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學雜誌

巴黎文學雜誌由陳湃先生創辦於2000年。是巴黎中華文學社刊物。
正文

香港牛棚藝術村一角遊記(一)

(2009-11-19 00:03:23) 下一個

香港牛棚藝術村一角遊記(一)

張明行


(接上期)可能因為是學長的關係,在榮哥暢所欲言之間,覺得大家有點一見如故。我問了第一個問題:“為什麽你要搞藝術?”榮哥抬起頭毫不猶疑地大聲回答:“為了快樂,為了減壓唄!”我的眼光落在他身前的十多個啤酒空罐子上,榮哥隨即放低了聲音說:“這都是我今天喝的。”

那個晚上,我因為那同學失約而向榮哥匆匆告辭。不過我知道我一定會再來。結果在香港閑居一年的時間裏我成了這兒的常客,我決定要追訪這位仁兄。

榮哥,全名王振榮,香港出生長大,祖籍東莞,鑄銅是他的首本行業,家族生意,榮哥十七歲就入行,是香港目前唯一未到退休年齡的鑄銅技師。在牛棚搞藝術工作室的目的,是希望將技術發揚光大,亦為自己的興趣。榮哥說,早期廠裏鑄造的是機械配件,如船隻的車葉等。他卅歲始接觸藝術,把藝術家的草圖變成實物。香港市內擺放的大型銅雕,有不少是榮哥的勞動成果。下班後他自己也嚐試去造創作,想不到牛刀小試,也竟能獲得無比的快樂。本來是艱苦粗重的工作,在榮哥的手下變成是職藝雙修的煉曆。

“牛棚藝術村”的前身是“油街”,初時油街的租金很平宜,聚集了一群藝術家,街區慢慢變成旺場的藝術社區,遂引來了大財團地產商進行收購。政府為了安置區內的藝術家,就撥出了土瓜灣昔日的屠房,引進了約廿個藝術家單位,榮哥是其中之一。

榮哥回憶曾應邀參予香港油街藝術社群活動,做過多件大型雕塑去展覽,現在隻剩下一些照片。雕塑與畫不一樣,大型的作品展覽完之後要找地方安置,要不就得放棄。看樣子榮哥還未有做過一件能讓自己名成利就的作品。他的口頭禪是:「想賺錢就不要玩藝術!」我想這是很多人的經驗,尤其是在商業掛帥的社會。但是真正的藝術家不會輕言放棄,他會把現實置諸腦後,不顧一切先去盡情享受創作的過程。回巴黎後我看書,讀到有位先知教人們快樂的方法說:“愛吧,像沒有受過傷一樣!工作吧,像不需要錢一樣!”這與榮哥的生活態度很相似。

榮哥坦言,他的學曆隻到初中三,但閑聊時卻雄辯滔滔。原來榮哥熱愛旅行,年青時足跡早己踏遍海內外五湖四海,果然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有老教授曾向我說過,一個人的學曆不能保證一個人的工作能力,考試成績高不等於工作能力也高。我個人尤其認為,特別是藝術家,應該盡量避免學院和機構的摧殘,好保護自己對生命的熱誠。

工作室不設空調,到了夏天,榮哥常常打大赤膊,有些來參觀的婆婆叫他穿上衣服,榮哥高聲說穿的是母親給的衣服,惹得婆婆們大笑,愉快地與他合照留念。有一天,榮哥撫著工作室門外樹下那隻布滿鐵鏽的飛鶴雕塑說,這是他將來的座駕。我凝視門前的展翅大鐵翼,榮哥說,那是一個飛不起來的計劃。旁邊那兩條鐵軌一樣的鋼筋,不知被什麽力量扭擰得像飄飄的輕煙,榮哥說,創作主題是移民,那幾年的香港幾乎家家都在念移民的經。旁邊有一隻鳥籠,裏麵放的是一個蒙臉超人的頭。榮哥對來訪者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要用心去做你自己的東西。千萬不要想藉著做藝術會名成利就。”哲學家康丁斯基說:“藝術家並非天生的幸運兒,是用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透過自己的勞動和塑材創作出自己的作品。”觀眾假如能對藝術作品心領神會,應該是因為藝術家的胸膛裏懷著對人世間的一片冰心。

福至心靈,能舍能得,榮哥藝緣四合,眾望所歸,漸漸營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有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叫“行為藝術”,用的塑材是人本身。曾經有些藝術家裸體跑到黃山頂上扒下,題目叫“山的增高”;有人把蠔油生抽老抽海鮮醬淋了一身,然後在畫布上打個滾,作品叫“中國味道”。而榮哥,他在牛棚一號表演的主題可以是“藝裏真真”。有時我想,單透過藝術家自己的行為,去使別人感染做藝術的快樂和執著,那算不算是一件作品?

抱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人生宗旨,榮哥的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