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無邊

喜樂的人生是我和我的家庭的追求。每個人都可以喜樂,隻要你願意去感受它。建這個名為喜樂無邊的博客,就是要記錄我的家庭追求和享受喜樂生活的過程。
正文

給孩子自由

(2010-02-08 19:19:32) 下一個

兩天前老大回來說,經過學校的測試選拔,他被選中作為6年級校隊成員參加魁北克省的數學競賽。 這當然是好消息,我們立即對孩子大大祝賀鼓勵了一番。但孩子卻馬上心事重重的說,為參賽做準備的集訓時間是周三下午,和他參加的學校鼓樂隊的訓練時間衝突了,老師問他是不是正在參加鼓樂隊的訓練,他說是,老師說那就算了吧。我們一聽,就有點急了。算了是什麽意思?難倒就不能參加數學競賽了?那不是因小失大嘛!於是馬上就開始給孩子做思想工作,無非是說數學競賽多麽重要,能代表學校參賽是多大的榮譽,打鼓麽也就是個玩的事,我們當然也鼓勵你參加,但當和更重要的事衝突時,你就要學會正確的做出取舍之類。

老大似乎並不很情願接受我們的安排,倒不是不想參加數學競賽的訓練,但他也實在不想就這麽放棄打鼓。但看到我們態度如此明朗,也就無可奈何,十分沮喪地上樓去了,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才下來。

 

我們也注意到他的失望,於是吃飯時又教給他第二天如何和老師談,看是否有可能讓學校調整時間,使之能兩者兼顧。說實話我們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小。這兩樣都是集體活動,學校怎麽會為你一個人調整時間呢?這麽說無非是讓孩子感覺我們也不是完全不顧他的意願,我們也在尋找可以兼顧他的意願的解決辦法,但實際上我們已經認定要為數學競賽放棄打鼓了。

 

但是第二天早晨送孩子上學後,我們突然覺得這事好像不太對。老大的性格很謙和,所以我們平常經常鼓勵他要敢於自己拿主意,自己來決定自己的事情。可是像我們今天這樣,不正是剝奪他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嗎?我們不是一向主張要給孩子自由嗎?怎麽到了具體的事情時,又不知不覺地越俎代庖了呢?不管我們平常和孩子說多少次不要把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利交給別人,如果這次我們替他作了決定之後,他難免會認為自己做了決定也沒用,最後還得聽家長的,以後又怎麽會有興趣自己拿主意呢?討論至此,我們做了一個悲壯的決定:等孩子回來,告訴他,想打鼓還是參加數學競賽,你自己定!不論最後決定幹什麽我們都支持!相信我,這個決定做得可不容易,這真是11年來在這種級別的事上第一次把決定權交給孩子。放棄權力比爭取權利要難得多啊。

 

下午老大回來了,一臉輕鬆。我們鄭重其事得問起他這件事,誰知他不在乎地說:解決了,老師說可以單獨給我們兩個打鼓的孩子補課。這讓我們舒了一口長氣,可同時又有點兒失落:我們好不容易做出的給孩子放權的重要決定突然顯得不那麽重要了。我們再告訴孩子我們已經決定要讓他自己做選擇時,他看上去似乎也不是很在意。

 

但是,我們這個決定也就是在此刻“顯得”不重要而已,其實它仍然很重要,而且將一直重要下去。因為通過這件事,我們再次明確了給孩子自由的重要性,而且也深深意識到把這個理念真正貫徹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是多麽的不容易。

 

老大又說,他的一個好朋友,是當地老外的孩子,也被選上參加數學競賽訓練了,但他不想去,覺得那樣會太累。老大說他倒是很有興趣參加這個訓練。 我們不禁為自己孩子的勤奮和懂事而感動。如果當時孩子隻能選擇一樣參加,如果孩子想打鼓,如果我們強行命令他放棄打鼓去上數學課,如果他因此而對數學產生逆反心理,那孩子這一輩子的對數學的興趣不就是生生毀在殷切希望他學好數學的我們家長手裏了嗎?想想後怕。

 

最新消息,老大所在鼓隊要在明年3月27日遠征魁北克城參加全省的中小學鼓樂隊大賽。在孩子眼裏,代表學校參加數學競賽和鼓樂隊比賽是同等重要的大事,家長如果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對孩子有更多的理解,當然也就會更多地得到孩子的合作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