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在小說中體現為曲折。 可是現實中如果就有比較順的人和事,會否因為作者所受的教育就是曲折是常態---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間滄桑是正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餓其體膚。。。”等等,而特別安排得特曲折來自己過癮和引人入勝呢? 吃過苦的人當過往的苦化成了今天的蜜,那麽憶苦思甜也好驕傲自豪也罷其實都可以理解。怕的是現實中心底會隱隱地嫉妒太順的人和不相信太順的事。因為TA會否潛意識裏覺得別人也應受其苦遭其罪才叫公平、才能獲得心理平衡。比如舊留學生就不太看得慣新留學生,很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貼上不好的標簽:不必刷盤子或端盤子去必是靠爹媽養、必是啃老,花錢挺豪其父母的錢多半來路不正,沒吃過苦必然敗家等等。且不說時代在前進,洗盤子也不可能是中國人幾代的宿命。嗬嗬,總不能你吃了苦別人也必須吃苦才行吧?更何況無論橫向還是縱向比較,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怎麽可以一概而論?吃過苦的人可能思慮多而思想比較深刻,但也似乎很容易偏激,多看到或想象的是黑暗麵,易多疑而不信任人等等。。。另外,咱還發現未必吃了多少苦頭的所謂“老人”也有可能看不起也許吃了不少苦的“新人”呢,是古老的按資排輩的心理還是好漢喜提當年勇的“俱往矣”的悲愴,抑或是害怕舊浪被拍死在沙灘上的思慮在作怪,頗費思量哈!當然吃苦之人和未必吃了多少苦頭的過來之人看貌似平順之人到底是何種心態,確切的咱也不知道,其實也懶得知道!反正不是健康心態就對了。其實咱還覺著自己吃苦不少也資格夠老呢,咋沒變態似的?嗬嗬!原來咱說的是“吃苦太多易變態”不是“吃苦太多必變態”哈!嘿嘿。 最佩服那些吃過很多的苦卻依然積極樂觀、豁達寬容看人生之人!他們對長輩多敬重,對平輩多尊重,對晚輩多提攜。總之尊重每一個個體,沒有將老的恐懼,隻有心態年輕的從容。沒有看人生多黑暗,隻思考和實踐自己如何成為光明部分。這類人是生活的智者,生命之河於他們,競爭已不必---年輕時的努力已讓他們排在了前頭;名利已看淡---人終難逃赤條條的來赤條條地走。最有趣的是他們未必年齡夠老,隻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吃過的苦最終被他們釀成了佳釀,於是他們痛飲生活的美酒,笑看雲卷雲舒。。。我敬佩這一類人,也希望有一天能進入他們的行列。派頭兵的不要,咱習慣尾隨。唉~!天可憐見!:D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