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無邊

喜樂的人生是我和我的家庭的追求。每個人都可以喜樂,隻要你願意去感受它。建這個名為喜樂無邊的博客,就是要記錄我的家庭追求和享受喜樂生活的過程。
正文

我穿西裝的故事

(2010-02-08 20:05:17) 下一個
近日讀唐魯孫的雜文集《說東道西》,其中有一篇談到他81年去美國探親,除在少數大都市街頭能看到西裝革履的白領階層紳士外,一般人穿著均十分隨便。國人(指台灣人)出國前很喜歡做套漂亮西裝到美國亮亮相,結果反而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讓人覺得我們在衣著方麵過分古板拘謹。

 

   讀至此處,不禁想起自己1991年初次出國到美國時在穿西裝方麵鬧的笑話。

 

    那時國內還比較封閉,能有機會去美國的人很少,因此除了出國前聽到安全局關於出國後要嚴防敵特策反偷情報的一頓胡扯之外,鮮有美國實際情況的真實有用的信息,更遑論衣食住行等方麵的習俗了。 當然無論政府和個人,都知道即使穿著我們過年的衣服去美國,也沒法讓美國人民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因此公家給我們每人發了600元的置裝費(好像是初次600元,三年內再出國每次200-300元),要求去做一套西服。其實每人原本都有西服,隻不過也就是現在民工穿的檔次,不可以穿出國門的。那時月工資隻有200來元,因此我是隻花了200多元在西服廠訂做了一套西服,其餘的錢就存起來了(後來結婚時挺超前的索尼29寸平麵直角彩電還真是靠曆次出國各種名目的補貼結餘積累來的)。

 

   就在抵達舊金山的第二天一早,我們一行人就理順頭發,擦亮皮鞋,打好領帶,穿上西服,上街了。 當一麵東張西望,一麵自我欣賞西裝革履的優雅時,突然發現怎麽街上溜達的老外怎麽沒有穿西服的。不是外國人都穿西服嗎?不就是因為他們穿西服公家才給我們專門置一套的嗎?也不會是穿不起,因為雖然剛到才一天,我們也很知道資本主義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了。 在知道我們的疑惑後,一位華裔客戶(來接我們瀏覽市容時,他就穿著夾克和牛仔褲)解釋說:現在美國人一般都不穿西服,你們這樣穿太那個了。 雖然他沒解釋“那個”是啥意思,但我們的理解那就是“土”。

 

  第二天要在這個客戶的辦公室會見美國一家生產廠家的代表。 我們的帶隊領導決定與時俱進,甩掉“土”的形象。 可是我們除了西服,實在也沒有別的像樣的外衣,所以隻能集體不打領帶以示瀟灑。可那位客戶一見就急了,問我們為何不打領帶? 等領導鎮定的細說原委後,客戶哭笑不得地說那是平常,今天會見廠家代表是正式場合,不打領帶是很失禮的。 最後還是從辦公室衣櫃裏劃拉出三條領帶應付了過去,好在領帶不分大小號。

 

   經過如此顛來倒去,我總算明白了在美國應何時穿西裝。 現在當然大家都知道了,可當時我向別人傳授此經驗時,還是有好多人一臉茅塞頓開的表情。 真可謂事非實踐不得知啊。

 

    說到穿西裝,又想起84年剛進大學門,適逢學校35周年校慶,有身處高位的校友為在校學生每人做了一套西裝當校服。 為了炫耀鄉裏,大家紛紛穿上西裝校服在校園裏照相。 其中一張是全宿舍7人合影,小夥子們可謂誌得意滿,風華正茂,真是人靠衣服馬靠鞍。。。咦?怎麽所有的白襯衣都沒有掖到褲腰裏?。。。啊?穿西服襯衣還要掖到褲腰裏嗎?誰知道啊?

 

    現在已經移居國外8年,看著衣櫃裏很少穿的西裝,回想那時一穿西裝就像打了一針雞血般精神的愣頭青,不由得感歎一聲:世事滄桑,不是當年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