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說曉荔姐

(2014-04-09 08:38:34) 下一個
也說曉荔姐(轉載)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曉荔是美麗的“麗”,在我看來,陳家那幾位姐姐都異常美麗。

 

 

第一次單獨和她相對還是中學時期,有一年春節初一去拜年,開門迎接我的便是曉荔姐,曉萊那小子還在睡覺,荔姐接待了我,她一邊遞給我一塊糖一邊說:“你是第一個來拜年的,所以你是最受我們家歡迎的人。”為了這句表揚,我一連幾年都早早去陳家拜年,嗬嗬嗬!

 

曉荔姐生性活潑,幽默風趣,感覺還有那麽一點無拘無束。有一回我到他們家,幾個人正在打牌,荔姐一邊打牌一邊什麽都不誤地說這說那。一會兒逗對麵的姨父兩句,然後再挖苦曉萊幾句,再回過頭來逗逗旁邊的小表妹,還要跟媽媽貧幾句嘴,最終還不忘坐在旁邊的客人——我,“孔韋寶長得跟仙女兒一樣”“仙女兒喝茶 ”“仙女兒自己拿東西吃”。。。。。。哈哈,原本就害羞的我,臉上直發燒。

 

不過那天神侃的荔姐還讓我增長了一點知識,至少我這麽認為。當時電視裏正播放根據一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美食家》(應該是這個名,時間久了怕記不清了),小說我看過的,也挺喜歡,但當時的電視劇看起來總覺得沒小說那麽精彩,問題在哪兒我也說不清。倒是打牌兼聊天並待客自然也不誤看電視的曉荔姐一語道破症結所在:“它的節奏沒有小說緊湊”。的確,那個電視劇慢慢騰騰、拖泥帶水的,所以感覺不出原作的味道。

 

那天我知道了,不光音樂有節奏,文章、影視劇都有節奏,而且以後我也經常用“節奏”這個詞顯擺自己,嗬嗬!謝謝你,曉荔姐。

 

我是後來才聽說曉荔姐去了美國,在我看來她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開朗活潑,樂觀向上,從容篤定,給人一種與世無爭但又勢在必得的印象。

 

聰明好學,樂觀向上,每個人都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並且每個人都能做出成績,這就是陳家姐弟。

 

我覺得陳家姐弟個個出息,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開明、豁達、樂觀的母親。

 

在我眼裏,陳阿姨是一位歡快的母親,歡快地做著一切事情——歡快地端茶送水、歡快地炒菜做飯、歡快地洗衣拖地、歡快地幹活當中還歡快地唱著歌……能有這麽一位母親,讓我這樣一個在家教甚嚴的家庭走出的孩子羨慕不已。

 

陳家還有一個人讓我難忘,那就是姥姥,慈愛安詳,知書達理,一看便知身份不凡,每回向她問好,總要回敬一句“謝謝”,這在那個人們還不習慣過多的禮貌用語的年代,確實有非同一般的感覺。有一回我到他家,隻有姥姥一個人在家,讓我坐下,陪我聊天,當時我有一陣呆呆地看著她,想起了我的姥姥。我們兄弟幾個也是和姥姥感情最深,那幾年我一看到陳家姥姥就會想起我的姥姥,一樣的和藹,一樣的慈祥,直到現在每每想起兩位老人都會眼圈發熱。陳家姥姥不知道哪一年去世的,最後沒能看上一眼總感覺有一點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