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漢筠新體驗小說《侵蝕的天空》
文/鷹啄天
林漢筠把自已的小說稱為新體驗小說,這個稱謂是別有意味的,它正在提出和展示一種新的寫作模式:新體驗寫作。對比於所謂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等其它寫作流派,新體驗寫作更注重體驗與真實。而唯有體驗與真實才能讓小說真正藝術地重現生活。眾所周知,人類對世界地認識依賴於感官,正是感官在製造和豐富人們的七情六欲與生活的五光十色,也正是通過感官,最終產生審美和思想。把“閉門造車式”的寫作再次摧向生活的低層和內部,還原真實,在生活中間攝取真正的創作素材與靈感,林漢筠新體驗寫作的實踐與探索,顯然因此獲得了重要的內涵,具有了現實的甚至可以說包含某種先鋒的啟示意義。通過作品的內容和表現的主題我們還可以發現,林漢筠及其文本提出的新體驗寫作,也明顯區別於衛惠與綿綿為代表的所謂“身體寫作”。頗具爭議的“身體寫作”沉湎於個體的欲望與坦白,而新體驗寫作還承擔著對社會生活的穿越與驗證,它的審視是雙向的,從社會現實映射到人物命運,再從人物命運反觀社會現實。
作為新體驗寫作的實踐結果,《侵蝕的天空》(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是林漢筠第一部關於愛情主題的小說合集。書中收錄了作者精心創作的《愛情是味蒙汗藥》、《花殤》等7篇作品。作者借小說的主人公發出人類內心無諱的直言“這一生是為愛情而生,也是為愛情而死”。的確,愛情是永遠的生活主題,也顯然是林漢筠創作最敏感的“神經腺”。在這本集子中,林漢筠以愛情為總的主線,通過七個不同的故事,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豐富而且生動淋漓地表現了物質時代愛情及生活的變奏。
19 |
林漢筠也寫網戀,寫打工生活,寫親情的寶貴與回味婚姻的美好,關注視野較廣泛,表達也很真摯。《牽手又何妨》中,圓明園的“迷宮”、大學生“洋”的青春可愛是實寫,而網友“花蝶”始終是虛無飄渺的,直到文章最後都沒有出現,這樣的表達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好的暗示和寓意。《侵蝕的天空沒有雨》在婚姻的變奏中,麵對愛情和“50萬”的誘惑,家庭的責任與道德的承載再次衝撞人物的心靈,經曆一場內心深刻的淋浴與洗禮後,婚姻的天空也終於“陽光譜照”,回歸和重申了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林漢筠寫打工生活,但他不像一般通俗的“打工小說”隻局狹於圍繞“打工”主題桀桀不休,而是善於把打工生活放在時代的大場景裏去,以整體的社會生活為關注對象,開闊和拓寬了創作的思路。此外,林漢筠在《圍棋》、《紫蘆》等作品中,聚焦“欲望街”和被“包養”著的社會生活的另一麵,他看到了紙醉金迷的生活背後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並透過這些描繪表現了隱在資本下的黑暗與寒冷。同時對被冷漠和唾棄的另一類人表達了難能可貴的理解與同情。
林漢筠的小說結構及運筆可謂既有精心的謀篇布陣,又有恣意汪洋的激情揮灑,體現了胸有成竹落墨成文的創作功底。作品穿插著不同的敘述方法,使故事情節迭宕起伏,其中《愛情是味蒙汗藥》通過“吳藍夢”的一封絕筆信揭示了人物的情感波折與多厄命運,而《圍棋》則借人物“曾容”的日記展現人物的內心真相及世相給靈魂刻下的陰影,這些別具匠心的“摘引”充實與開闊著文本內容,增強了作品的可信度和現場真實感。還有,在小說中林漢筠很注意文章結尾的處理,力求利索具有餘味而決不拖泥帶水,有的嘎然而止,有的則詩意地如一層蒙霧,給讀者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此外,林漢筠的小說沒有用質樸凝煉的語言風格與淩厲張揚的閱讀衝擊力去吸引讀者。但其作品擺脫了一般小說文本的平鋪直敘,語言更多地突顯出一種強烈的跳躍節奏與鋪張描述,具有詩意的優美。這可能與他自已的寫作習慣有關。林漢筠同時是一位詩人和散文家,詩人的特質賦予了他靈感的飄忽跳躍,而散文的精細又讓他在很多場景的刻畫中不乏濃墨、濃彩,傳神入微,他在小說中有意無意地引進和揉合了兩者之長,故作品讀來洋溢一種詩與散文相結合的抒情氣質,給小說語言增加了節奏的美感與言之不盡的藝術之韻。
《侵蝕的天空》可以說是林漢筠為我們啟開的打量世界的一扇小窗,作品明是以愛情為對象,實則是對改革開放時代人物心靈變異與思想迷離的整體記錄與描繪。小說是虛構的,可是小說反映的現實是真實的,小說塑造的人物是活生生的,情感的紛雜糾纏映襯出現實的紛繁蕪雜和時代的撲朔迷離。麵對現實,愛情到底該何處何從?人類將何處何從?大工業文明的碎片被林漢筠一一拾起,投擲在一連串遊走的文字裏,那飛濺的浪花和激起的漩渦不經意把我們引入深深地思索。當然,白璧有微瑕,林漢筠的小說也有待更加成熟,他塑造的人物個性不是很鮮明,“普通與真實”沒能成為鮮明的“典型和象征”。
古有鵬鳥,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侵蝕的天空》隻是林漢筠小說創作的一次嚐試與起步。林漢筠是一位頗具創作實力和潛力的青年作家。他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曆,集才氣與激情於一身。而如今他悄然沉遁,曆經厚積薄發的沉澱與積累,我們有更多的理由對他充滿信心和期待。 2006年4月4日於仰天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