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法國德·朗布伊埃侯爵夫人在1610年召集一些社會名流、學者和藝術家在她自己家中的客廳聚會以後,這種以客廳聚會的形式便在巴黎的上流社會流行了起來。“沙龍[Salon]”一詞就有了在客廳聚會之意。18世紀後,沙龍不僅談論文學藝術等,還討論時事政治,沙龍甚至一度被禁止。今天,沙龍不僅沿襲了聚會之原意,也延伸出“客廳”和“展覽”之新意。
十九世紀中葉,匈牙利傑出的作曲家李斯特大膽創新,首先譜寫了交響詩這一新體裁的音樂作品,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交響詩之所以能夠獲得人們的欣賞,是因為交響詩通常結合詩、文學以及繪畫作品所隱含的人文和哲學思想,題材常取之於古希臘神話,民間故事。一間沙龍的布置宛如譜寫一首交響詩。沙龍家具的選擇、位子的擺設、色調的搭配、室內的裝飾點綴,無不演繹著主人的時代情愫,體現主人的文化品位。
猶如交響詩取材廣泛自由,作為沙龍主角的家具,選擇搭配亦是主題自由的組合。法式家具通常帶有濃鬱的宮廷色彩,富有藝術氣息。雖然各個王朝的家具不盡相同,但都以典雅的造型、細膩的曲線美以及符合美學的舒適為特色。沙龍家具尤以法蘭西第二帝國拿破侖三世時期為代表。這個時期的藝術、繪畫、雕塑、建築等被稱為“拿破侖三世風格[1808—1873]”。
法國當代沙龍最優秀的設計家要數馬德蘭·卡斯丹女士。直到98歲仙逝,她一生精研沙龍的裝潢設計,獨創卡斯丹風格,享譽巴黎社會名流顯貴界。她善於將不同時代風格的沙龍潮流完美和諧地融合於一體,也善於從文學巨匠的作品中獲得詩意的靈感,譜寫出一曲至善至美的審美交響詩。
以下是卡斯丹女士為她自己多處沙龍設計裝潢的幾種風格: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38823375="48">
此間沙龍的主題色為藍色,也稱古堡藍,代表了法國貴族氣息和貴族的文化品位。卡斯丹女士專為卡斯丹先生特別設計。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38950781="48">
綠色,尤其是翠綠,為卡斯丹女士最喜愛的色調之一。拿破侖三世風格的沙發、椅子以及其他家具,用法國當時典型的桃花心木製成。這個沙龍具有濃鬱的古典主義風格。據卡斯丹女士介紹,這間沙龍設計的靈感取之於巴爾紮克和斯湯達的小說。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39072890="48">
這間“冬日之花園”的設計被人們稱讚為勝過真景實物。帝國時期風格的沙發用竹藤編製別有一番風情風味。竹藤也是卡斯丹女士最愛的材料之一。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39164140="48">
拿破侖三世風格的沙龍粉色化。這是卡斯丹女士為自己專用而設計的沙龍兼休息臥室。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39256750="48">
這間沙龍是卡斯丹女士兼並拿破侖三世風格、彼得馬亞風格和攝政期風格的代表作。地毯上的豹紋花樣也是卡斯丹女士常喜歡用於裝潢的圖案。
坐落在巴黎歌劇院大街盡頭的巴黎歌劇院是為拿破侖三世定製的歌劇院,典型的拿破侖三世風格建築。不過,歌劇院在拿破侖三世去世後的兩年才完工。
“彼得馬亞風格[1815—1848]”的來曆頗為有趣。兩個日耳曼人,一個法學家兼作家,另一個醫生各寫了兩首詩。兩首詩的詩題上的兩個字各取一頭“彼得”和一尾“馬亞”,拚湊起來形成了一個新名字:彼得馬亞。詩的大意是嘲笑當時吝嗇又不問政治的資產階級。漸漸地,比德馬亞變成了資產階級的代名詞。又漸漸地,比德馬亞演變成為新型資產階級文化的代名詞,爾後,又指日耳曼聯盟和奧地利的新型資產階級文化的風格。
當時,彼德馬亞這種新型生活藝術品味首先受到奧地利皇家的推崇,隨後受到其他藝術家的熱衷光大。彼德馬亞藝術反映了一段政治、社會和文化的曆史,體現了十九世紀這段生活藝術的價值。彼得馬亞風格繼承了古典主義的美學觀,在家具、銀器、瓷器、水晶、牆布和布料等設計方麵展現了第一代工業設計的美學:突出線條美和光線美,簡樸而不失幻想。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40200843="48">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40323656="48">
兩款彼德馬亞風格沙龍
“攝政期風格”是一種英國的建築風格,也影響到家具風格,流行於英國喬治四世從1762到1830年整個攝政時期。攝政期風格的靈感主要取自於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也吸取哥特風格、埃及風格以及亞洲風格的精髓。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40554984="48">
View Raw Image" jquery1260540679296="48">
兩款模仿攝政期風格的現代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