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天的博客

思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正文

怎麼看才是真正的看見,而不是自以為是?

(2009-12-26 20:02:16) 下一個
人間事物有種種麵相,且隨著時間不斷的在咿D和變化,怎麼看才是真正的看見,而不是自以為是?這能力如何培養?

全不分別

能全方位的看,才有可能看見真實的狀況,否則看到的都隻是「我」,以自己的立場、角度和利害關係來看;就像功夫對打,看到對手有漏洞,以為機會來了,就想一拳打進去,沒想到那是個陷阱,自己的拳還沒出盡就被打到了;或像別人提醒你有那些缺點該做調整,你看到的卻是這人在批評你,說你不好。

普遍承載

 全方位的意思是指生命最大的擴充,能夠包含、容納所有東西,而且可以詮釋任何東西,如果是這樣,我們的能力就會大量的開發,心量更大,有更多的能力去看東西,去麵對事情。一般人如有機會透過平衡訓練或開悟訓練,如練氣、練功夫或上生命哲學課程等,心量就會跟著打開,原本讀理工的,突然會對文史哲有興趣,反之,原來隻對文史哲有興趣的,也開始會對理工產生興趣。這不是為了多一項才能,或成為那一方麵的專家,而是當你有能力去欣賞別人的東西時,就不會有分別心了,修練的主要目的在此。

遊乎一氣

 培養全方位的能力不是什麼都要學,不是彈琴、繪畫、跳舞、寫作樣樣都要會,而是找到一個能夠不斷的讓我們提昇、讓我們的身心保持平衡的東西,它有一個基本的力量在裡麵,而這力量又是源源不斷的,像土裡的種子慢慢長成大樹那樣的力量。能夠找到這粒種子,把它埋藏在身體裡,讓它「自然」成長,它就會不斷的延伸出良好的世界來。一如莊子所說:「遊乎天地之一氣」,自然能參透生命種種,而找出人生去向!

培育根本

 教育小孩其實也是同一個道理,先將小孩培育成好的種子、有用的種子、沒問題的種子,再給它一個良好的環境,其餘的,像小樹一樣自會成長,自會找出路,向陽的道理它不會不懂,用不著我們操心,揠苗助長的道理我們都知道,當然要避免。

越大越小

 小孩在成長過中,像小樹一樣,每長高一點,視野就擴大一些,一直長,視野一直擴大,世界也跟著變大,對小孩來說這是多麼新鮮有趣。等到長大成人後,除了年齡增長之外,其他都不再「長」了,世界不僅沒再擴大,反倒越變越小,變到隻剩下一個「我」那麼大,這時哪會有什麼東西是新鮮有趣的。

一法無量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還可以再「長」,可以像森林中的大樹一樣繼續長,那麼我們的心量就有機會變大,就有更大的容量──容人之量,更大的無分別心,也就是「一法生,無量應;無量應,定於一法」。人間世所有意義都是從一小點開始的,把正法種在身體裡麵,藏在身體裡麵,它慢慢就會投射出來,越來越大,越來越廣,你就有辦法去處理所有的狀況。如果覺得不需要如此費心播種,認為播種不重要或無所謂而不去做,或覺得不需要做得那麼好,那麼,以後長出來的樹不是歪的,就是長不大、長不壯、長不挺。要「正法眼藏,依法生無量應」,才能不斷的滿地開花,處處是大樹,這時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應無所住

 人的問題常是該注意的沒注意,不該注意的偏偏又非常注意,那麼,生的就不是正法,而是歪法或邪法,生的是執著而已。執著不會長成大樹,而是滿地荊棘,讓你寸步難行。心裡麵若是生正法,那麼看出來的世界是天大地大,無所不包,無所不長,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你就不會去執著非要如何不可。相不斷在變,隻要「無所住」,就不會鎖死在一點上而看不到其他東西。形定了,心也跟著鎖死,那就完了!

天地何大

 樹不斷的長,它的相也一直在變,越來越大,越來越廣,就跟聖人的心胸氣度一樣,無所不容,無所不包。樹長大後,它不求什麼,而是給人乘涼,或被當材料製成各種物品,但它並不抱怨,可人就整天抱怨,人真的比樹歹命嗎?不是的,而是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僅看不懂別人的世界,還覺得不順眼。如果我們都能像大樹一樣,能達到所謂「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佛相」,我們的心就能達到最大的狀況,可以把一切東西都以「空性」來統一,執著不見了,生命就可以重生。

人心何小

 王國維總結人間詞話,認為人生有三境,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講的是人於困境總看不見去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指出人的執著幾永難化解,還以為自己以身殉教;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說明了人不走遍萬水千山天路歷程,是無法真正看見,如武則天的明空(曌)而照,才能破雲而出,石破天驚,照見是五蘊皆空,才看見為何「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的波耶波羅密之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