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
- >>
6月8日上午,由中央黨校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輝煌曆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重大曆史題材雕塑展在中央黨校綜合樓前廣場開幕。這是繼去年夏秋之際“文心鑄魂——吳為山雕塑藝術展”之後的又一大型雕塑展覽,位置依然選擇在綜合樓前廣場長廊,主題更加契合重大曆史節點,風格更為深沉厚重,不僅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景觀,更是推進黨性教育具象化的新舉措。
曆史與信仰的時空交匯
知古可以鑒今,知往可以鑒來。95年前,來自全國的13名黨代表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其間由於法租界警察介入不得不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隻遊船上完成大會的最後議程。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成為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初創時期僅有50多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由弱到強,一路走到今天,這是曆史和人民的正確選擇。
80年前,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和紅軍麵臨生死存亡考驗的緊急關頭,黨毅然決定領導紅軍進行戰略轉移。一路上,紅軍征服雪山草地、峽穀激流,戰勝層層封鎖、圍追堵截,縱橫十餘省,行程達二萬五千裏,最終勝利到達陝甘寧地區,實現紅軍主力大會師,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始於一葉扁舟的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一艘巨輪,二萬五千裏長征之所以能夠最終勝利,關鍵在於我們黨能夠在披荊斬棘中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一係列重大問題。中央黨校作為輪訓培訓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幹的最高學府,作為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重要陣地和幹部加強黨性鍛煉的熔爐,在建黨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這一重大時間節點上舉辦此次雕塑展,目的在於通過雕塑無聲的視覺藝術,把黨的苦難輝煌曆史及其背後的精神支撐講清楚、講透徹,讓廣大學員知之愈深,信之彌堅。
作品介紹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和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們是(右至左)包惠僧、張國燾、何叔衡、鄧恩銘、陳公博、董必武、毛澤東、王盡美、李漢俊、陳潭秋、劉仁靜、周佛海、李達。
作品介紹
雕塑從右至左為:伍修權、李德、李卓然、王明、劉伯承、鄧小平、劉少奇、何克全、朱德、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陳雲、鄧發、王稼祥、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
作品介紹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麵軍在甘肅省會寧縣勝利會師。作品刻畫了紅軍長征中的九位將領,他們是(從左至右)任弼時、賀龍、彭德懷、朱德(也像林彪)、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伯承、徐向前,人物構圖一字排開,目光堅毅,不規則地站在一個半米高呈長方形的底座上,構成了一道鋼鐵長城。
談這段曆史,抹去林彪,是不尊重和篡改曆史!-- 我批注。
作品介紹
《北上》生動刻畫了原中共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天寶同誌1935年參軍入黨,追隨毛主席長征的曆史瞬間。天寶同誌18歲參加紅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他在黨的幾十年培養和革命大熔爐的錘煉下,成為紅軍中的第一批藏族戰士和中國共產黨第一批藏族黨員,成為我們黨難得的既有革命理想、又懂得並且能夠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德才兼備的優秀少數民族幹部。
作品介紹
毛澤東自1929年3月中旬開始,抓住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同朱德等同誌率領紅四軍東征閩西,把井岡山武裝鬥爭的火種播種到福建。1929年3月11日,紅四軍第一次揮師入閩,蔣桂戰爭爆發後,攻占了龍岩、永定,成立了兩縣革命政權。紅四軍乘勝分兵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擴大地方赤衛隊,建立各級革命政權,從而開辟了閩西革命根據地。
作品介紹
雕像坐落於韶山,韶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故鄉,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於此,在這裏生活了17年。1910年秋,毛澤東胸懷救國救民大誌外出求學;1912年春,毛澤東回到這裏教育親人投身革命。
作品介紹
1947年5月中旬,陳毅、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的孟良崮戰役,是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戰役。這一戰役,開創了我軍在敵重兵密集並進的態勢下,從敵陣線中央割殲其進攻主力的範例。這一成功的戰例,不僅顯示了陳、粟非凡的膽略和氣魄,而且表現了他們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作品介紹
羅榮桓1944年開始組織一係列戰役,實行局部反攻,鞏固、發展了山東抗日根據地。1945年指揮部隊在山東進行大反攻,控製山東境內的津浦、膠濟、隴海鐵路,收複除濟南、青島少數城市之外的山東大部地區。抗日戰爭勝利後,率山東主力部隊6萬餘人進軍東北,曆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
作品介紹
1939年6月,徐向前到山東沂蒙山區,與郭洪濤、張經武、黎玉會麵。同年8月,山東八路軍部隊進行重新編製,徐向前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朱瑞任政委,統一指揮山東和蘇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主要為山東縱隊),組織山東抗日遊擊戰爭、對抗侵華日軍掃蕩,並進行整軍及推行三三製。
作品介紹
粟裕大將是我軍最優秀的軍事指揮家之一。他一生指揮戰鬥無數,特別是解放戰爭時期,他的軍事指揮才華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先後獨立指揮和參與指揮了蘇中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卓越功勳。
作品介紹
陳光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少共國際師師長等職 。作戰勇敢,曾獲紅星獎章,長征途中和到陝北後,曆任第二師、第四師師長,第一軍團代理軍團長 。搶渡烏江天險,攻克臘子口,飛奪瀘定橋,奪取直羅鎮,大凡我軍舉行的各次重大戰役,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英名,創造出不少有名的戰鬥範例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旅長,參與指揮平型關戰役。在師長林彪於1938年3月2日受傷後,出任第115師代師長。
作品介紹
1943年陳士榘組織指揮部隊進行了攻克贛榆縣城等戰鬥。1944年在山東攻勢作戰中,率部恢複和擴大了濱海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勝利後,陳士榘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參謀長。
作品介紹
肖華,又名肖以尊,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瀲江鎮肖屋村客家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空軍政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肖華譜寫的《長征組歌》被評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作品介紹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偉大的井岡山鬥爭中,一大批優秀紅軍指揮員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曆經艱辛磨礪,遍嚐甜酸苦辣,脫穎而出, 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曆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作品介紹
黃洋界在井岡山上茨坪鎮西北17千米處,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口(雙馬石、桐木嶺、朱砂衝、八麵山、黃洋界)中最著名的一個哨口,連接湘贛邊界,黃洋界地勢險要、巍峨峻拔,1928年8月30日,這裏打響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中國工農紅軍以不到1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軍4個團的瘋狂進攻,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績。
作品介紹
作品表現的是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麵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幸免於難。
作品介紹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要求的革命。各地紛紛舉行武裝起義,組織工農武裝,走上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作品介紹
三大戰役之初,解放軍無論在數量還是在裝備上都大大不如國民黨反動派,但人民的支持改變了敵我力量的對比。解放區土地改革後群眾踴躍支前,據統計,三大戰役中的支前民工達880餘萬人次,使用小推車82萬輛次,分兩排排起來,可以從當時的南京國民黨總統府一直排到北平。“土地改革使共產黨進一步贏得了民心,從而為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