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陳竺將任中國衛生部部長
(2007-06-25 11:13:25)
下一個
54歲的生物學家、無黨派人士、海歸陳竺將出任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專任衛生部黨組書記。 陳竺父親陳家倫,是中國內分泌界最牛的人之一,曾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分會主任委員,《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總編輯。陳竺妻子陳賽鵑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 據說,陳竺原是中專畢業的,大學沒讀就讀了碩士,1981年獲上海第二醫學院醫學碩士學位,後來(1989年)在法國巴黎附屬第七大學聖·路易醫院血液研究所拿的博士學位。 陳竺是江蘇鎮江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蘇鎮江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血液學研究所所長,衛生部和上海市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民族基因組研究項目兩協調人之一,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人基因研究組織(HUGO)成員。國務院首批有突出貢獻科學家津貼享受者。 陳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首席科學家,第一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陳竺研究方向: 在白血病癌基因研究方麵,他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伴Ph染色體急性白血病中RCH-ABL重組的分子模型,自行克隆了早幼粒白血病中染色體異位t (15:17)和t(11:17)所形成的融合基因PML-RARa,PLZF是他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克隆的基因,亦是中國學者在國內自行發現的第一個人類疾病相關基因。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高水平的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餘篇,得到國內外科學界的高度評價,目前他作為二主持人之一負責我國的人類基因組研究,引進了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容量最大的酵母人工染色體基因庫(YAC),並在國家的支持下組建了一個向全國及東亞地區開放的中法合作YAC篩選中心,這項關係到整個生命科學發展的跨世紀工程,將有力推動中國科學水平的提高。 ------------- 陳竺院士(1953年~),男,江蘇鎮江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藝術、科學和人文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馬普學會分子遺傳研究所外籍會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1981年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1989年獲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際科學院協作組織主席,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係統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十屆政協委員。 陳竺教授在人類白血病的研究中,對闡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的細胞和分子機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療”觀點,為腫瘤的選擇性分化、凋亡治療開辟了全新的道路。1994年以來,在繼續深入白血病研究同時,陳竺教授參與我國人類基因組研究計劃的運籌、組織和管理工作,組建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基因組研究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以及上海係統生物醫學中心,領導展開和推動了該領域研究的發展。 陳竺教授在國際著名刊物如《PNAS》、《BMBOJ》、《J Exp Med》、《JCI》、《Blood》、《Am J Hum Genet》、《Oncogene》、《Leukemia》等以及國內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1993年三等獎、199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獎、1997年法國全國抗癌聯盟盧瓦茲獎、1998年度“求是”基金青年科學家獎、1999年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1年和2004年)、衛生部、國家教委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2002年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騎士榮譽勳章”。 兼職 1、1984年起任國際血友病聯盟成員 2、1994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審組成員 3、1994年起任中華醫學會第21屆理事 4、1994年起任複旦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遺傳科學中心副主任 5、1994年起任上海生命科學中心副主任 6、1994年起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 7、1994年任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勵基金理事會理事 8、1994年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第三十二屆上海市醫學會血液學會委員會委員 9、1994年任《中華醫學遺傳學》第三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10、1995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藥衛生科學技術進步獎第四屆評審委員會委員 11、1996年起任中國科協常務委員 12、1996年特聘為上海科技城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 13、1996年被聘為國家高科技研究計劃生物技術領域第四屆專家委員會委員 14、1996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審組成員 15、1997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16、1997年起任中國遺傳學會人類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 17、1997年起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 18、1997年起任863計劃“九五”重大項目“重大疾病相關基因的研究”責任專家 19、1997年起任《Leukemia》雜誌編委 20、1997年起任《中華醫學雜誌》編委 21、1997年任《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特邀編輯 22、1999年起任國際人類基因組研究組織(HUGO)委員會理事 23、1999年起任上海市第九屆政協常務委員 24、2001年起任國家“863”計劃生物與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專家谘詢委員會主任 25、2001年起任《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雜誌編委 26、2003年起任國際科學院協作組織(InterAcademy Panel, IAP)主席 27、2003年起任上海市第十屆政協常務委員 28、2004年起任國家“973”計劃“多基因複雜性狀疾病的係統生物學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 29、2004年起任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名譽會長 30、2004年起任《Gene》雜誌編委 31、2004年起任《Cancer Research》雜誌編委 32、2005年起任全國政協委員 33、2005年起任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委員 34、2007年起任《Annual 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雜誌編委(2007.1-2011.12.31) 獎勵 科學技術獎: 1、1991年獲首屆中國青年科技成果博覽會金獎(第一完成者) 2、1993年獲國家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者) 3、199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五完成者) 4、1993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五完成者) 5、1993年獲第一屆上海青年科技博覽會金獎(第一完成人) 6、1994年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完成者) 7、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完成者) 8、199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者) 9、1995年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一完成者) 10、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11、1997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完成者) 12、200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三完成者) 13、2000年獲國家科技部杜邦科技創新獎(第三完成者) 14、200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六完成者) 15、2001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第三完成者) 16、200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一完成者) 17、2004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第四完成者) 18、200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者) 個人榮譽獎: 1、1990年獲上海市“銀蛇”獎一等獎 2、1990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 3、1991年起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4、1991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 5、1992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6、199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一九九一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稱號 7、1993年獲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度國家科委“863”計劃先進工作者三等獎 8、1993年獲首屆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稱號 9、1993年被評為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 10、199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獎 11、1994年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生命科學) 12、1994年獲上海市醫學榮譽獎 13、1994年獲上海市高教精英榮譽稱號 14、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5、1995年獲上海市科技精英榮譽稱號 16、1995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17、1997年法國盧瓦茲癌症研究大獎 18、1997年獲上海市醫學科技貢獻獎 19、1997年被意大利熱那亞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20、1999年獲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 21、1999年被國家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22、1999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院士 23、2002年被法國政府授予“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騎士榮譽勳章” 24.2003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5.2004年當選歐洲藝術、科學和人文學院院士 26、2005年被香港大學授予名譽科學博士學位 27、2005年當選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8、2005年被法國第五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29、2005年當選德國馬普學會分子遺傳研究所外籍會員 30、2006年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 陳竺:從知青到院士 陳竺,生物學家。原籍江蘇鎮江。1981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5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部),是當時最年輕的中國院士。現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上海瑞金醫院血液學研究所所長、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在白血病和基因研究方麵成績卓著,迄今已在國際著名科學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引證率超過2000次。 有一種力量,叫親和力。第一次見到陳竺,是在杭州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就在2000年7月12日為國務院領導同誌作了有關基因組的科技知識講座後不久,陳竺應邀來杭作報告。為了采訪他,我追蹤至胡慶餘堂。天氣悶熱,中藥博物館的空調正好又壞了,但陳竺還是看得很仔細。他說,中國的醫藥文化給了他很多的靈感。之後,我又跟著他到了茶葉博物館,他沒喝上幾口龍井茶,因為要忙著回答我的問題。 說實在的,擠了他的休息時間跟蹤采訪他,我心裏都有些歉意。但陳竺對我的采訪真可說是不厭其煩。雖說隻有半天的接觸,但陳竺待人的那份平和,那種與你分享樂趣的笑口常開,讓我感到了一種特別的親和力。勤奮、是最靠得牢的。讓我意想不到的是,42歲就當選為院士的陳竺曾經是位樣樣農活都會幹的種田好把式。自16歲從上海到江西插隊落戶,整整有五年時間他一直都在農村。 回顧在農村的歲月,陳竺說:農村生活加深了他對農民的感情。當時許多農村都很貧困,但農民卻寬容容大度地接納了他們,分擔了國家的就業壓力,在國家困難的時候,可以說是農民養育了知識青年。另外,在農村的幾年,也使他切身體會到,“修地球”,光靠熱情是修不好的,國家要富強,必須靠知識和文化。 意識到這一點,當時還在農村的陳竺忙完一天的農活,晚上就在油燈下如饑似渴地學文化,不僅自學了中學的數理化,還自學了英語,功夫不負有心人, 1975年,陳竺進入了上饒衛生學校。1978年,隻有中專學曆的陳竺,以專業考分第一名的佳績成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王振義教授的碩士研究生。而王教授那年招的另一名研究生就是後來成為他妻子、在白血病研究方麵卓有成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總部授予“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陳賽娟。 已深深懂得知識重要性的陳竺,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1984年,陳竺以全國非法語專業法語考試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赴法留學的機會。 人們或許以為陳竺在學習上特別有天賦,但陳竺自己認為他取得成績主要是靠勤奮。他說一本上千頁的外文著作,他從頭讀到尾,有時會連著讀凡遍。 說到底,成功之路並沒有捷徑,而勤奮是最靠得牢的。創新,是科學的靈魂。1989年,陳竺和陳賽娟一起回國。陳竺說:祖國是個你一離開她就會更愛她的地方。 談到科學研究,陳竺特別提到了好奇心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他說,沒有好奇心,你就會喪失發現問題的敏感,也不可能有鑽研的熱情和執著。做學問,講究學、問和做。我們許多人學的能力不錯,但問的水平就要差一些,做的能力更差。 2000年11月11日,陳竺參加中央電視台“基因時代真的來了嗎”的談話節目,在說到中國生物產業的瓶頸時,他的一番話贏得了現場聽眾的熱烈掌聲。他說,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我很難想象他在科學技術上真正能產生重大的突破,這種教育方式讓學生連好奇心都沒有了。民族的靈魂是創新,這是最緊要的。如果人類基因研究真的發展到了可以任意移植的地步,我真心希望為我們這個民族多移植一些創造性的、個性化的基因,與此同時,多多殺死一些壓抑的、懦弱的基因。 為了科研,陳竺放棄了自己的許多愛好。他說,科學家都特別珍惜時間,因為科學研究也如體育競賽,你必須去爭先。在他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上下班之分,也沒有工作日與節假日之別。由於他們夫妻研究的領域很接近,但想法卻是經常不一致,實驗室裏的爭論往往會帶回到家裏。為了保證在家裏有片刻的放鬆,有一陣子,他們隻好約法三章:在家不準爭論科研上的事。當然,這樣的約法也是很難執行的,陳竺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