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學雜誌

巴黎文學雜誌由陳湃先生創辦於2000年。是巴黎中華文學社刊物。
正文

胡誌明為何終身未婚

(2010-03-29 11:17:01) 下一個

胡誌明為何終身未婚

——與他和周恩來在法國的友情

巴黎 高遠

  在巴黎十三區中國城的旁邊,與著名的意大利廣場毗鄰,有一條叫做戈德弗魯瓦的小街。街中曾有個小旅館,那是周恩來留法勤工儉學時期一直居住的地方,那裏當時還是中共旅歐黨團組織所在地。

    在這間小旅館裏,周恩來與胡誌明結下長達五十年的“同誌加兄弟”的真摯友情。胡誌明,原名阮必成,少年時因不滿越南政府依賴外國乞求獨立的主張,一心要到西方國家觀察學習,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1911年底,胡誌明改名阿三,到法國的聯合運輸公司一家的商輪上當廚師助手。胡誌明遊曆世界各地,足跡遍及歐洲、美洲、非洲等許多國家。他做過廚師、雜役、爐子工、清潔工等許多社會底層職業,他還一邊刻苦學習外語,一邊廣泛接觸民眾,訪查各國民情。

5

    1919年,巴黎和會在凡爾賽宮召開,胡誌明改名阮愛國,向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代表上書,提出著名的八項要求,希望西方國家關注殖民地國家的民生,還與他們民族自決權。參加巴黎和會的各國使團沒有理會這個黃皮膚殖民地國家的“小人物”,對他的提議置之不理。胡誌明氣憤異常,他終於認識到,一個貧弱國家要贏得真正民族獨立,首先要反抗壓迫的強權力量才行。胡誌明先用打工和省吃儉用節約下了一點錢,把他上書的內容印成傳單,廣為散發,還郵寄回了越南。然後義無反顧參加到法共組織中,為越南和亞洲國家的民族尊嚴而戰。從此,阮愛國的名字成為貧弱國家爭取民族獨立的一麵旗幟。

    在法國期間,周恩來等人經常參加法共組織領導的集會演說,胡誌明注意到了,比他小八歲的周恩來的卓越才華和超凡工作能力,他極佩服周恩來的人品與學識,主動約周恩來在塞納河畔的一個巴黎地鐵站見麵,兩人互相傾慕,從此經常聯絡,並肩戰鬥,一生以“兄弟”相稱。後來胡誌明從法國轉道蘇聯,周恩來也回國,任職於黃埔軍校。

    1945年,日本投降,越南革命獲得了最後勝利。次年,胡誌明當選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1955年,胡誌明率領越南政府代表團訪華,周恩來負責接待,。這次兩人相見,還是以“兄弟”相稱。周恩來做東宴請胡誌明,席間兩人邊喝最喜愛的茅台邊敘舊,從巴黎講到國內,從越南聊到中國。宴會快結束時,胡誌明看四周好像在找什麽東西。周恩來覺察後從口袋裏掏出一包精製牙簽,遞給胡誌明,胡誌明驚喜地說:“你記性真好,30多年過去了,還記得我要用這東西。”

    胡誌明終生未娶,他年輕的時候,在去法國的郵輪上認識了一個美麗溫柔的女孩子,兩人一見傾心,在胡誌明從事革命活動時,女孩子慘遭敵人的殺害。胡誌明得知消息肝膽俱焚,義憤中宣布“越南不解放統一,我今世不成家……”。1945年越南解放後,周恩來和朱德經常勸他成家,不要搞“獨身主義”。駐中國前駐越南、老撾大使李家忠回憶,胡誌明曾說:“在中國期間,周恩來和朱德同誌曾勸我成家,在我說明苦衷後,他們都表示理解”。

    在抗法戰爭期間,越南黨中央就經過認真審查、挑選,曾物色了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女幹部,派到胡誌明身邊,擔當秘書的工作。但胡誌明總是說:“我這裏沒什麽事情了,你去忙你的工作吧。”後來這位女同誌與別人成了家,還擔任了政府輕工業部副部長。胡誌明這樣說:“我們大家都希望能有一個溫暖的家庭。革命者是感情豐富的人,更懂得珍惜家庭生活。隻因為沒有合適的條件,願望未能實現,隻好麵對現實。”

    後來在談到個人生活時,胡誌明講到:“我年輕時在國外從事革命活動,身邊也有不少女青年。隻是當時我身在異國他鄉秘密活動,為的是有朝一日回國鬧革命。一旦成了家,便很難再保守秘密。”胡誌明的晚年生活孤單,他一個住在 

人們常說的高腳屋(主席府)裏,經常一邊看文件,一邊聽廣播。工作人員問他為什麽,他說是為了“讓房間裏有說話的聲音”。胡誌明晚年,形影孤單,晚上工作人員都回家休息後,高腳屋內就隻剩下胡誌明一個人。他的單人床上安有三個按鈕:“方便入睡前關掉電燈、電扇和收音機”。

    胡誌明晚年身體不好,周恩來就選拔中國最好的大夫組成醫療組,赴越南為胡誌明治病。1969年9月3日,胡誌明因心力衰竭在河內逝世。周恩來得知噩耗“悲痛萬分,徹夜難眠”,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前往河內吊唁。在機場,周恩來見到越南總理範文同時,兩人相望而泣,周恩來喃喃地說:“我來晚了,我來晚了。”當時南政府為長期保存胡誌明的遺體,對遺體作特殊處理,規定任何國家的代表團不準瞻仰胡誌明的遺容。但是,當他們看到周恩來想要見胡誌明最後一麵的心願時,破例為周恩來改變了原先的安排,周恩來與相知一生的“老大哥”胡誌明見了最後一麵。

    胡誌明和周恩來從巴黎相識,五十年“同誌加兄弟”的真摯友情,成為中越人民血濃於水的友情見證。

注:高遠,旅法音樂家、藝術評論家、作家、教授。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留學於法國國立音樂學院,獲法國政府獎學金、法國亞洲中心獎學金、享有法國國際藝術城專家工作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