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小心被亞洲邊緣化

(2009-12-02 15:05:00) 下一個
美國小心被亞洲邊緣化



當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出訪亞洲時,他將看到一個躁動不安、不斷變化的地區。在這個新的亞洲,美國如果不更積極地尋求塑造一個新的地區政治經濟秩序,就有可能最終被 邊緣化。奧巴馬會發現,他的作為,或者不作為,將對美國的長期利益產生重大影響。最重要的是,他需要恢複美國對全球和地區貿易自由化的領導,從而使美國回 到正重塑亞洲格局的經濟議程的核心。
乍看之下,奧巴馬麵臨的挑戰似乎與幾位前任大體相同:朝鮮半島處在分裂狀態;中國正崛起成為全球大國;朝鮮仍在繼續發展核武計劃。
不過,形勢正在發生引人注目的變化,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心和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在不斷擴大的經濟和金融關係網的聯接下,多元化的亞洲正在尋找共同的身份,並設法把經濟成就轉化為更大的全球影響力。東亞國家在製定相關製度、標準與貿易協定時,常常把美國晾在一邊。
這一新的“亞洲地區主義”將以新方式挑戰美國的利益。例如,中國、日本和韓國計劃達成一項自由貿易協定。如果日本和韓國企業的商品進入中國時享受零 關稅,而美國企業要麵對當前平均9%的最惠國關稅稅率,那麽在這個價值遠超過1萬億美元的進口市場,美國人的銷售收入將遭受巨大損失。他們在其它地方也會 遭遇損失,因為上述三國正努力與東南亞國家達成削減關稅的協定。
十多年來,當亞洲人用多如牛毛的新貿易協定和地區性製度將自己組織起來時,美國人基本上都在袖手旁觀。隨著自由貿易協定在整個地區滋生蔓延,短期成本是顯而易見的。但從長遠來看,如果美國不采取行動影響這些趨勢,其戰略利益、公信力和影響力都有可能受損。
美國人將不得不接受一定程度的亞洲地區主義。他們很難指望在擁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同時,卻告訴亞洲人不能尋求泛亞洲協定。
與冷戰時期的歐洲類似,許多亞洲人指望美國提供安全保障。就像美國曾鼓勵歐洲走向合作與一體化一樣,一個合作、繁榮的亞洲也可以與美國的利益兼容。 但目前的經濟和金融趨勢,包括僅局限於亞洲的債券基金、貨幣互換、投資協定和相關製度,可能會使美國企業日益陷於不利地位,並與美國的目標相左。
無論美國喜歡與否,大多數泛亞洲製度仍將確立。因此,奧巴馬麵臨的挑戰(和機遇)在於,要超越代表著美國方式的習慣做法,改變美國所扮演的角色,把美國利益與亞洲的新現實結合起來。
好消息是,奧巴馬政府對待亞洲的態度是認真的。希拉裏•克林頓(Hillary Clinton)擔任國務卿後,選擇亞洲作為自己海外訪問的第一站。奧巴馬政府簽署了一項具有象征意義的重要協定,並將啟動與東盟(ASEAN)的峰會。 美國與印尼正在建立新的戰略夥伴關係。華盛頓方麵加強了與盟國的合作,其中包括與東京和首爾的三方合作——這是一項具有曆史難度的任務。
不過,與亞洲的商業往來就是商業往來。沒有更加積極的貿易接觸,此類外交努力就不能確保美國在日新月異的亞洲中的地位。美國或許很快就將麵對一個不太願意為其商業和金融利益提供方便的亞洲。
沒有什麽可以替代美國與亞洲積極的經濟接觸。然而,韓美自 由貿易協定(Korea-US Free Trade Agreement)迄今尚未取得進展。奧巴馬政府中止了美國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的參與,而這也許是通向與世貿組織(WTO)相容的自由貿易擴張的新途徑。多哈回合談判仍未擺脫僵局。通過多哈回合談判,多邊貿 易自由化或許會消除地區性貿易優惠。如果能盡快推進這三件事,奧巴馬就可以說是做得非常好了。
否則的話,亞洲人在前行時就會把美國晾在一邊,而且通常是在地區性的基礎上。一代人的時間之內,在這個將占世界經濟總量一半左右的地區,美國企業就可能處於競爭弱勢。我們已經看到,韓國正在推進與歐盟和印度的自由貿易協定。
假如美國不能領導地區和全球貿易,中國最有可能填補這一空白。如果美國想在亞洲保持影響力,那麽奧巴馬就必須調整美國的政策,使之適應亞洲變化的格局。
本文作者是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
譯者/汪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