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南部 臘子口
在迭部縣東北,是迭部通往漢族地區的門戶和重要交通孔道。臘子口係藏語之轉音,意為“險絕的山道峽口”。
實如其名,臘子口周圍群山聳列,峽口如刀劈斧削,臘子口河從峽口奔湧而出,兩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935年9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抵達甘肅南部的天險關隘臘子口。國民黨軍魯大昌部3個團據險阻擊紅軍前進。當天,紅軍正麵強攻,未能突破國民黨軍防禦陣地。17日,紅軍兩個連翻越懸崖陡壁,穿插國民黨軍側背,一舉將守敵擊潰。天險臘子口突破後,中央紅軍進入甘南開闊地帶,北上陝甘地區的通道開辟出來了。
現 正在擴建的 臘子口
臘子口鄉在迭部縣縣城東北處,沿線兩側的山峰險峻,幾近垂直的峭壁直插雲霄。臘子口是其中最險要的一處,最窄處僅有30米寬。
紅軍於1935年9月17日到達臘子口。占盡地利的敵軍,依仗臘子口易守難攻的地形,躲在碉堡裏大肆掃射,正麵進攻根本無法展開。紅軍決定組織敢死隊,迂回至側麵,攀上陡峭的崖壁,繞到敵人後方。
紅軍是如何攀上陡峭的懸崖?當地人流傳著“臘子口上降神兵”的傳說——一名紅軍戰士以一根竹竿翻越絕壁,繞到敵人背後,配合主力攻破敵人堡壘。這位“神兵”被認為是一名叫做“雲貴川”的小戰士。
在很多書上也有類似的描述:一位綽號為“雲貴川”的苗族戰士以一根帶鐵鉤的竹竿,勾住懸崖縫隙,順著竹竿最先爬了上去,將接好的綁腿,纏在樹幹上放下來,後來的戰士拉著綁腿一個接一個地全部上去。紅軍戰士爬上懸崖後,向懸崖下的敵軍陣地投擲手榴彈。敵軍後背突然遭襲,慌亂中逃離陣地。
臘子口戰役紀念館韓館長說,根據多方搜集的可靠資料,“雲貴川”並非隻是傳言,而是確有其人。他是一位在貴州入伍的苗族戰士。
在隨後的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雲貴川”早在3個多月前的飛奪瀘定橋一役,就已立下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