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28)
2016 (131)
2017 (186)
搞懂一點政治經濟常識:回:《搞懂一點經濟常識》 (來源: tibuko 於 2019-09-11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1860294.html
1。人民幣貶值,不是打擊美國,是打擊全世界其他貨幣,保住給美國打工的位置;
2。中國經濟下滑,也不就是中國難受,中國經濟增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1/4到1/3,中國經濟下滑,全世界也難受。”)
樓主說的這些僅僅是中國應對美國進攻的手段之一。 中國在被動的貿易戰中應對舉措之目的應在於保證自己的發展不被阻止或窒息。其應對措施效果應:A,是否有利於平衡美對中貿易戰措施的效果。B,是否有利於增加美國對中國貿易戰中美國的自身損失。C, 是否在上述B中這樣損失讓美國感到得不償失而住手。
基於美國社會經濟基礎是建立在資本帝國主義製度之上的國體,這個特征或者這個製度的屬性決定了美國(或者任何世界實力第一的同製度國家)都必定每在一定的世界發展時期都必須收割獨占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利益。而為了保證具有達到此目的地實力, 這樣的國家必須要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成為絕對的世界第一。並且絕對要阻止有任何其他國家的實力威脅到自己軍事實力絕對世界第一的現實及可能。
現今世界局勢下的美國希望的是利用貿易戰完全阻止中國的快速發展速度造成的視力快速上升,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必然會為了自身的利益來找世界實力為第二國家的茬。在美國 ‘無暇’ 他顧的反恐階段中,中國的發展速度超過了美國智庫們的預先的估計而準備不足,造成了今天中國實力使得美國沒有能與之直接同中國熱戰而無損於其世界第一地位的絕對保證的現實情況下,貿易戰就就隻能是一個具體的先期溫和的方式之一。其他方法諸如泛顏色類的社會動亂等等。
美國在在貿易戰中要達到的目的是充分削弱中國的實力為隨後徹底解決對美國地位威脅的可能的熱戰製造條件:1,必須造成中方單邊的巨大損失,其結果足以阻滯其發展勢頭以迎接美國下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曆史時期。如達不到此效果的話,2, 在雙方的損失中美方的損失要遠遠小於中方的損失。 3, 美方的損失必須可以從對中方的獲利上得到充分的補償。這也可以得到相當部分諸如上述1中期望得到的效果。隻有這些樣的效果才能有效地窒息或截止中國實力高速發展的現狀。使美國有機會在中國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與美國實力差距加大到一定層度時啟動對中國的熱戰來根本解決對美國統治/主宰世界權威的威脅。
本來美國在以建立竊取中國社會公有財富建立其私人利益體係的巨大誘惑(非完全)經濟上忽悠而政治上欺騙鄧小平圖使中國社會主義製度裂解,蘇聯的社會主義製度完全崩解這兩個的原教旨社會主義製度國家巨變的之後可以趁勢一鼓作氣地徹底染色俄羅斯和中國。但是因為其製度本身的缺陷使得克林頓到期下台(真可惜!)。小肯尼迪過早死亡以及在資本貪婪下,小布希靠借蝴蝶票飄上台並迫不及待地啟動911以及刮起隨後的伊拉克阿富汗沙漠旋風等等,使美國當時具有的雄厚國力因政治家們的短視和私欲的驅使,消耗在中亞的浩瀚沙海的戰火中,導致曾經麵臨的極其有利的世界局勢與之相向擦肩而過。也是天無絕中俄之意:毛澤東偉人當年的遠見建立的以“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堅實基礎沒有被鄧小平(至少當時還來不及)篡改,以及俄羅斯偉人普廷的出現,加之蘇東波,六四動亂試圖借打到鄧小平來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及隨後的中亞戰爭和阿拉伯之春等等;一次次地為中俄政治家們進行政治疫苗注射。都使這兩個國家迅速警醒過來,也從製度地震的病傷免疫中開始重新站立起來。一個重新感覺到毛的偉大和可靠,另一個認識到真心投靠的死路。主觀為私借客觀上利國之鄧經濟的改革和毛之建國的政治黨權基礎的結合,讓中國在內部的政治體製基礎在獲得外部的政治免疫效果之後經濟活力迅速發展,國家很快壯大起來。
共產製度建立以來,近代西方早期對其全麵的遏製和輿論誘導造成的社會主義製度經濟落後的假象不僅讓列寧後的蘇聯領導人沒有了政治自信,而且也讓中國除了毛等少數政治家以外的大多數共產黨領導人失去了製度信仰的自信。並且這種現象以及個人思想和意識形態的自我改造造成的製度內的內耗更阻礙了新製度經濟建設效果的彰顯。然而, 這種現象也忽悠了西方領導人,使他們在對對手實行和平演變政策時對一旦壯大的對手就頓時沒有了理論和實踐的應對方法。根本不知所措。這顯示在撒切爾夫人的一句話:“令人可悲的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和一個經濟發達的共產主義國家打交道的經驗”。她不知道的是,在這方麵,整個西方豈止沒有經驗,就連這方麵的過去的經驗都來不及總結以應對對手發展的速度。看著自己一天天的沒落,怎麽能不心急如火呢。
麵對如此局麵, 美國和西方在節製對手,保護自身製度利益的正確應對手段應該是什麽, 而中國的保護自身發展勢頭的防盾辦法又有哪些。雙方應該不難舉措了吧???
想哪寫哪,供各位有心人參考,擴展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