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軍的師團 建製(1930~1945年)】

(2019-05-16 12:25:07) 下一個

日軍的師團 建製(1930~1945年)

 

師團是近代以來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製單位,為基本戰術兵團。通常翻譯為“師”。師團指揮官為中將。日軍沒有軍級名稱,師團其實就是軍級,師-軍合一體,就是個小“軍”,但裝備精良,指揮更便捷。

 

1888年,日本將國內原有的六個按地域劃分的台鎮改稱師團,番號從第一至第六,同時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這是日本陸軍曆史上第一批師團。師團編製為二旅團、四聯隊,還有炮兵、騎兵、工兵、輜重兵,平時兵員為一萬人,戰時可超過兩萬人。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日本陸軍有17個“常設”師團,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又陸續組建了156個師團,總共173個師團。在侵華日軍編製內先後有105個師團。

 

在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師團先後有過多種編製:按編製結構,戰爭前期分為“四單位製”、“三單位製”,戰爭後期分為甲、乙、丙、丁四種;按馬匹的配備分“挽馬製師團”和“馱馬製師團”;按編設順序分為“常設師團”、“特設師團”、“補充師團”、“增設師團”等;按使用分為“治安師團”、“留守師團”、“海洋師團”等。

 

四聯隊製師團

 

四聯隊製師團也稱四單位製師團,即師團基本部隊為4個步兵聯隊,又稱挽/馱馬師團。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時,日本陸軍共有17個常設師團。常設師團轄二旅團四步兵聯隊(每旅團兩個步兵聯隊),騎、炮、工、輜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000—28000人,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枝、擲彈筒144個、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這類師團又區分為挽馬製(原野作戰型)與馱馬製(山地作戰型)兩類。挽馬製師團約25000人,每旅團約7800人。馱馬製師團因馬匹比挽馬製師團多,人員也相應增多,每師團28500人,每旅團約7900人。

 

1937年侵華戰爭爆發後,為擴大侵略戰爭的需要,日軍又重新組建了十三、十八兩個新編常設師團,另組建了一批特設師團,均屬於這類師團的編製。其編製大體與常設師團相同,隻是騎兵聯隊變為騎兵大隊(兩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小隊)。特設的馱馬製師團人數為28200人,挽馬製師團人數為24400人。

 

三聯隊製師團

 

三聯隊製師團也稱三單位製師團,就是師團基本部隊為三個步兵聯隊,取消了旅團一級編製。

 

1937年9月30日,由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擴編而成的第二十六師團,是侵華戰爭期間最早成立的三單位製師團。其後為適應中國戰場山地丘陵地區作戰,從1938年4月至1940年11月陸續組建的第二十一師團至第四十九師團及第五十一、五十七等師團,均取消了旅團級建製,由師團下轄一個步兵團,約8700人,步兵團的團長由原來的旅團長擔任,軍銜為少將。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下轄三個步兵大隊(故也稱“三三製”)。師團仍編有騎、炮、工、輜重兵聯隊等單位(騎兵聯隊改為搜索隊),全師團定員減至1.2~1.3萬人,配備軍馬2065匹,步騎槍8940枝、擲彈筒216個、輕機槍216挺、重機槍54挺、平射炮18門、山炮12門等武器裝備。

 

三單位製師團主要用於占領地留守與治安。武漢會戰結束之後,由於戰場擴大與戰爭消耗劇增,日軍進行了編製上的調整,將三單位製師團的特科部隊予以補充,使師團總人數達到了15000~17000人。

 

除了新組建的三單位製師團,從1939年10月開始,日軍為適應作戰的需要,陸續將四單位製師團整編為三單位製,即從原四聯隊師調出一個步兵聯隊組建新的師團。至1942年底,第十三師團改三聯隊製後,侵華日軍中不再有四聯隊製師團。此後,日軍師團分為甲、乙兩種(A、B兩型):甲種師團的編成為步兵三個聯隊九個大隊、炮兵聯隊三個大隊、工兵聯隊三個中隊,總人數1.8~2.1萬人;乙種師團的編成為步兵三個聯隊九個大隊、炮兵隊六個中隊、工兵聯隊兩個中隊,總人數1.4萬人。

 

兩旅團製師團(丙、丁種師團)

 

兩旅團製師團(無聯隊)是1942年後日軍編組的師團類型,又分丙種師團和丁種師團兩種。

 

1.丙種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陷於兩線作戰,兵員更加缺乏,於是從1942年初開始在獨立混成旅團基礎上組建新編製師團。這種被稱為丙種師團的部隊又恢複了旅團建製,但取消了旅團下麵的聯隊。每個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直轄四個步兵大隊,全師團共八個步兵大隊(比甲、乙兩種師團少一個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約1270人,步兵旅團約5100人,加上師團直屬的炮兵大隊、工兵大隊、輜重兵大隊、通信大隊等單位,全師團定員1.2~1.3萬人,配備軍馬2550匹,步騎槍6500枝、擲彈筒192個、輕機槍192挺、重機槍48挺、平射炮16門;迫擊炮32門、野炮12門等武器裝備。

 

從1942年2月組建第五十八師團開始,至1943年5月,日本在中國關內共組建10個兩旅團製師團,即第五十八至七十師團(中間缺第六十一、六十六、六十七番號)。

 

2.丁種師團 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連連失利,日軍不得已繼續從中國派遣軍抽調部分師團支援太平洋戰場。為填補關內日軍空缺,又從獨立步兵旅團、混成旅團或其它人員拚湊了一些新的師團,被稱為丁種師團,番號在第一一四師團以後的許多師團屬於這種編製。從1944年7月重建的第一一四師團,至1945年4月組建的一一五、一一七、一一八、一二九、一三○、一三一、一三二、一三三、一六一師團,關內日軍共有10個丁種師團。

 

丁種師團編製定員與丙種師團大致相同,但特種兵和自動火器、重火器很少,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隻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有的不轄炮兵隊。這種師團是日本人力、物力捉襟見肘時的產物,戰鬥力與以前的常設師團和甲種、乙種師團無法相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