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遷徙

我不太會寫文章,但是很愛讀網友們的博客,所以我的博客就是我的讀書筆記,以摘編為主,從他人的文字裏尋找自己的感慨。
正文

坐車 2007-12-14

(2022-11-19 09:51:47) 下一個

坐車  2007-12-14 
 
                       坐   車

  那天出去,遠遠看見公交站整整齊齊地排著隊,我新奇不已。到跟前一看,還有戴著黃袖箍的交通協理在維持秩序,一問,方知那天是11號排隊日,心想,把排隊日過度到生活常態該多好啊?老年人坐公交車,就怕擠,等一候沒關係,有的是時間。                                   

 這種變化,不由讓我想起在若幹年前,我到北京出差,去看望在京讀書的兒子,在西直門等‘375’,停車場上停著兩輛返回來的空車,車門關得死死的,司機和售票員坐在一旁喝茶聊天,等人聚成了大堆,車呼地開了過來,等車的都是學院路上的大學生,一個個勇猛無比,我被裹在裏邊,身不由己地被推上了車,那時我身體尚好,沒傷著,可我腕上的電子表卻不知擠到哪裏去了,反正不值幾個錢,至今想起都有點後怕。

 如今奧運一天天臨近,在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的招喚聲中,北京方方麵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就說坐車吧,在車上對老年人主動讓座成了很自然的事;過去可不是這樣,老年人上了車,年輕人坐在那裏,置若罔聞,一個白發蒼蒼的人站在跟前,有的裝睡,有的扭頭看著窗外,啥怪樣都有。如今一看到老人上了車,年輕人都爭著讓座,讓老年人感動不已。說真的,有時還真不好意思,想想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工作不容易,坐個車還要給老年人讓座,像我這樣,閑著沒事,到處遊逛,怎好坐而無愧

 一次乘車去天壇,在二裏溝站,上了一高一低兩個中年人,衣著時尚,看樣子高的是領導,低的像跟班。當時車上人不多,可座位已沒了,高個子的就手握橫杆,一手拿著手機,輕推滑蓋打起了電話:

 “喂,是老部長吧,我小方,剛去拜訪你,說你開會去了,你多保重,常到公園走走······我這次來是和外商談個項目······”

 聽著他打電話,不光是我,許多人都投以驚異的目光。我想能和部長聊家常,到部長家像串門一樣,定不是一般人物,可他又擠在公交車裏,實在讓人琢磨不透,如今哪還有如此嚴於律己的幹部!要不就是在做秀,另有企圖。

 不經意又上來幾個學生,車上頓時熱鬧了起來。不知是哪位沒頭沒腦地說:

 “你知道美國總統卸任後幹啥?”

 “不會掃大街吧?”

 “反正我這輩子注定是當不了總統,畢業當村官去。”

 “那可是個好差使,別看官不大,權可大了,小汽車都坐上了。”

 “是賣地吧?我們家鄉的村長說是修小學,賣了一大塊地,小學非但沒修,還倒閉了,賣地的錢也不知哪裏去了!”

······

  你一言,他一語說個不停。

 車在寬闊美麗的三裏河路上緩緩行進,主路兩側的隔離帶裏鮮花怒放,步行道邊的銀杏樹在微風中搖曳,每到深秋,樹上樹下,一色金黃,許多人在這裏賞景留影,站在樹下,金黃色小扇樣的葉片,飄飄揚揚,那景象,那感受,出奇的美好!

 不光三裏河路整潔美麗,一天我去地壇,路過和平裏北街,讓我驚喜不已,它美得讓人難以辨認,路麵比原來寬了許多,臨街的樓房都刷新成青灰色,窗口嵌以白邊,紅色的斜屋頂,陽台上布滿了鮮花;新鋪的柏油路麵油亮亮,筆直的綠化帶裏,月季、秋葵、菊花,忍冬花竟相開放,相隔不遠,還設計了立體花架,擺放了各種鮮花,走在這裏,仿佛漫步在北歐的國度裏。像這樣的街道,還真不少,為迎奧運,北京真是作足了功課,下足了功夫。

 如果你在街頭散步,你會發現路上的小廣告少了許多。過去當你跨上中關村廣場前的過街橋,定會為五彩斑斕,如地毯般的各色廣告驚異無比,現在少多了。為了對付小廣告,真是傷透腦筋,終於一種新的發明——小廣告清理車誕生了。小廣告清理車,在路邊走走停停,工人師傅手握高壓水槍,衝洗著地上屢禁不絕的小廣告,效率提高了不少。這也是北京街頭的新景觀。

   你還會發現北京添了許多新的公交車,坐在上麵既寬敞又亮堂,隻要不是上下班高峰,坐公交車出遊,滿有味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