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故事:我的兩位妻子

孫傳榮,筆名夏威夷。男,1961年6月17日生於江南水鄉高淳,曾當過教師,現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負責人。
正文

第3章,兒時的童謠

(2009-12-05 14:18:46) 下一個
  中午吃過飯後,社戲就開始了。先是放炮兩聲,然後是打開台。這裏解釋一下,什麽叫"打開台",就是在唱戲之前打一陣鑼鼓樂器,節奏很強的鑼鼓聲告訴人們戲就要開始了,在幾公裏外的人聽到這聲音就動身趕來看戲。
  很多的年輕人也是第一次看戲,加上熱鬧,紛紛都趕到這裏來。一些附近的人端著凳子,坐著看。我們這裏的社廟場是前低後高的優勢,站著看戲也不費勁。
  二十分鍾的開台後,老支書上台講話,祝大家新年快樂。報幕人走到前台:今天下午給大家演出的是《桃園三結義》。將牌子掛在戲台的一邊。然後人物出場。
  京劇對於老年人來說很喜歡看,而且出菩薩的年代必須是唱京劇。隨後的年代就根據大部分人的愛好,而選擇黃梅戲、錫劇等。
  台上的演員出場後,有些老人為年輕人介紹著劇情的發展,也有人評論誰好看,誰演得好。這京劇的唱腔我從收音機裏也聽過。故事情節當然也看過《三國演義》的書。
  戲唱到張梁、張寶在潁川連勝幾場後,又殺皇甫嵩、朱雋一段時的武打功夫,又一次迎來了台下的一片喝彩聲。
  (兒時的童謠) 
  我是家中兄弟的老大,比二弟大3歲,比三弟大6歲,比四弟大7歲。我是'傳'字輩。我上學後,父親本將我們兄弟四人的名字以"榮、華、富、貴"四個字取名。由於三弟3歲時溺水身亡,這個叫法就被打亂了。
  二弟小時候的事記得尚少,三弟四弟就是我經常帶了。記得爸爸鼓勵我的一句話是:你們兄弟長大後分家,多分點東西給你。意思是說我在兄弟中吃的苦要多些。也許那時爸爸的確是那麽想的,但他不知道社會發展之快,他說的所謂那些東西,長大後我們兄弟都沒有要了。
  四弟,就差一根頭發絲沒有來到世上。那年我也懂事了,母親生下三弟後,第二年,當母親發現又懷孕了,聽父母商量,不能再要了,就到薛城醫院去刮胎。結果是月份大了幾天,無法再做刮宮手續,隻有等到引產了。到了引產時恰好是大忙季節,母親舍不得誤工,於是就將老四生了下來。
  四弟出生後,母親常常把三弟四弟一頭一個放在籮窩裏,搖他們睡覺,嘴裏唱著:嗷-嗷---伢業困覺(gao)覺了喂----喂。心肝兒子麽聽話呀.......。母親的這首催眠曲,我眼睛一閉就能清晰地在我耳邊常常想起。她這一唱,兩個弟弟一會就睡著了。弟弟睡著後母親就去做事,由我在邊上看管著。發現弟弟醒來後哭叫,我就搖搖籮窩,有時也學母親唱,嗷-嗷---伢業困覺(gao)覺了喂----喂。一次不小心用力過猛,將籮窩搖得連人帶被全部掉了出來,兩個弟弟們倒扣在地上,我急得沒有辦法,就去叫母親,後來母親教我方法,再也沒有出現過。
  我們這裏,孩子剛學話時,首先學的是:月亮巴巴亮堂堂,照見家(ga)婆洗衣裳,洗的白洋洋;趁小工,上學堂,學堂高,打把刀,刀又快,切(si)根菜,菜又長,放(gua)點糖,糖又甜,放點鹽,鹽又鹹,打個籃,籃又稀,殺個雞,雞又叫,搭張跳.......其實沒有實際的意思,小孩說起來順口而已。再大些的孩子還有:麻雀子,□蘆柴,看見姐姐送茶來,送隻什(ni)麽(zhi)茶,送隻青豆茶,什麽青,麻布青,什麽麻,樹麻,什麽樹,嗷遭樹,什麽嗷,鞋底嗷,什麽鞋,香鞋,什麽香,湖扇香,什麽湖,小南湖,什麽小,螞蟻小,什麽螞......還有很多,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不同,山鄉和圩鄉又不一樣。想想都非常有趣。
——————————————————————————————————

作者:秋_辰 回複日期:2009-08-13 10:50:34   

社戲原來是這樣了,原以為就是唱唱戲了。  

小時候我們這也有賣梨膏糖的,多半是夏天來,一群人化了古裝,穿了戲服,到處敲鑼打鼓,找個場地很大的哪家門前,不搭台,我們各家就搬個凳子就去聽了,多半是夏天,唱唱錫劇,雙推磨,珍珠塔,有時也有互動,誰會唱的,也可以去和他們配著唱,很熱鬧,我們小孩就等著唱完了,買梨膏糖吃,還有寶塔糖,可以打蛔蟲的,不過唱一兩天就走了。  

也有村裏人專門請的,哪個富人家出的錢,一唱就是十天半個月,那個是要搭台的,有時在我們小學裏,有時在人家家門前的大場子上,都要早早搬凳子去占位置,嗬嗬,雖然我都聽不懂他們唱些什麽,但小孩子在一起,就塗個熱鬧,好玩,還有好吃的,嗬嗬。  

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裏的電視節目也沒現在豐富了,晚上有地方可以玩,是多麽有樂趣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