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元旦
小時候在農村和娘、弟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那時的農村很落後,說某年某月某日都是說的農曆,農村最熱鬧的節日就是“春節”了,我們鄉下叫“過年”,從沒聽說過新的一年的開始叫“元旦”。上小學五年級時到了城裏,那是一所部隊辦的寄宿製學校。對一個剛從農村來的鄉下孩子來說,這裏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元旦”這個節日從那時深深印在了我腦海裏。
“元旦”這個詞在漢語裏是個複合詞。元代表第一,初始之意;旦是形象字,代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其意為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但真正把新年第一天定為全國統一節日,是在1949年9月27日的新中國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上。那次會議決定新中國使用公曆計年,並把新年的第一天稱為“元旦”,而把舊曆也就是農曆年的第一天改稱“春節”。中國曆史上沿用的計年是陰曆,因為是從夏朝開始使用,便稱“夏曆”。它的節氣適應農時,在廣大農村有著深厚的生命力。公曆則始於古埃及。早在五萬年前,古埃及人已定居在尼羅河兩岸從事農耕。他們發現每年農業收成的好壞與尼羅河的洪水有關,而洪水的泛濫時間是有規律的。經過長期觀察發現,兩次洪水的間隔時間大約是365天,他們把這一現象刻在竹竿上記載下來。同時還發現,尼羅河洪水的初潮到達今天的開羅城下時,正好是太陽和天狼星同時升起的日子。於是,人們把兩次洪水的間隔時間計時為一年,而把太陽和天狼星同時升起的一天定為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元旦”。
在育英小學,我們的班主任趙凡老師教我們語文。我至今記得,新年前夕趙老師用她那富有磁性的女中音,幽默風趣地給我們講新年的來曆和趣聞。這些都讓我終生難忘。她還親切地告誡我們學會感恩,新年前一定要給爸爸媽媽寄上一張賀年片,或寫封信,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在我走上工作崗位之前的那些年的“元旦”,都是在學校渡過的。洋溢著青春激情的學子們,把對未來的美好崇景,燃燒到一個又一個新年裏,最讓人流連的是我們自編自演的迎新晚會……
從第一次過“元旦”到現在,四十多年過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歲月坎坷的磨礪,這年節過的越來越平淡無味。一起爬山冬泳的新夥伴們“元旦”那天聚會,可我每年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錯過了相聚的機會。今年在新加坡,隻從網上看到了通知,就又遺憾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