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事音頻:華爾街的金融騙局

(2019-01-09 06:34:08) 下一個

【嘉賓】

最近西方國家出現了一個類似引爆2008年次貸危機的住房抵押貸款的產品。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是因為將不同等級的住房貸款打包並證券化後的MBS,再打包證券化形成擔保債務CDO。理論上西方這個玩法是可以無限循環下去,不斷形成新的金融產品。還有一份產品叫信用違約互換。整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是因為次貸的證券化,將次貸風險由發起人轉移到投資人。MBS和CDO的投資者再將風險轉移到CDS的投資者身上。現在出現了高杠杆貸款的新產品。和次貸有什麽區別呢?住房抵押貸款針對個人,高杠杆貸款則針對公司。與住房抵押貸款類似,是企業在美聯儲提升利率的背景下,企業融資越來越難。除了發行垃圾債券外,就是利用杠杆從銀行獲取貸款。高杠杆貸款的償還是優先於垃圾債的。高杠杆貸款經證券化後簡稱CLO,稱抵押貸款憑證。在操作上,銀行家幾百家抵押貸款打包成一個產品,然後賣給投資者,將風險攤分給投資者,主要由對衝基金、保險基金和養老金等來購買。美國CLO總量達到1077億美元,過去幾年中達到了1萬多億美元。英國央行數據顯示381億英鎊,2018年又是300億。現在,不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警惕風險,美聯儲也發出了風險提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示,2017年全球高杠杆貸款新增發行量達到創世紀的7880億美元,超過之前高點7620億美元。美國華爾街金融衍生品一直很發達,之前高杠杆產品有維護契約監管,借款人可以監控借款公司的業績表現,如果業績不好,借款人也可以強製借款公司出售資產。經過金融危機後,許多公司要求修改契約,最終變成精簡版的契約。垃圾債券交易受到美國證監會監管和保護,而高杠杆貸款不受美國證監會監管和保護。為了防範風險;要求發行方必須保留5%的份額。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對多的弗蘭克法案進行了鬆綁,意味著發行的銀行和機構不再需要持有或保留那5%的份額,相當於不再承擔任何風險。這個產品基本如同窗戶紙,一捅就破,2008年次級貸款屬於直接原因,我個人認為下一輪金融危機的引爆點,很容易在這個產品上發生。想請教下東方老師的觀點。

 

東方點評:

CLO抵押貸款憑證和你之前說的引發次貸危機的次級貸款等產品在本質上、是雷同的。都是通過金融產品將風險轉嫁給其他投資者。信用違約最後的風險是完全集中到某個”大到不能倒者“的身上,比如,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身上了!在保險公司的例子中,所謂的大到不能倒,就是因為所有的風險都由保險公司來償付。

 

把這個遊戲做到無限大,銀行或放貸的金融機構完全沒有風險。如果違約就由保險公司來承擔,沒有違約就隻損失一個保費,同時賺取了巨額利潤。現在美國政府把多德弗蘭克法案廢除,CLO抵押貸款發行者不再需要5%的保留,而隻需支付一個低廉的保費,就把所有的風險都轉移出去了。因此,發行CLO的現在可以任意做壞事而不用承擔、或隻承擔極小的風險。這本質也就構成了另外一個”信用違約“產品。

 

因此,將它與次貸危機爆發的引信相提並論是有道理的。從目前數據看也幾千億,倒遠不如傳統的金融延伸品龐大,不過性質十分惡劣。發行者沒有任何風險,隻要有人要,就願意提供。當時次貸危機的情況,按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描述是“很驚恐”,他說“我不能想象一個沒有任何收入、或沒有任何償還能力的人能輕鬆地從銀行獲取一筆如此高額的貸款”。這種高風險的貸款,就是所謂的次級貸!

 

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的放貸機構難道不考慮風險嗎?其實他考慮了風險,他將諸多次級貸經過巧妙的組合、也就是包裝、形成一個債券組合,再拉三大評級公司給個優良的評級,回頭去保險公司、按評級進行相應定價、買一份借款人違約保險就完了,這樣,就將次級貸款債權的風險通過很巧妙的方式進行了搭配並“轉出售”。

 

伯南克曾任美國央行行長,而以他的身份與經驗,對這些組合、都說“看不懂,稱“不知道是怎麽弄出來”。但是,就是這些組合進行最後打包後,在評級公司那裏獲得AA或者AA+的優質評級,而美國的保險公司就憑這個評級標價並開出保單,而在收取了低廉的保費之後,這引起風險就立刻集中在相信評級機構的保險公司身上了。

 

這次的高杠杆產品也是類似,所有的這些惡果不單來自於特朗普放開多的弗蘭克法案,而是美國長期的縱容,事實上,美政府對華爾街類似的行為的縱容,僅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稍微收斂了一點,因為次貸危機的後果太嚴重了, 總得有個”收拾“有個”說法“,但到現在又完全放開了。從我們的角度看,這個問題當然有類似2008年次貸危機的風險。隻要放寬監管, 一夜之間就可以誕生出成千上萬種方式來玩。關鍵是有人買單。

 

美國有一套成熟的係統,就是有人評級,穆迪、惠迪普爾、惠譽,隻要這三家給出很好的評級,就可以通過市場把它賣出去,將風險轉嫁出去。這是它玩這套遊戲的本質。類似CLO這樣的東西其實有很多。未來更會層出不窮。因為美國的經濟主要靠這些東西在維持,也就是說,華爾街金融永動機的維持運轉的機製,本質就是金融騙局。次貸危機就是這些金融騙局的結果,次貸組合與信用違約,在小時許多人看來絕對是天衣無縫的東西,看似不可能違約的事情,最終卻大量違約,連“大到不能倒的”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都承受不住。

 

為什麽美國當時要救這家保險公司,就是因為清楚後果。次貸危機就是西方金融資本利欲熏心的本質所導致的。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中國也不是一片淨土。大家回憶一下2016年,例如大學生0首付買房,非常惡劣,將所有的風險轉交給個人和銀行。誰最願意做這個?地產商最願意。當時的情況一度是:許多人買房零首付,是地產商和中介公司墊付了首付,甚至許多在校大學生都可以貸幾百萬去買房。這個事情隻是過去了兩年的時間,相信大家還會有印象!

 

回歸到美國CLO,誰最願意做這個?銀行,或其它可以放貸的金融機構,通過這種操作,既可以賺取暴利,又可以通過巧妙的組合、包裝去轉嫁風險。而銀行或放貸金融機構都是誰呢?就是華爾街。

 

所以在特朗普放鬆金融監管後,出現這些現象,都是必然的。而為什麽要放鬆金融監管呢?又是因為維持美國經濟運轉的需要。但為了滿足這種需要的可能後果、又都是非常清晰的,這就是惡性循環。

 

所以特朗普很急,你罵他不要臉他也無所謂,什麽都無所謂,種種跡象說明,盡管他大罵美聯儲,但其身體比嘴巴顯得誠實的是:目前,他的行動、其實隻在意金融穩定。現在特朗普為什麽把朝鮮像祖宗一樣的供著?為什麽中國央行一說降準、逆回購、放出貨幣、都在衝擊美國的金融市場的穩定,這才讓他痛苦。 

 

而特郎普說的、做的,最終要和美國的市場去”見麵“,這就是他最為難的地方。中國也是看清了他”電話認慫“的處境、明了他的動機,洞悉他的目的,其實就是緩兵之計。既然間在緩兵,那我還是該如何就如何,貿易(談判)歸貿易,金融(衝擊)歸金融。這個態度,其實就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的:我不欠你(美國)的、也不求你的,也不怕你。

 

西方金融維穩為什麽那麽重要?就是要維持住金融騙局。西方既然與中國貿易戰達不到目的,那就要和中國緩和,為什麽呢?我們說過,在與中國貿易戰對壘過程中,美國經濟的衰退可能拖不過明年第一季度,而一旦美國經濟明年確認進入衰退,那麽,包括CLO這一類的窟窿、必定會提前爆發。

 

所以美國很急,打電話希望找中國領導人談,又放出消息說中國準備購買美國大豆,還製造華為事件並主動將華為事件往貿易戰事情上扯,又這、又那的,為什麽呀?因為美國急於想與中國達成”貿易摩擦層麵的緩和協議“。

 

搞清楚這些,包括次貸危機由來、信用違約的本質、CLO等工具的後果,也就搞清了美國經濟爛在哪裏,也就可以盯著美國的金融維穩,去打擊它的痛點。講其他的都沒用。

 

而且中國這樣的反擊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在我們看來,這也算是一種非對稱的打擊,通過這種方式,中國可以做很多次、在很長時間裏多次使用,而美國卻受不了,因為它不得不與無情的市場去進行博弈。中國不過就是今天搞一搞逆回購,明天來份”麻辣粉(MLF)“,再過幾天,再將”麻辣粉“給”踢(T)“一腳(TMLF),還不行的話,我再降準,中國降準空間還有很大(注:15.5%,約鎖住了23萬億準備金)。最後,中國還可以玩降息。

 

【嘉賓】

現在CLO規模是1.1萬億美元,持有者主要是共同基金、保險公司、養老基金。這些機構持有大量CLO產品,隻要資金周轉的開,在岸流動性寬鬆的情況下還能玩的轉。一旦出現市值虧損,會麵臨大量的贖回,從而引發CLO價格進一步下跌,將導致所有持有者的市值損失,還會導致高杠杆貸款等產品流動性收緊,最終崩盤。

 

東方點評:

還有個關鍵點沒講到,為什麽次貸危機會爆發呢?因為經濟泡沫得不行。泡沫崩了,維持不住了。今天美國也麵臨著這個風險。

美聯儲一直嚷嚷著加息,說是經濟太熱了,就業人數太強大了,經濟過熱得不行,所以我要加息了。

 

中國央行說,哪來的經濟過熱,我都覺得好冷。我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都覺得冷的不行。你要加息你加吧,我就降準,我逆回購,我推麻辣粉,總之,你收貨幣、我就放貨幣。

 

市場是聰明的。不看別的,就看到美國經濟如何爛,比如街頭標準,美國槍擊案上升了那麽多,歐洲到處都是黃馬甲,波羅的海的航運指數那麽低。隻有讓美國公司經理人”有紅可分“的美國的股市穿行在雲裏!經濟過熱從何談起?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經濟增速又那麽高,股市那麽低,且公開說經濟下行壓力大。那市場相信誰呢?當然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們說了,如果美國繼續與中國貿易摩擦,那美國經濟衰退熬不過明年第一季度,而一旦美國經濟衰退,會讓CLO這樣的”類次貸“產品的違約率迅速上升。從另外的角度看,中國在美國金融維穩上反擊,而美國在貿易戰未能達成目標的事實下,也就非常急於與中國達成緩和協議。從這可以看出,美國在金融維穩上已經深刻感受到CLO這樣的”類次貸“產品、在經濟衰退下的巨大危險!

 

信用違約如何產生?就是一時間有大量借貸者無法償還信貸,進而引發大規模的違約。CLO這樣的”類次貸“產品,不管如何打包,總有一個頭,即:借錢的人總是要償還債務的,還不上就是違約。經濟衰退時期,這些不能償還的人數就會急劇上升,或因為收入下降了,甚至可能失業。所以,經濟衰退的危險,很容易讓美國回想起次貸危機時的景象,這也是美國急於想與中國緩和貿易摩擦的、在經濟層麵的真正原因。當然,這隻是經濟金融上的原因,更現時、從而更急迫,也就更重要政治上的原因,我們在這裏就暫不展開了。

 

注: 此為 2018-12-20 音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