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故事:我的兩位妻子

孫傳榮,筆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於江南水鄉高淳,曾當過教師,現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負責人。
正文

第27章,妻子的思念

(2009-12-05 18:28:55) 下一個

  上船後的一段時間,每到晚上就是思念妻子,一天我寫下了這樣一首打油詩:
  妻在閨室我在舟,
  分居兩處心連心。
  他人不知情和意,
  長江流水知我心。
  春風日日刮得緊,
  木偶那得不動心。
  一月分別如半載,
  一年不知怎麽過。
  妻子想我到如今,
  時時念著心上人。
  為了將來小康樂,
  艱苦歲月浪裏行。
  現在看起來這寫的真是蹩腳,但可以反映當時我對妻子的思念,有時實在想,就把她和兒子的照片拿出來看看。
  生意上,在我的努力下,已經不愁沒有地方卸貨,有時來不及,還給他們喊船,貨主都很相信我。
  半年下來,船上的活,我都掌握了,帶舵進閘,停靠碼頭,甚至連那抽水的12匹馬力的柴油機,我也能拆散了再組裝起來。機艙的機械,隻要不斷水,不斷機油,就沒有大的問題。再說我們的6105的機器是山東濰坊的柴油機,性能非常好。
  後來老四回家,就是我掌舵負責。
  一次我和老四在閑聊中,老四告訴我這樣一件事:說我貪汙了。
  有次船上的吊桶丟水裏了,我就買了一個來,價格是3.8元,我在報銷費用中,有此一例。
  術說我那個吊桶實際價格是2.9元,多報銷0.9元。因為他也買了一個是2.9元。
  我對老四說,我沒有多報銷的,也許質量不一樣,也許兩個店的價格不同。
  從這點小事看出一個農民的愚昧,從此後我對術就沒有了信心,我給他墊付的那兩萬元光利息一年下來就幾千元。我還為那幾角錢實得嗎?
  而且他的見識也小,有些事不顧大局,往往拉反拖。
  我對他本沒有看法,隻是有很多事不和他計較。
  年底快到了,那年我們共跑了25個航次,算了一下總帳,還去的本金不足十萬,還要支付總造價的利息那就更少了。

  (官溪河上的橋)
  解放前,高淳地方閉塞,從公路看,以官溪河為界,西邊再沒有路了,和安徽相連的幾處,都要經過擺渡才能到達,但官溪河上有一座襟湖橋,橋的兩邊是台階,行人通過橋梁要一步一步走上台階。解放後改名為"新橋"。
  該橋興建於明隆慶二年,即公元1415年,橋的西邊,有一聚星閣。橋的結構是大石塊用石灰和糯米粥砌成。七孔,中間主孔最大,兩邊各三個小孔逐一減小,兩邊小孔的上方有幾個開著的小孔,洪水季節來臨時,小孔中也可以泄洪。70年代後,將橋麵修平,能走公共汽車,80年代後,為了水上交通發達,又將橋孔擴大,中間一個大橋孔,兩邊就留兩個小孔。
  聚星閣,我小時候就沒有了,1958年時,大躍進時大煉鋼鐵,將閣上的幾千斤重的頂鍾拆下煉鐵,閣被拆除。90年代又恢複原貌,高約15米,閣呈傘形,共分三層。每層閣簷為八個翹角,每個翹角懸馬一隻,風吹齊鳴,其聲渾厚優美,十分悅耳。
  因發展需要,80年代,在新橋的下遊200米處又修建了一座新襟湖橋,橋墩為水泥結構,一邊一個橋墩,新襟湖橋建成後,為圩鄉的幾個鄉鎮的運輸帶來大大的好處。
  2000年後,由於蕪太公路的開通,在我家的旁邊又修建了蕪太公路橋,因河麵較寬,主孔外又有幾個副孔。橋的高度也跨越了圩堤上方,下麵可以通車。
  以前,官溪河上有一層渡船,就在我們老圩內的錢家渡,通往花奔。因蕪太大橋對於我們沒有上去的路,對平幹圩的人來說作用不大,所以錢家渡的渡船現在依然還在擺渡。方便老人孩子,有車的人上街,大部分都是騎車或開車了。
  錢家渡,其實也是平幹圩,以前有戶姓錢的在那裏住而得此名,後來姓錢的絕戶了,我們孫家想把它改名為孫家渡,給擺渡的人不收錢,隻要你以後說孫家渡就行。但依然沒有改過來。至今仍然以錢家渡而命名。
  官溪河上,全長十公裏,就是這三座大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