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64)
2011 (255)
2014 (518)
2015 (976)
2017 (946)
2019 (491)
明定陵坐西朝東,地麵建築布局呈前方後圓,象征“天圓地方”。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地麵建築占地麵積18萬平方米,前有院落三進,後有寶城一座。
定陵玄宮(俗稱“地下宮殿”)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
1956年5月開始試掘,曆時一年試掘成功,
1957年打開玄宮。其玄宮由前室、中室、後室、左配室、右配室組成,石條起券,前室前麵有隧道券,總麵積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
1959年9月30日,就定陵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郭沫若題寫館名。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由於技術水平落後,出土的大批文物無法保存,發掘出土的絲織品變硬腐化。鄭振鐸、夏鼐為此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再批準發掘帝王陵墓的申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意了他們的意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自此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定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定陵遭到嚴重破壞,保存在定陵文物倉庫中的萬曆帝、後的屍骨被紅衛兵以「打倒地主階級的頭子萬曆」的口號被揪出。1966年8月24日,萬曆帝、後的三具屍骨以及一箱帝後畫像、資料照片等被抬到定陵博物館重門前的廣場上接受批鬥並焚毀。
1956年起,定陵發掘出土明神宗、皇後的隨葬物品3000多件,此後這些出土文物一直保存在定陵地麵上的幾排平房內,因為平房內不能做到恒溫恒濕,對文物造成很大破壞。
2012年,十三陵斥資3000多萬元人民幣修建了建築麵積2435平米的地下文物庫。
2014年底,上述3000多件文物被轉移到地下文物庫內。
---------------------------
以下是八卦胡謅:
“1959年,萬曆和兩個皇後的楠木棺槨被扔進寶城外麵的山溝後,當天下午就被附近的農民一搶而光。
大家見到這塊表麵雖剝蝕、整體卻完好的棺木,如獲至寶。” 由此而釀致死7命。
詳見: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17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