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早安,深圳!21(小說)

(2011-03-10 09:07:13) 下一個

顧雅蘭今天起了個大早,她先仔細安排了阿姨要備的晚餐菜單,又去看了看孫子小寶踢被子沒有。唉!也不知道兒媳婦芝芝這幾天到底怎麽了?明顯心不在焉,陪小寶玩時都難掩一臉的烏雲密布,估計又是被王曉明這臭小子的花心花腸給氣著了。快過年了,眼見著自己忙得團團轉、想有個人幫幫手都指靠不上,一會兒讓司機送完大明上班、順道把阿美接過來幫忙,還是那孩子樸實、用得順心順意些。


 


小妹妹妹夫下午就到,雖說他們會臨時住到曉明公司的空宿舍裏去,有大妹妹跟他們作伴不用太操心他們,隻是安排春節的吃飯、遊玩出行,浩浩蕩蕩的一大家子呢夠顧雅蘭忙的了。幫曉明管模特服裝的大妹妹不肯跟平時在深圳上班的女兒女婿回去香港過年,嫌那裏住得太憋屈了、不習慣;跟兒子媳婦又處不來;自從大妹夫前幾年病沒了,她就越發孤僻挑剔起來,幸虧有她這老姐在、總算不是孤苦伶仃。


 


顧家沒有男孩,隻有三個女兒。顧亞蘭老大,加上姐妹幾個數她過得特別好,所以每年的團圓都由她來安排,現在很少有人家有這習慣,這個傳統自她父母先後過世都一直沒有變。老公王大明家正好相反,就三兄弟沒有女兒。顧雅蘭跟婆婆倒是處得蠻好的,一個是她本身脾氣好、婆婆也好說話、拿她當女兒疼;另一個更關鍵的問題是大明能娶上這麽個好媳婦,還是得感謝自己的媽媽-----當年正是她婆婆一不小心把她“撿回了家”,才有了他們這美滿姻緣的。人生際遇真是奇妙費解。


 


說來話長:顧雅蘭正好生在新中國成立的十月,出身工人階級,屬於特別苦大仇深、根紅苗正的一類。1966年剛剛16歲的她也湊熱鬧、參加了進京紅衛兵“破四舊”經驗交流大串聯。當年那一路乘坐火車汽車、住宿吃飯全部免費。頗有高喊幾句語錄就可以走遍紅色中國的趨勢。比如進到餐館,大喊一聲“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然後說了就做、拿起大海碗自己動手盛飯扣一勺菜,立馬就“足食”了;填飽了餓扁的肚皮、衣服也自然豐隆起來----也算另類“豐衣”了。有趣的是,那時的紅衛兵基本統一打扮,顧雅蘭長得比較嬌小,但普通的裝扮也掩飾不了她初長成的美,那是相當地水靈漂亮。


 


話說她還神氣地將紅寶書舉在胸前,驕傲地站在天安門廣場上跟身後的偉大主席合過影呢!那張經典黑白照記錄了她的青春和驕傲,雖然不少同齡人都有類似照片,但美到那地步的真的不多見。不過曾經驕傲地掛在牆上醒目處的放大照片最後還是被悄悄地收入到了舊相冊的哪個角落旮旯裏,真是時勢造英雄;此一時,彼一時也。


 


這麽威風的曆史,怎麽就能讓王媽媽把她給撿了呢?事情發生在回程的路上,顧雅蘭原就是跟著一大幫同校的哥哥姐姐串聯到北京的,雖然胡吃海喝不用錢挺神氣和神奇,但那時有啥好吃的呀?一海碗飯壓得實實的,加一大勺炒卷心菜(缺油!其實說煮更確切些。)要再加飯除非你吃得神速,否則想都別想。再說他們運氣不好、沒撈著主席動不動的城樓“傾城一笑”,所以日子一長也覺得百無聊賴、甚是無趣了。


 


不要錢的火車那真叫不坐白不坐,全國青年沒事的閑著也是閑著、都往北京湧,結果回程的車那不是一幫的擁擠和嚇人,那時雖然早已號召大家“向雷鋒同誌學習”好幾年了,可擠火車時人人都“像秋風掃落葉般殘酷無情”,可憐嬌弱的顧雅蘭一下沒跟上隊伍,就被大家當成了落葉,她不小心、被撇下了!畢竟還隻是個大孩子,雖然免費坐車又不收錢不用怕,可是三人成虎,一人若蟲。落單的顧雅蘭當時就忍不住哇哇地哭了起來。


 


下一班火車來時,因為她站的位置太有優勢了,根本就是被人群推上的火車。不過火車到站時她頓時傻了眼,她居然來到了大上海!那時天就要黑下來,上海人民精著呢!串聯小同誌吧,交通工具您隨便,白吃白喝白住可不容易!人人擠在裏弄裏閣樓裏,雖說也曾有大街堆滿各家自覺“破四舊”扔出來的各色大小鋼琴的奇觀,但高壓之下、人人自危,看見紅衛兵都自覺讓開些。誰知那些披著狼皮的狼、會不會革掉自己的命呢?


 


於是顧雅蘭順著出站的人群,孤零零、可憐兮兮地走在夜幕降臨的大街上,她雄赳赳氣昂昂的服裝讓她不能呼天搶地地嚎哭,她終於又累又渴又餓地蹲在路邊飲泣。平時挺精靈的她一時不知是該再回到火車站去呢還是怎麽辦?她餓她累她怕她渴啊,可是她兜裏根本沒錢。這下叫她怎麽辦呢?她像個奶娃娃似的忘了革命、隻想媽媽!


 


正在她絕望之時,王媽媽經過了!她看見一小姑娘蹲地上悶頭哭泣,她以為她肚子疼什麽的,所以輕輕地拍了拍她的手臂,問道:“姑娘,你怎麽啦?”顧雅蘭抬頭一看是個慈和的阿姨,淚水更嘩嘩地傾泄下來,一邊還得傾訴前因後果,王媽媽一聽就熱心地即刻帶她回了家,顧雅蘭想都沒想這阿姨會不會是壞人,就跟著她回去了。


 


也是那時的人單純,壞人很少見,不是被鎮壓了,就是自己改過自新了,最後都沒有壞人可整,都隻好玩把好人打倒成壞人來整他們的遊戲了,唉!誰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的?大國人多易亂。不玩“挑起群眾鬥群眾”,讓他們閑著就麻煩大了。主席愛讀書,據說巨床的半壁江山是分給墨香而不是美人的,這招數不知是否是從《資治通鑒》裏學來的花樣。


 


隻有三個傻小子的王媽媽真是打心眼裏喜歡這小姑娘,老大、老二都結婚搬出去了,老三在某大學是工農兵學員,老伴原是製藥廠燒鍋爐的、鍋爐爆炸沒了的,要不然也輪不到老三小小年紀就被推薦去上大學。所以她家的兩間閣樓房在當時的上海算是富戶了。


 


王媽媽是個細心的人,她還專門陪雅蘭順道到郵電局發了個安心電報回家。說來也巧,一向不怎麽回家的大明那天莫名其妙地回了家,十九歲的他從來見了女孩子就臉紅,那天看見家裏忽然出現了個漂亮姑娘在他家餐桌上狼吞虎咽地、差點兒以為自己走錯了門,他是真的倒退到門外去檢查了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家,直到定睛看到自己的媽媽坐在那兒看著傻乎乎的他發笑,他才敢放心地蹩進腳去。


 


雅蘭慌忙變斯文起來,麵對麵吃著晚飯,隻有王媽媽在說原委,兩人都臉紅耳赤、窘迫得不知該說什麽好,王媽媽一看這情形真是喜上眉梢,正想著這姑娘要能成為自己的小兒媳就太好了,王家是王爸爸是上海人,王媽媽原籍不是,所以她倒是沒有一般人家非得娶上海姑娘的觀念,前麵兩個兒媳都是本地姑娘王媽媽也並不覺得好相處。當然戶口調不進來的確是個大問題。顧雅蘭執意第二天就走,王媽媽倒是有心把她家的地址、父母單位電話給留了。


 


次日,王媽媽拉上兒子一起去送她,王大明提著兩個蘋果兩個桔子(當年水果是稀罕物哈。)跟著,除了說“再見!”兩人都沒說過別的,王媽媽在雅蘭兜裏偷偷塞了兩塊錢,那時這也是不小的數目了,剛工作的人的月工資都才八塊十塊的。


 


“知子莫如母”,剛送走雅蘭,她就敦促著兒子給雅蘭寫信問候了。那時信要在路上跑好多天呢。所以當顧雅蘭回到家不久就收到看似木訥的王大明的來信,心裏既意外又甜蜜,雖然通篇都沒有什麽特別的話語。那時的時髦是先寫語錄,再談工作學習和自己,互稱同誌,最後敬禮。從此兩人魚雁往來起來,開始了他們不平凡的愛情。顧家的留城指標給了老大顧雅蘭,大妹妹小妹妹都下鄉吃過苦,很顧家的雅蘭也並沒有像王家希望的那樣早早嫁過去。上海哪!多少姑娘的夢想和期盼。王媽媽樸實,覺得這姑娘怎麽想怎麽不該錯過,她工人階級出身呢,車鉗刨洗八級鉗工,連退休工資都不低。再說大明帶工資上大學的,家裏有房、不過添張嘴而已,至於孫子孫女的上學問題,總會有辦法的。


 


雖然隻有十六歲,顧雅蘭知道自己是重慶戶口不太好辦,且不說這兩地情結果如何還不知道,但清楚的是將來孩子的戶口必須得跟自己,雖然王家希望她滿了十八歲就先嫁過去,但顧雅蘭不想那樣,沒有上海戶口,將來孩子念書都成問題。調到上海去?這是普通家庭想都別想的事情,再說她連工作都沒有。


 


雅蘭後來在重慶新華書店買書,一個女售貨員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但因為王大明在念大學,這也激勵了她好學上進。這也是後來她嫁給了大明,有了兒子,最後自己還能在恢複高考以後考上大學的根本原因。當然有婆婆幫著打理家務和帶孩子幫了她巨大的忙。那時嘩嘩的56年光景過去了,左等右等看不到希望,王家母子專門登門求婚,顧家倍有麵子也被他們的誠心所打動,同意了顧雅蘭先嫁過去再說。


 


小倆口成婚不容易,兩人都很懂事孝順,王大明話不多,但疼老婆孩子是真心的。他跟其他工農兵學員不太一樣,一是他底子好也肯吃苦苦讀,另外他私下不想回到原單位去,所以他後來還讀了研究生最後被分到其他更好的單位去了。


 


顧雅蘭在王家母子的疼愛下,做了幾年的無業家庭婦女,她基礎弱,老公幫她不少,再說“是金子就總要發光的”,她最終驕傲地戴上了上海某高校的校徽,已做媽媽的她在老公和婆婆眼裏更加分外美麗。所以一個人的道路跟他的個人努力還是密切相關的,並非什麽都是命定。否則他就隻能前赴後繼、接過父親的班,繼續把鍋爐燒得更旺些了。王家的小兒子小兒媳倒是出息了,但王媽媽並沒有享到很多年的福,他們接她到深圳,但她十年前就不在了,王媽媽一生最驕傲的就是自己獨具慧眼、“撿了”個好兒媳---她說一切都是命。也許是受自己慈祥的婆婆的影響,顧雅蘭對不甚滿意的兒媳婦,一般情況下也凶不起來。誰不是父母生父母養的呢?唉!好久沒有跟芝芝一起單獨去逛街了,等忙完這段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