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佩的國民黨 宋哲元29軍 大刀隊! ----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文章來源: 弓尒2015-06-08 14:17:11











張自忠將軍觀看練兵


 

喜峰口---29軍 宋哲元

1933年3月1日,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扣留軍用汽車偷運鴉片輸送天津,3月3日夜竟率所部滿載私物潛逃[3]:101,不戰棄守承德[1]:2973月4日,日軍以120名騎兵先頭部隊佔領承德。[1]:297熱河各地隨之陷落。[3]:101然後日軍進攻北京東北方向長城各口。3月8日,政府通緝湯玉麟,命軍政部何應欽駐節北平,馳調國軍北上增援。[3]:101

3月6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奉命防守東起冷口,西至馬蘭峪一線。由於裝備不如日軍,守軍以奇襲夜襲對付日軍。3月9日,日軍奪取喜峰口,當夜第三十七師第一〇九旅旅長趙登禹所屬團長王長海率大刀隊喜峰口夜擊日軍,奪回喜峰口。500多人的大刀隊僅生還20餘人。3月10日,第二十九軍趙登禹旅在喜峰口與日軍激戰。[1]:2973月11日,當地獵戶關仁景、於連貴等自告奮勇為嚮導,趙登禹率左翼大刀隊襲日軍步騎兵營地,第一一三旅旅長佟澤光率右翼大刀隊襲日軍炮兵陣地。東出鐵門關,西過潘家口,由山間小路迂回至敵後包抄日軍,宣稱殲敵數千,為喜峰口大捷。而據日方資料,日軍損失實為死亡數人,傷不到20人。

由於以上的戰功,第二十九軍高級軍官共11人,包括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及第十七軍關麟征、黃傑、劉戡,
在1935年獲頒
青天白日勳章

 


宋哲元軍長

 

長城抗戰之後,宋哲元、張自忠、馮治安、趙登禹、劉汝明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其中,張自忠、黃維綱、佟麟閣、趙登禹、佟澤光先後被調離29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
吉星文團長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在金門炮戰中被炸死。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5%9F%8E%E6%88%B0%E5%BD%B9
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5%9F%8E%E6%88%B0%E5%BD%B9


長城大會戰
長城抗戰,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前,1933年日滿勢力向關內擴張,圍繞長城一線發生的數場戰役,與熱河戰役相連接。由於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政策重點仍落在“安內”與戰爭準備階段,故采取了退讓態度,結局以雙方簽訂了塘沽協定暫息爭端。當時中國國內抗日救亡運動湧起,緊接長城抗戰還發生了“察哈爾民眾抗日民眾同盟軍”的事件,以及在當年發生“閩變”,造成南京政府的忙亂,不過蔣中正最終在“圍剿”中還是成功地將紅軍趕往了中國西部。在中方的隱忍退讓之下,直到1935年12月,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日本勢力逐漸進入了華北。

1933年,日本熱河省地方官員表示歸附偽滿洲國為由,與偽滿洲國軍隊進軍熱河,省長湯玉麟不戰而逃;之後日軍進攻山海關長城隘口與熱河,國民政府派遣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關麟徵黃傑劉戡日軍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羅文峪界嶺口憑險固守,但最終由於軍備不良、戰力消耗殆盡、戰略位置喪失而撤退。王以哲部東北軍屬於參戰部隊。

之後中華民國成立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由黃郛何應欽與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劃定冀東二十二縣為非武裝區,軍隊不得進入,而日軍退回長城以北,但實際上日軍以“監察中國軍隊”的名義留下了駐軍,為盧溝橋事變準備了條件。以長城為界,滿洲國更於長城各地樹立「王道樂土大滿洲國」的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