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28)
2016 (131)
2017 (186)
新生兒被確認為死亡後又重新活過來的例子並非罕見,但在活過來前的確是死亡的狀態:可能在於新生兒的死亡過程是一個各項生理器官的功能高低都隨時間段而呈現一種曲線的特征。在幾個小時的低下段後又逐漸地抬起升高,而後又逐漸地下滑至死亡。期間可能有幾次的反複。隻是人們沒有注意嬰兒死亡的過程與成人有所不同罷了。成人在死亡前的回光返照階段也有過救活的例子,隻是很少而已。
某些種類的猴子在埋葬了同伴時往往會留出死者的尾巴並守護在死者‘墳’前一段時間;當死者的尾巴有什麽動靜時,生者們會急忙地挖出死者並搖動其身體。在幾次發現死者沒有生還的可能之後才最後埋葬死者並隨後離去。
非洲的豺狗也有類似的現象:同伴死亡倒下時,活著的豺狗並不會馬上就離開,而是過一段時間就用頭去用力的抵觸倒下同伴的身體,幾次後不見動靜才放棄。曾有紀錄片錄下倒地多時的豺狗在同伴的反複抵觸後再次站起來的鏡頭,也有始終沒有再次站起來的鏡頭。
醫生們不是動物學家,如果他們注意到這些動物的原始本能和新生兒與成人的死亡過程可能有所不同的現象之後,會多加注意的。新生兒的機體器官的再生代償性功能應該要遠遠強於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