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11)
2009 (325)
2010 (320)
2011 (163)
2012 (36)
2017 (1)
2018 (1)
這次回國,蜜瓜算是從疫區回來的人,被“建議”在家自我隔離一周。
蜜瓜在電話裏跟老媽交待:“你帶著小 XX 到弟弟家暫住一周,我一個人在家裏隔離。”
小 XX 是弟弟的兒子,一向跟著老媽。
從首都機場入關,曆經轉候機樓,去杭州的飛機晚點(杭州雷陣雨,飛機不能降落起飛),華而不實大而無用的首都機場空調不足(誰說越大越好,越高越氣派?有本事空調打足!),燈光昏暗(這種燈光設計,建議設計師掩麵出門以避免羞愧),蜜瓜累得真恨不能一頭撞死。深更半夜被弟弟拉回家,老媽聞聲從臥室出來。
自我隔離到底沒進行到底,蜜瓜雖然不出門,但是跟蜜瓜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老媽和一天後被弟弟送回來的小侄子卻經常下樓跟外人“親密接觸”。
不知道哪個組織的啥工作人員每天打電話進來跟蜜瓜噓寒問暖:“有沒有感覺異常,有沒有發熱?一有情況趕緊匯報!”
蜜瓜答曰:“體溫三十七度,一切正常。多謝關心。”
一星期後蜜瓜刑滿釋放,立刻打電話給高中同學,出來聚會。同學聚會結束,買了火車票,和和諧諧地去上海。
在上海辦些私事,買了隻手機方便聯絡,得意洋洋地給小 T 在 MSN 上留言:“我來上海了,如果有興趣出來見一麵,我的號碼 XXXXXXX 。”
下午收到小 T 的電話,約蜜瓜在太倉路新天地喝茶,並說老板也會去。
收了線,小 T 很體貼地把地址和店名用短信發到手機裏——這就是女孩子的細心之處,英文的店名文字更能說清楚。
六月的天,已經接近入梅,天氣有些悶熱。眼看第二天是星期五,答應陪小妹妹去七浦路服裝批發市場買衣服,如果拖到星期六,市場上人很多,擁擠不堪,隻能是兩件事並在一天做了——上午買衣服,下午喝茶。
蜜瓜的小叔叔比蜜瓜老爸小 17 歲,蜜瓜的這個小堂妹比蜜瓜小 20 歲,今年剛考上大學。
星期五早上,蜜瓜帶著小妹妹在七浦路狂掃一通,順便給小蜜也買了一些時髦的衣服,手中大包小包,都交給小妹妹帶回家,蜜瓜把她送上公共汽車,叮囑:“在車上不要睡覺,到家再睡。”
小妹妹點頭答應,蜜瓜隻拎著一隻購物袋去淮海路(小妹妹實在拿不了那麽多東西)。
淮海路經過多年的改造,已經很成氣候。隻是這個地段的樓盤開發成本相當高,開發後商家的準入門檻也就高了,物價自然水漲船高,物美價廉的東東不見了蹤影,不知道是不是影響了人氣,反正蜜瓜看著淮海路的人氣是大不如從前。
這種商店讓人想起西方特色街上的特色小店。
太倉路在淮海路後麵,與淮海路平行。這一段接近黃陴南路,是成片高樓大廈中保留下來的舊房子。
蜜瓜看見路邊有一個警察模樣的人似乎在執勤,上千詢問:“請問新天地怎麽走?”
警察同學伸手一指:“這就是!”
溫度也不高,蜜瓜暈倒——原以為新天地是一幢嶄新的大樓,裏麵屋頂高挑,玻璃天花板讓陽光灑滿,空調空間舒適宜人,卻不料原來新天地是一個舊式房子的弄堂!
警察同學一笑:“很多人都是這麽認為。”
今天的星巴克似乎已經不再是小資的象征了?前天買一杯冰咖啡,也就三十多塊錢,價格跟國際接軌了?
這是太倉路入口。
弄堂的右邊是星巴克,左邊就是這家咖啡店。上海的六月坐在戶外喝茶喝咖啡跟在加國坐在街邊喝咖啡完全是兩個概念——搞不好喝完咖啡如同洗個桑拿浴。途中兩個老外看蜜瓜拍照,對著鏡頭友好地微笑。
這是裏麵,是不是所謂的石庫門房子?
看來這個是旅遊團。旅遊團身後,有個聞名遐邇專做旗袍中裝的“上海灘”。好像這家店是家連鎖店,第一家店在香港還是紐約的。
蜜瓜和小 T 和她的老板 J 先生就在這家店碰頭。蜜瓜人胖,對坐在戶外蒸桑拿興致缺缺,建議到裏麵去吹空調,貌似太不小資了。
據 J 先生和小 T 介紹,新天地是一大會址,由香港瑞安集團開發,所有建築保留外觀,裏麵全部打通改造租給商家。這塊地方不賺錢,賺錢的是後麵的一座高層樓盤。蜜瓜想想也是,以上海的人口密度,昂貴的拆遷費用以及改造費用——老式的磚木結構房子改成大開間的商業用房,改造不如拆掉重建更省錢,沒有政府背景不可想象。
J 先生果然道出,拆遷由政府出麵,按照市政工程的標準補償的。
利益所在,政府和開發商都很有積極性。相反,大楊浦為什麽十數年如一日破破爛爛?因為那裏的人口密度不比市中心底,而地價卻遠遠不及市中心,沒有利益,政府和開發商都不感興趣。
利益!利益!把政府和開發商聯結起來的紐帶。
J 先生也很為上海人鳴不平:“我所居住的高檔小區,幾乎沒有上海人,都是外地人,浙江人居多。”
這也從側麵證明了民間的說法——浙江有最多的老板,上海有最優秀的白領。上海的白領為浙江的老板打工。
被戶口等既得利益保護物保護起來的上海市民已經失去了蓬勃的生命力。
新天地,如今已經成為上海城市的一個地標,它坐落在一大會址上,不知道曾經在這裏開會的那些先人們,可有感想。
*****************************
關於戶口問題,蜜瓜以後另文評論。
借用一下, 多發些照片,謝謝蜜瓜
建議MM以後回國,在老西門乘135沿著楊樹浦路一路走到底,隻要過了提籃橋,你就明白蜜瓜說的大楊浦幾十年不變是什麽意思了。五角場現在拆得也看不見本地人了。
你說的虹橋古北,是上海人的都知道,除了某些早期的市中心拆遷房,本地人沒幾個。
買給初入大學的小女孩的衣服質量用不著有多好,流行漂亮即可。估計你幾年沒去了,有些東西的質量並不差,不能一概而論。
流行=/=質量差。批發市場價格自然高不到哪裏去。
大楊浦現在建設的已經非常漂亮了,複旦,同濟,軍醫大學周圍非常繁華了,五角場不比淮海路差多少.
J先生不必為上海人鳴不平,上海本地的有錢人多了去了,大多住在虹橋,古北,市區有房屋,別墅買在浦東金橋,康橋.
買衣服要到陝西路,長樂路,那裏才是最時髦,七浦路質量太差.
問好!
照片拍得不錯啊,新天地是個有趣的地方,可惜我發現西方人倒並不喜歡去那裏逛。他們說去中國就是看中國的東西,西方的東西在西方本來就太多了,哎,我白浪費時間帶他們去,還不領情。
好好逛, 好好玩, 完了多些寫趣事讓我們分享一下。
其實當時的共產主義絕對是超前時髦的東西,好好得要比現在新天地裏的酒吧來得另類了,倒是後來把八億人搞得隻能穿兩種顏色衣服的光景,那些在新天地裏開會的先人們(其中一人除外)看了會有何感想啊。
照片不錯,其實新天地裏也有很民族,很江南的東西,要細心品味。
每次看到我問我呆在美國幹嘛.
從小在複旦,五角場混的人飄過。。。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