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欽佩的國民黨 宋哲元29軍 大刀隊! ----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2015-06-08 14:17:11) 下一個











張自忠將軍觀看練兵


 

喜峰口---29軍 宋哲元

1933年3月1日,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扣留軍用汽車偷運鴉片輸送天津,3月3日夜竟率所部滿載私物潛逃[3]:101,不戰棄守承德[1]:2973月4日,日軍以120名騎兵先頭部隊佔領承德。[1]:297熱河各地隨之陷落。[3]:101然後日軍進攻北京東北方向長城各口。3月8日,政府通緝湯玉麟,命軍政部何應欽駐節北平,馳調國軍北上增援。[3]:101

3月6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奉命防守東起冷口,西至馬蘭峪一線。由於裝備不如日軍,守軍以奇襲夜襲對付日軍。3月9日,日軍奪取喜峰口,當夜第三十七師第一〇九旅旅長趙登禹所屬團長王長海率大刀隊喜峰口夜擊日軍,奪回喜峰口。500多人的大刀隊僅生還20餘人。3月10日,第二十九軍趙登禹旅在喜峰口與日軍激戰。[1]:2973月11日,當地獵戶關仁景、於連貴等自告奮勇為嚮導,趙登禹率左翼大刀隊襲日軍步騎兵營地,第一一三旅旅長佟澤光率右翼大刀隊襲日軍炮兵陣地。東出鐵門關,西過潘家口,由山間小路迂回至敵後包抄日軍,宣稱殲敵數千,為喜峰口大捷。而據日方資料,日軍損失實為死亡數人,傷不到20人。

由於以上的戰功,第二十九軍高級軍官共11人,包括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及第十七軍關麟征、黃傑、劉戡,
在1935年獲頒
青天白日勳章

 


宋哲元軍長

 

長城抗戰之後,宋哲元、張自忠、馮治安、趙登禹、劉汝明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其中,張自忠、黃維綱、佟麟閣、趙登禹、佟澤光先後被調離29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
吉星文團長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在金門炮戰中被炸死。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5%9F%8E%E6%88%B0%E5%BD%B9
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5%9F%8E%E6%88%B0%E5%BD%B9


長城大會戰
長城抗戰,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前,1933年日滿勢力向關內擴張,圍繞長城一線發生的數場戰役,與熱河戰役相連接。由於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政策重點仍落在“安內”與戰爭準備階段,故采取了退讓態度,結局以雙方簽訂了塘沽協定暫息爭端。當時中國國內抗日救亡運動湧起,緊接長城抗戰還發生了“察哈爾民眾抗日民眾同盟軍”的事件,以及在當年發生“閩變”,造成南京政府的忙亂,不過蔣中正最終在“圍剿”中還是成功地將紅軍趕往了中國西部。在中方的隱忍退讓之下,直到1935年12月,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日本勢力逐漸進入了華北。

1933年,日本熱河省地方官員表示歸附偽滿洲國為由,與偽滿洲國軍隊進軍熱河,省長湯玉麟不戰而逃;之後日軍進攻山海關長城隘口與熱河,國民政府派遣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關麟徵黃傑劉戡日軍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羅文峪界嶺口憑險固守,但最終由於軍備不良、戰力消耗殆盡、戰略位置喪失而撤退。王以哲部東北軍屬於參戰部隊。

之後中華民國成立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由黃郛何應欽與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劃定冀東二十二縣為非武裝區,軍隊不得進入,而日軍退回長城以北,但實際上日軍以“監察中國軍隊”的名義留下了駐軍,為盧溝橋事變準備了條件。以長城為界,滿洲國更於長城各地樹立「王道樂土大滿洲國」的界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狸貓的爸 發表評論於 2015-06-10 05:53:54若共產黨早出世100年,中國人民就不會受那麽多災亂.
-----------------------------------
要知道,世上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共產黨也不會、也不可能是救世主!蘇聯在蘇共的的邪惡統治下又怎麽樣了?二戰期間跟兩個主要的納粹軍國主義國家都簽訂過邪惡密約瓜分他國的就隻有蘇聯了!而且戰爭之初蘇軍的表現比國軍還不如,幾百萬的被消滅和投降!國軍都沒這樣過!如果不是蘇聯的國土麵積太大和氣候太冷,蘇聯早滅亡了!
mister986 回複 悄悄話 宋在華北時,鼠目寸光,不思進取。盧溝橋事變時,倉促迎戰,使無數將士血灑戰場。
狸貓的爸 回複 悄悄話 若共產黨早出世100年,中國人民就不會受那麽多災亂.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第一手資料證實夜襲喜峰口的非29軍大刀隊實乃手槍隊
本文摘自:《長城戰役》,作者:台“國史館”史料處,出版:台“國史館”
編者按:為傳遞新聞價值之必要,鳳凰網曆史頻道特刊發台“國史館”出版的《長城戰役》部分內容,以饗讀者。該文係中國互聯網首發。
一、步騎炮聯合之敵二千餘,占領喜峰口東北長城至其西北高地之線,其炮兵陣地似在白台子南側高地。我第一一零旅奉命於明(十二)日拂曉向喜峰口外正麵之敵攻擊。
二、本旅奉命於本(十一)日二十四時出潘家口向敵左側背襲擊,並截斷其歸路。
三、第二一七團附手槍第一、第二連及王昆山營,於本萬二十三時由潘家口出發,沿灤河右岸經官廠經藍旗地向東迂回,襲擊蔡家峪、白台子敵炮兵陣地,奏功後,即與第二二四團聯絡,協力向喜峰口東北高地之線進攻。
四、第二二四團於本晚二十三時二十分在潘家口集結後,即沿灤河左岸襲擊北山、三家子、橫城子之敵,奏功後,與第二一七團聯絡,衝擊喜峰口外之敵。
五、餘率特務營在第二二四團後跟進。第二二七團王團長奉命後,即按計劃行動,於三月十二日五時乘敵不備,一舉攻占菜架峪附近各高地及其炮兵陣地。拂曉後,茨峪已被之敵,向我集中射擊,該團乃將敵野炮及其行李車彈藥縱列等予以破壞、焚燒,即循原路撤回,並斃敵官兵約數百人,擄獲機槍二十餘挺,攝影機一架,及軍用地圖等多種,我陣亡營長蘇東元、王凰芝,團附胡重魯等十餘員,傷營長王子亮等三十餘員,士兵上網六百餘名。
正麵攻擊之第一一零旅,因敵火過猛,仰攻不易,迄未奏功。
斯時,第二二四專於潘家口東端河灘集結後,即以第一營向北山、三家子之地襲擊,第二營向北丈子、橫城子之敵襲擊,第三營為預備隊第一營之進展向前推進。第一營行抵北山時,乘敵不備,以大刀砍殺敵騎,續向新示各村莊挺進,待第三營行抵三家子附近時始為敵發覺,董團長急令個營分喪橫城子、被丈子、三家子之敵包圍襲擊,各營勇猛突擊,斃敵甚眾,並毀彈藥車十餘輛。追殺至十二日八時,敵由寬城大道增援,酣戰至十四時許,卒以眾寡懸殊,遂於第一零九旅於日暮後撤回潘家口以南地區,此戰從擄獲敵遺棄文件中,證實進攻之敵,確係混成第十四旅團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兩連隊,及騎兵第按啊旅團第三連隊。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在明打著“反蔣抗日”口號鬧出一出聯日反蔣的兩廣軍閥搞出“兩廣事變”,實則在日本的幕後推動下與各地方實力派都有聯係。宋哲元也不例外。
蕭振瀛回憶,那是在“兩廣事變”發生以後,宋哲元令他到北平來,對他說,“決定討蔣。”,蕭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做,宋說“日本已答允隻供武器、錢款,不派顧問,現韓複榘、兩廣、西南均已決定討蔣,唯汝一人尚異議耳。”可謂圖窮匕見。
蕭振瀛強烈反對,稱“吾等受蔣栽培,方有今日;更大敵當前,日寇必欲亡我,吾等欲救國救民,隻能擁蔣抗日,此為中國今日唯一前途;內戰禍國殃民,一旦起事,全國軍民,其孰從之;餘首當自裁以謝國人。”
宋哲元聽了蕭振灜的話勃然大怒,終於將心裏話說出來:“汝不我聽,孰敢不聽。無怪有人謂汝聽蔣而不吾聽也!”蕭振灜痛心疾首地說:“既如此當自裁,以全兄弟之義。”說了拔出手槍就要自殺,宋哲元趕緊搶過手槍,二人均放聲痛哭,談話不歡而散。
雙方既然已經攤牌,合作也就無法維持,據秦德純回憶,當時宋哲元曾對他談起,要免掉蕭振灜的天津市市長職務,秦問:“蕭的出處怎麽安排?”宋說:“要他出國看看好了。”
1936年6月17日,蕭振灜的天津市市長被免。但在蕭振瀛離開華北前,還是辦了一件對29軍和宋哲元影響深遠的事。
兩廣事變起,韓複榘邀宋哲元會晤於泊頭車站,商定第一步立於中立,第二步參加討蔣,商定後,由何其鞏起草電報,向南京政府通電中立。蔣介石接電報後電詢蕭振瀛,蕭振瀛聞訊後安排阻止了韓複榘、兩廣的代表與宋哲元的會晤。阻止了宋哲元參與兩廣聯日倒蔣的謀劃。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民國抗戰期間,包括某黨在內,凡是舉過反蔣抗日大旗的,無不是為求保住自己地盤和人槍的軍閥,暗地裏勾結日本人,拿日本人的錢和槍搞分裂國家的漢奸行為。都是名為抗日,實為反蔣、反中央政府。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某黨的謠言禍害至今啊!
宋哲元在七七事變時的態度
宋哲元在七七事變時的態度,從七七第一聲槍響到28日“逼宮”,都是為了保住29軍獨立王國和他華北王的地位,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也就是說,他在事變後的相當長時間裏,是沒能意識到他麵臨的是一場民族大戰,是仍然想按照軍閥混戰時那樣想在日本人和國府之間玩平衡製造生存空間的。
為此,29軍上下一再阻撓中央軍入援平津。宋哲元一再拒絕我們已經說過了。而隨著戰事深入蔣介石命令住綏遠平地泉的湯恩伯十三軍從大同張家口方向入援平津搶占南口,並堅持十天半月為我方調動部隊完成全局的防禦陣地爭取時間,以求得戰局的主動權。
但是,在移防途中,察哈爾省主席、六十七軍軍長劉汝明將軍怕湯恩伯的勢力侵入自己的地盤,設置了重重的刁難和阻扼,使得移防十分艱難,耽誤了一周時間。後經南京方麵協調總算解決。由於中途被阻,湯恩伯部先頭部隊王仲廉師於8月6日才到達八達嶺的青龍橋,次日抵南口。剛剛部署完畢,南口車站的前哨陣地就遭到日軍的攻擊。直到8月8日,湯恩伯部隊才全部到達南口。當湯恩伯在南口苦戰一周,部隊傷亡慘重,迫切等待援兵時,受中央調遣的一個師從陝北趕來支援,竟又被劉汝明擋在張家口外。
結論:七七事變中的29軍高層,主導的是為了維護29軍校集團繼續維持獨立王國的地位而采取的與日本媾和的策略,並貫徹始終,為了媾和,也不惜阻撓國民政府中央的抵抗措施。這也是29軍在七七事變中未出力就已敗出平津的原因。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如果真有這種“殲敵數千”之事,就不會有以後的抗戰八年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