缺--通南巴鹽道啊
1935年父親(帶眼鏡者) 和二叔,當時均為成都華西高中的學生,後來他倆都沒進華西大學而讀的是重慶大學礦冶係,學了工科,後來都是高級工程師,除文革外的那麽多的政治運動, 還真沒挨到整,故父親自嘲屢次運動脫離了“群眾”,最後文革算了個總帳。
1940年父親從重慶大學礦冶係畢業後即開辦渝光鑄鐵工
廠,24歲的父親儼然重慶市工商界的青年才俊,虧得經營不善倒了閉, 解放後才沒被當成資本家, 真的感謝上蒼啊。
抗戰勝利後父親到上海接收工務局盧家灣柏油軋石廠任廠長兼上海壓路機隊隊長, 隻能算是接收小員, 所以後來也沒為此受到清算。這是母親三十歲的1947年在南京路王開照相館拍攝的。
與上麵那張同一天,父母及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還有當時在南京讀中央大學的三叔全家合影。
絕不是在說解放前我家有多好,解放後我們家的日子也很好啊,以後再貼解放後的照片。
至於阿拉二爺叔格中山裝肯定是勒成都做格, 因為迭個辰光伊拉倆家頭嘞成都讀書,阿拉迭個爺叔身坯長得特別讚, 身高1米81背脊骨筆直,剛剛過世不到一年,享年95歲,退休前是西南有色金屬係統蠻有名氣格三級工程師。
30年代川西北通南巴一帶是張國燾紅四方麵軍的地盤,照張回憶鹽缺得一蹋糊塗,曾把鹽鋪的泥都汰了一遍為弄出一點點鹽,看來確實是殷實之家。
回"BROWN",你我祖父認識可能很小, 因為我祖父隻是在川北而且一直在那兒, 在鹽務係統,還隻是屬於"中下級官員",或說"官兒"太小, 實在很難認得到全國的領導人.
至於北極企鵝所說"不是有錢就是有品位有學問", 本人看法略有不同, 當然不能是太窮,主要得"有心"保存東西,還得運道不錯, 百年來先是戰亂後是瞎亂, 很多人家東奔西逃, 性命都未必保得住時還管什麽照片, 後來的各項政治運動, 很多人恨不得自行大量銷毀可能引起麻煩的東西呢,更難說有沒有心去保留什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