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弓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主席的愛將 令人欽佩的張國華將軍】

(2015-05-18 14:37:50) 下一個




 

張國華十八軍有多少人

 

 

 

張國華中將,1914年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1928年跟隨毛澤東參加井岡山鬥爭,當時年僅14歲,任司號員。
後先後在林 聶 徐 賀 劉鄧等麾下, 是著名的第18軍軍長,毛澤東對他記得清楚 十分器重 是其愛將
在他44年的革命生涯中,有17年是在西藏度過的。
他為西藏的解放和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人稱“佛光將軍”。


張國華十八軍有多少人
 

  何為“黨性”與“血性”?一句話:黨性必須依靠血性來支撐和捍衛。

  對一個共產黨員來說,黨性就是黨員的組織性、紀律性、原則性、戰鬥性。
以血性支撐的黨性,是黨的生命力、戰鬥力的來源,組織性、紀律性、原則性、
戰鬥性如果沒有血性支撐,就淪為一紙空文。

  什麽是堅定的黨性?從開國將領張國華的身上可以得到印證。革命戰爭年代,在強手如林、
戰將如雲的人民解放軍序列中,張國華並不很突出。他仗打得不錯,戰績頗多,
但指揮能力比他優秀、戰績比他輝煌的將領還有不少。如果以此衡量,他並不出眾。
但使張國華的聲名最終超越諸多名將、彪炳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冊的是什麽?是他堅如磐石的黨性。

  1950年初,中央決定提早進藏。毛澤東說:
西藏人口雖少,但戰略地位和國際影響極其重要,必須盡早占領。
最初考慮這一任務以西北方麵為主,西南方麵為輔,因為當時西南戰事尚未完全結束。

  西北方麵彭德懷提出戰線太長,兵力分散,戰事雖然基本結束,但是少數民族地區廣大,
情況複雜,原有兵力本來就少,難以抽出太多兵力進藏;且從青海格爾木方向進藏的道路多年損毀,
僅修路就需很長時間。毛澤東當時正在蘇聯訪問,看到這個電報是不高興的,隨即指示:
“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

  劉(伯承)、鄧(小平)本來是進藏的輔助方向,現在一下子變成了主要方向,
而且不但“向西藏進軍”,還包括“經營西藏的任務”,壓力徒增。當時62軍駐西康,
距西藏最近,理所當然成為進藏部隊首選。但劉伯承考慮62軍來自一野,讓他們進藏不妥,
一野方麵會認為讓他們的部隊“啃硬骨頭”,而二野的部隊去“吃肉”。所以,堅持派二野的部隊進藏。

  這是當年那一代人的領導風格:越是自己的部隊,越是主力,越要承擔艱巨任務。
劉、鄧最後商定:62軍不進藏,調自己指揮的二野一個主力軍承擔進藏任務。
但未料到的事情發生了:該軍軍長不願進藏,未能談通。理由是什麽?無非是身體健康狀況等,
我們今天都可以猜得出。客觀地說,西藏當年的條件之艱苦盡人皆知,革命剛剛勝利,
誰都願意多享受享受革命勝利“果實”,這也是當時真實存在的普遍情況。

  僵局出現了,難以破局。毛澤東一直在等待西南方向的報告,但種種原因又使劉、
鄧的選擇被迫一變再變,給中央的報告也一推再推,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領導人真是憂心如焚。

  張國華的18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領受進藏任務的。

  18軍原定的任務是接管富庶的川南。軍長張國華已經定為川南行署主任,
軍政委譚冠三已任命為自貢地委書記。1950年1月7日,張國華赴川南行署上任途中收到
劉、鄧急電:就地待命,軍領導及各師一名負責人速赴重慶領受最新任務。

  1月10日,劉、鄧接見張國華等18軍領導。

  鄧小平第一句話便開門見山:“今天談話憑黨性。”

  張國華張口就答:“一切聽從黨安排。”

  鄧小平說:“×××不去西藏,你指揮部隊去。”

  張國華答:“堅決完成任務!”

  單刀直入的幾句話,張國華的黨性光芒四射。

  “今天談話憑黨性”,鄧小平特別強調這一點。因為前麵一次談話沒有談成,人家不願去。
我們說真正的黨性並不表現在平時滔滔不絕的政治表態,而是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的勇氣和擔當。
堅強的黨性就是堅決完成黨賦予的任務。

  軍長同意、軍領導班子同意,不等於全軍都願意。
18軍由前往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川南而突然改去高原高寒的西藏,部隊官兵的思想一時轉不過彎子來。
說實在的,誰不想去富庶的地方駐紮,很多幹部還沒有結婚,想到川南去發展、成家。
突然一道命令要轉進西藏,部隊逃兵數量驟增,甚至連一些幹部也出現動搖。

  18軍52師154團副政委劉結挺,張國華最欣賞、準備重點培養、重點使用的幹部,
也寫信提出身體不好,不能進藏。張國華看信時氣得手發抖。政委譚冠三說:把劉結挺綁起來!
他不去,捆也要給老子捆進去!正是這句氣話提醒了張國華。他後來要求:
凡是逃兵一律不許進藏。他說:“我們進藏的光榮決不能讓這些逃兵玷汙了!”

  在18軍進藏動員大會上,張國華說:“你把西藏看成是不毛之地,可英帝國主義卻從不嫌它荒涼,
百餘年來拚命往那裏鑽,現在美帝國主義又積極插足。難道我們對自己的國土反倒沒有帝國主義熱心?”
“如果西藏真被帝國主義分割出去,我們的西南邊防後退到金沙江,恐怕我們在四川也坐不安穩吧!”
他還說:“進藏確實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農奴主殘酷壓迫之下生活,豈不更苦?
人民解放軍以解除人民痛苦為己任,我們怎能眼看他們受苦而無動於衷?”

  這就是張國華的黨性、18軍的黨性。在革命已經勝利、大家開始享受果實、
回避危險和艱辛的時候,張國華率領18軍挺身而出,擔起千鈞重擔。共產黨員的黨性,
不僅僅表現在服從黨的安排上,更表現在以自己的犧牲去解除人民痛苦,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上。

  鄧小平親自坐鎮18軍進藏動員會,對張國華的講話帶頭鼓掌,並給18軍將士題詞:
“接受與完成黨賦予的最艱苦的任務,是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革命軍人無上的光榮。”

  1950年春,張國華以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黨性,率領18軍部隊進軍西藏。

第18軍先遣支隊,沿瀾滄江上遊昂曲河向拉薩進軍。

  人民解放軍進藏,印度尼赫魯政府表示“不安”“疑慮”,要新中國政府“解釋”。
時任中國駐印度大使申健答複:“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藏是人民解放軍的權力。”
毛澤東得悉後,於1950年10月28日作出批示:
周(恩來)並外交部:申健答得很正確,態度還應強硬一點,
應說中國軍隊是必須到達西藏一切應到的地方,
無論西藏政府願意談判與否及談判的結果如何,任何外國對此無置喙的餘地。

 

  毛澤東這段話讓我們感覺到領袖大無畏的氣魄,更讓我們感覺到支撐領袖氣魄的18軍將士大無畏的英勇。
張國華堅定不移的黨性,同樣在構築新中國的錚錚硬骨。

  代價是巨大的。張國華的女兒因感冒發燒,病逝於進藏途中。
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黨性不是表現在隻讓別人犧牲,而是表現在自己率先犧牲。

  後來又發生了所謂“五大部上書事件”。1957年3月,西藏軍區司令部、政治部、
後勤部、幹部部、財務部五個部門給中央寫報告,沒有經過司令員張國華和政委譚冠三,
一位軍區領導到北京開會,就把報告遞上去了。
報告主要內容是反映部隊存在的問題,要求實行輪換。駐藏部隊太艱苦了,
能不能分批輪換,三年或五年,讓幹部們能緩一緩。

  這份報告沒有不實之詞,對存在的問題也沒有誇張和誇大。
參與報告的有副司令員李覺、副參謀長陳子植、政治部副主任洪流、
後勤部政委李華安、財務部部長秦卓然、幹部部處長方其順、王達選、軍區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鄭震等。

  報告上去後,總部有領導批示,指責這些幹部“革命意誌衰退”“不安心西藏工作”,
有“右傾逃跑主義傾向”,要嚴肅處理。這些人後來都被調離崗位,有的還受了處分,被不公正對待。

  例如,李覺是18軍少數知識分子之一,原是西南軍區作戰處長,18軍進藏跟他並無關係,
但他積極主動要求進藏,先後任18軍副參謀長、參謀長、西藏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
“五大部上書事件”後,李覺被調離西藏軍區,到二機部任核九院第一任院長,
在大西北荒漠戈壁一待就是8年,為新中國核武器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政治部副主任洪流被調到藏北海拔4500多米的無人區杜加裏,
在極端艱苦的生命禁區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和藏族民工挖硼砂,償還新中國欠蘇聯的債務。

副參謀長陳子植被調去中國與尼泊爾邊境,在世界屋脊修建第一條高原國際公路。

  他們這些人在1979年全部獲得平反,恢複名譽、撤銷處分、清理檔案中的不實記載。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張國華是有責任、有錯誤的,說李覺、洪流、陳子植等人“誇大堅持西藏地方鬥爭的困難,
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確是左了、過了,對他們的處理也重了、錯了。

  但張國華從始至終不是在跟哪個人過不去,不是想打擊誰,報複誰。
他覺得這個報告違背了毛主席的指示,甚至還懷疑過軍區政委譚冠三不夠堅定,
是否也參與了這份報告,產生了一些誤會。
他隻把定一條:毛主席讓我們守西藏,要走你們走,我死也要死在這裏!

  即使在犯錯誤的過程中,也讓人更加看清了他那堅如磐石的黨性。

  因為長期高原工作引發的心髒和血壓問題,張國華於1972年去世,尚不滿58歲。
骨灰空運到北京,周恩來總理親自到機場迎接。周恩來一生隻親自迎接過兩位將領的骨灰,
一位是多年患難與共的戰友、黃埔一期畢業的陳賡大將,
另一位就是雖然曆史交往不多、但周恩來特別欣賞的井岡山司號員張國華中將。

  新中國175位開國中將,其中軍事能力、作戰水平比張國華高的不在少數,但名聲比他響亮的,為數不多。
曆史就這樣完成了選擇:關鍵時刻,
張國華以黨性彰顯的軍人血性,鑄起新中國解放西藏進程中千古不朽的時代豐碑。

1951年10月,進駐拉薩的第18軍先遣支隊官兵手持國旗從布達拉宮前通過。

  2014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說:“有靈魂就是信念堅定,聽黨指揮。
不論何種艱難困苦的場合,堅決完成黨賦予的任務,靠黨指揮槍的原則,靠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更靠自由信仰和信念結成的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對黨的忠誠。”

  什麽叫“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對黨的忠誠?”
讓筆者想清楚、看明白這個問題的,就是張國華。他的實際行動就是對這句話的完美注解。
張國華,以及千千萬萬個如同張國華一樣具備堅定黨性的真正共產黨人,
永遠都是走在這支軍隊前麵的光輝榜樣。

 

 

===========


大軍 進藏


 3月18日,十八軍先遣隊由副政委王其梅、參謀長李覺率領,如期從樂山出發。
出發前,張國華一再提醒王其梅和李覺:“部隊進藏一定要堅決執行毛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
特別要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保護寺廟,不住寺廟,不住藏民家中的經堂,
即使風雨交加,冰雹亂舞,也不要進寺廟幹擾喇嘛誦經,最多到寺廟的房簷下暫避一下’。”


  王其梅和李覺嚴格執行民族政策,受到了當地族人和活佛的擁護。後來鄧小平給毛澤東匯報進藏情況時說:
“連康區藏族頭人夏格刀登都說,下大雨,不讓進就不進,不讓住就不住,你們的政策太寬了。”
毛澤東聽完匯報後,久久不語,最後決定批準購買30架高空運輸機,支援進藏的十八軍。

  7月初,張國華率領的十八軍部隊全部抵達甘孜。部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這一切,都看在格達活佛的眼裏。
於是,格達活佛主動接待了張國華。他說:
“我認識西藏地方政府和三大寺的人,如果張軍長需要,我本人願意去拉薩勸和。”

  張國華覺得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報告西南局,建議格達活佛以西南軍政委員、
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前往拉薩談判。

  劉伯承和鄧小平接到張國華的電報後,立即請示中央。中央很快複電同意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格達活佛抵達西昌後,在英國特務福特的唆使下,西藏當局軟禁了他,
並於8月22日將其殺害。消息傳來,張國華立誓:
“堅決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讓幸福之花開遍西藏!”
為此,張國華向西南局和中央軍委建議,進行昌都戰役:
“隻有打開昌都的大門,才有可能和平解放西藏。”
 





  昌都是進軍西藏的必經之地。中央軍委接到電報後,十分重視。毛澤東認為,“解放昌都有助於和平解放西藏問題”。9月初,張國華正式接到中央軍委有關昌都戰役的作戰命令。

  接令後,張國華立即進行了“對昌都南北兩線鉗形作戰”部署:南線由十八軍五十三師一五七團擔任,
北線由五十二師擔任。整個作戰重點放在北線,主力部隊分為左、中、右三路:中路部隊正麵進攻,
左路部隊迂回昌都以南,配合中路作戰,右路由一五四團和師騎兵偵察連、炮兵連等組成,
由師副政委陰法唐指揮,直插昌都西麵20公裏的恩達,對昌都實施千裏大包抄,斷藏軍退路。

10月18日,右路部隊如期抵達並搶占了恩達,封死了昌都的藏軍退路,正麵部隊快速進攻昌都,
於10月24日拿下昌都,殲滅了藏軍6個代本(相當於團)全部、3個代本各一部,計5738人,
其中斃傷180人,俘虜898人,爭取一個代本投誠起義4317人,活捉了英國特務福特。

 進軍西藏的大門被打開,和平解放西藏的曙光突現。劉少奇稱讚說:
“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戰役。”西藏地方政府終於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建議,
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和談代表團到北京談判。

1951年5月15日,張國華奉命回京參加談判。5月23日,在中南海勤政殿,
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張經武、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和西南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孫誌遠三人,
以中央人民政府全權代表的身份,參與了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的簽字儀式。
西藏地方政府參與簽字的代表是:
阿沛·阿旺晉美、凱黑·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土登列門、桑頗·登增頓珠。

  簽字後的當天,毛澤東單獨接見了張國華。
當得知張國華曾在井岡山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隊當過3個月兵的經曆時,
毛澤東說:“袁文才、王佐都是對革命有貢獻的同誌。
當然,毛澤東不會過多地回憶過去,但這次接見,留給毛澤東更多的印象是,張國華是“井岡山的兵”,
以至於多年後,毛澤東還多次稱張國華為“井岡山”。對於西藏問題,張國華談了築路的重要性。
毛澤東點點頭,說:“要築路與生產並重。部隊要很快進入拉薩,為實行‘十七條協議’而努力。”

  5月25日,毛澤東以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下達了《關於進軍西藏的訓令》,
要求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進藏部隊分路進駐西藏。
 

  “佛光將軍”堅決“保衛菩薩”

  雖然部隊順利進軍西藏了,但西藏高層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不斷籌劃叛亂,一而再、再而三,
直到1959年3月發生了西藏大叛亂。3月19日,拉薩叛亂分子聚集了7000餘人,
在羅布林卡成立了叛亂指揮部,並形成對西藏軍區機關及其部隊分割包圍之勢,打出來的口號是:
“同中央決裂!為西藏獨立而大幹一場!”

  此時,張國華因心髒有病在北京醫治,但他密切注視著西藏。
政委譚冠三在電話裏對張國華說:“達賴和主要官員及家屬都化裝逃出拉薩了。” 


張國華清楚,部隊早已在拉薩周圍布置好了,隻要譚冠三和參謀長李覺一聲令下,
不要說達賴離開不了拉薩,叛亂分子一個個都將粉身碎骨,但毛澤東有指示,
“如果達賴及其一群逃走時,我們一概不要阻攔,無論去山南、去印度,讓他們去”。
於是,張國華說:“這就對了。你們在西藏要注意安全,堅決落實毛主席的指示,‘先不要開第一槍’,
因為兵力有限。明天我就按中央軍委的命令,帶五十四軍三十師、三十一師和蘭州軍區的十一師入藏平叛。”



然而,形勢發展令人不安。3月20日淩晨4時許,叛亂分子指揮部認為西藏解放軍無能,為慶賀勝利,
組織叛匪包圍了軍區大院。這時,偏偏西藏軍區與外界失去了一切電訊聯係。軍區指揮機關危在旦夕。
譚冠三在忍無可忍之下,於當天上午10時下達了反擊命令。6個小時後,張國華與譚冠三終於聯係上了,

他向譚冠三通報了自己已帶上部隊向西藏進發的消息。譚冠三這才鬆了一口氣。   
至4月14日,平叛作戰結束,搗毀了盤踞在山南地區的叛匪老巢,封鎖了亞東以東、米林以西的邊境線,
切斷了叛亂分子與國外陸上聯係的重要通道。因在這次武裝叛亂中,許多寺廟與叛匪有瓜葛,
正在火頭上的指戰員們主張掃平它。張國華說:“不能。劃叛亂寺廟要有確鑿的、足夠的證據。”   
一句話,避免了寺廟的毀損。“‘佛光將軍’保護菩薩”的事兒就傳開了。   


平叛結束後,西藏並沒有就此安定下來,印度又盯上了這塊佛土。
1959年8月,印度政府悍然挑起一場大規模的侵略中國領土的戰爭,
中國政府被迫進行了一場短促而有限的自衛反擊戰。   
8月25日,在中印邊界東段的朗久發生了雙方軍隊的第一次武裝衝突。
10月,印度又在西段挑起了空喀山口衝突。   
開始,為了避免邊界衝突,中央軍委命令部隊,單方麵從實際控製線上後撤20公裏。   
如此一來,印度認為中國軟弱可欺,加快了武裝入侵中國的速度。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中央政治局在1962年10月18日召開了擴大會議,就中印邊界問題作出重大決策,
研究對印度的軍事方針問題。   毛澤東說:“多年以來我們采取了許多辦法想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印度都不幹,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隻有奉陪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俗話說,不打不成交,也許我們反擊一下,邊境才能安定下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才有希望實現。
但我們的反擊僅僅是警告、懲罰性質,僅僅是告訴尼赫魯和印度政府,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不行的。
”   
會上,毛澤東問張國華:
聽說印度的軍隊還有些戰鬥力,我們打不打得贏呀?我的西藏軍區司令員同誌!”   
張國華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   

與會人員在對形勢作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後,一致認為戰勝印軍是有把握的。但毛澤東提醒大家:
我們沒有同印軍作戰的經驗,千萬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精心布置,打好這一仗。至於反擊作戰的方案,
同意總參和張國華司令員共同擬製的計劃。
”   

會議結束後,中央軍委任命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為前線總指揮。
很快,一個代號為“419部隊”的作戰指揮機構組成了。   
10月19日,張國華進駐前方指揮所。   

圍繞第一仗如何打,指揮所裏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意見屬於保險型的,即吃掉印軍一個營。
一個軍區部隊,去吃掉一個營,自然沒有什麽難度。另一種意見是屬於激進型的,即吃掉印軍一個旅。
在高原上吃一個旅的兵力,難度顯見,因為連走路時空氣都不夠的地方,你拿槍拉炮去吃一個旅的兵力,談何容易。   
兩種意見,張國華隻能選其一。自古就有“慎重初戰”的說法,誰也不敢馬虎。
是的,“慎重初戰”這是每個指揮員必須考慮的問題,初戰必勝又是對指揮員最起碼的要求。
因為,初戰打贏了,以後如虎添翼;初戰打輸了,那要好一陣子才能恢複自信啊!張國華考慮再三,
決定要吃就吃它一個旅!吃掉一個營,不痛不癢,沒意思。   

作戰方案報到了北京。中南海有領導覺得張國華是在冒險,但毛澤東不喜歡墨守成規。毛澤東說:
他是前線指揮員,讓他打嘛! 打不好重來!”   

10月20日7時30分,張國華一聲令下,人民解放軍的炮火便鋪天蓋地地向入侵克節朗的印軍陣地傾瀉。
兩個小時後,印軍的第一個據點被攻下。到晚上8時多,克節朗戰役即告結束。張國華笑了:
“這麽容易取得的勝利,我當兵33年,還是頭一次!”  

10月23日,中央軍委連電致張國華,稱讚:
“作戰部隊在高原嚴寒的困難條件下,鬥誌昂揚,艱苦卓絕,勇猛作戰,幹脆地殲滅了敵人。”
“捷報頻傳,中央、軍委極為高興。”   

看著感情色彩特濃的後一封電報,張國華覺得這很像是“毛主席親自加的兩句話”。
於是,張國華手一揮,高興地說:
“把電報轉發部隊,就說是毛主席親筆寫的電報,鼓勵鼓勵前線士氣。”   

前線士兵確實被鼓舞起來了。在此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張國華又指揮部隊打了兩次大戰役和一些零星戰鬥,
取得了驕人的戰果:殲印軍3個旅,生擒印軍王牌旅長達維爾和另一名準將旅長辛格,共斃、俘印軍7000餘人。   

1963年2月,張國華回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這是一次常規會議,但張國華接到通知:
“會議增加一個議題,毛主席要親自聽張國華匯報工作。”   
張國華有些發怵:“匯報什麽呢?”心裏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2月19日下午,匯報會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當張國華走上懷仁堂主席台時,
原來泰然自若的神情忽然間又變得緊張起來,好像所有的目光都向自己射來,都對著自己笑。
張國華左看看,右瞧瞧,自己的座位竟被安排在毛澤東和劉少奇中間!
張國華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到座位上去的,顯得非常拘謹。   

會議是由毛澤東親自主持的。毛澤東也看到了張國華的拘謹。
他說:“今天的會議議題隻有一個:由張國華同誌匯報剛剛結束的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情況。”
接著,他幽默地說:
“‘井岡山’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仗打勝了,你還緊張麽子喲!今天是你唱主角嘍!”   

經毛澤東這麽一講,大家哄的一聲,笑了起來,會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活躍起來。   

張國華想,也是,前線的事都是親身經曆的,照直說,不會錯的。   

實話實說是毛澤東的最愛。當張國華談到有些部隊參戰太倉促時,毛澤東插話說:
“那個五十五師,從青海的西寧出發,用卡車送,就是在路上動員的,差不多一到就打。
一三○師在四川是個生產部隊,放下鋤頭就上車,一到就打,就在汽車上做動員工作,很倉促。”

毛澤東用手指了指張國華:“就是你這個將軍也是臨時派去的嘛。”   
毛澤東插完話,對張國華說:“你繼續說。”   
張國華接著說:“中央軍委和總部在作戰中的每一重大轉換時節,都給我們作了及時、具體而又詳盡的指示……”   

張國華剛說完“指示”兩個字,毛澤東又插話說:
我這次是參戰了的,還有少奇、總理、小平。”   
張國華沒有等毛澤東發話便接著說:“印度國防部長恰範說,中國軍隊在背後刺了他們一刀。”   
毛澤東說:“工人、農民的軍隊,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為什麽不能打勝仗呀!日本,蔣介石,美國,
印度都被整下去了嘛!印度說抓了我們的人,又交不出來,好啊!沒有抓到我們一個嘛!”   
張國華說:“我們戰勝敵人的法寶,靠的就是我們的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毛澤東立即給予了肯定:
我讚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說完,毛澤東又用手指了指張國華:“這是你的發明權。”   

張國華赧然一笑,連連擺手說:“不是我,發明權是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澤東點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過去嶽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
’‘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麵性。那時金兀術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今天我要說,撼山易,撼解放軍難。”最後,毛澤東高屋建瓴地評價了中印邊境之戰:
“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曆史證明了毛澤東的預見。從1962年至今,
中印邊境穩定局麵的取得,與張國華指揮打的這一仗有著緊密的關聯!


==============


張國華之死

1965年,“西藏工委”改為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張國華任第一書記。
次年“文革”爆發,張抱病被多次揪鬥,扣到頭上的“帽子”多達13頂。
1967年初,周恩來指示
空軍派出飛機把張國華接來北京。

張在京的家人還未見到他,西藏駐京辦事處的造反派已聞訊搶先殺上門來,他們出擊未果,悻悻而去。
張半夜才歸家,家人發現他已全身浮腫,連毛褲都脫不下來了。
張說,他在拉薩有四個月沒脫過衣服上床了……淩晨,接周總理來電,他即刻趕到人民大會堂。

原來是毛要召見18名
軍隊將領。毛才現身,性情火爆的許世友上將就搶上一步,氣呼呼地質問毛:
“我們犯了
什麽罪?!”張國華正站在許上將身邊,連忙拉住許的衣角,示意他噤聲……
其時正要肅查“二月逆流”,
張因是
賀龍的嫡係舊部而受到林彪等人的猜忌和排拒。 

3月間張國華欲返藏,周將他留住,要他以中共西南局書記的身分,入川主事。“天下未亂蜀先亂”,
周希望張能扭轉四川亂得一塌糊塗的局麵,周繞過了林彪和“中央文革小組”取得了毛的首肯。

林彪為此極為惱怒。5月,張國華調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
而該軍區的司令是林彪原“四野”的愛將梁興初中將,加上四川有名的極左“攪手”、
被江青稱為“兩挺機關槍”的劉結挺、張西挺處處與張國華作梗,他在蜀中的日子並不比在西藏時好過。

後張又出任四川革委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
未幾,某日淩晨張在軍區大院5號樓住所的床上遭到狙擊手的槍擊,子彈穿過蚊帳幸未射中。
天明在後山發現樹杈上架著一杆步槍,殺手早已逃之夭夭,且現場在第一波搜索時遭到破壞,
已無從追查。這是繼雲南省革委會主任閻紅彥上將(此人倒也並非善類)遇害之後的又一起政治暗殺事件。

周恩來接報即指示張國華調換住所,張卻一笑置之。 1971年9月,林彪暴卒。

1972年2月21日張國華在主持收拾四川大學殘局的會議上突然昏厥。
周恩來特派的中央醫療組尚未飛抵成都,張已去世,享年不到58歲。
周指示:查明死因;骨灰送回北京。 


3月11日,周恩來,葉劍英等親赴西郊機場迎接張的骨灰盒。
此舉在周的一生中僅有兩例,一是親迎陳庚大將的;另一位就是張國華的 。 

“天下大治蜀後治”,不久,中央召開解決四川問題的特別工作會議,
周問毛是否接見與會的四川黨政軍幹部,
毛沉吟片刻,黯然道:
不見了,再見也見不到張國華了!”
 


----------------


1950年與政治委員譚冠三率第18軍進軍西藏,指揮昌都戰役,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務。
後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員會書記,西藏軍區司令員。1959年指揮平息西藏武裝叛亂。
1962年成功指揮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1965年任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西藏自治區第二屆政協主席,
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967年起任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
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2年2月21日在成都逝世。


這位率領和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建設西藏卓有貢獻的張國華將軍,
卻於1972年2月20日在主持解決四川大學問題的會議上,因心髒病突發,倒在會場上,與世長辭,終年58歲。


3月11日,寒風凜冽,周恩來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到北京西郊機場迎接他的英靈。
周總理握著將軍夫人樊近真的手,囑之節哀保重,無比惋惜地說:
他走得太早,中央正用他的時候,他卻過早地走了!
 


毛澤東主席很讚賞張國華,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詼諧而親切地稱張國華為“井岡山”。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時,對汪東興說:
現在西藏軍區工作的張國華同誌原是王佐部下的兵,是個很能幹的同誌。
對於張國華的早逝,毛主席也非常痛惜。在中央召開解決四川問題會議期間,
來京參會的四川同誌要求毛主席接見,由於張國華逝世不久,毛主席感歎地說:
不見了,再見也見不到張國華了。” 


張國華,在領袖們的心目中占有這麽重要的位置,是與他智勇雙全的才幹和生命不息、
戰鬥不止的光輝曆程緊緊地連結在一起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國華將軍和譚冠三政委率領18軍參加了衡寶戰役和成都會戰,
為解放大西南,為和平解放西藏和建設西藏建立了永不磨滅的曆史功勳。
1950年1月8日,張國華將軍應劉伯承、鄧小平首長的電召,赴重慶接受了和平進軍西藏的重任。
他立即執行毛澤東主席“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的指示,動員全軍毫不猶豫地做好準備工作,
統一了18軍廣大官兵的思想。張國華將軍還親自走訪熟悉西藏情況人士,
廣征資料,進行研究,並結合黨的和平進藏的原則,製定了《進軍西藏原則》。

1950年2月3日,由王其梅副政委、李覺參謀長率領進藏先遣隊,
打開了18軍進藏的序幕。張國華將軍囑咐他們要堅決執行毛澤東主席“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
要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民族政策,像鄧小平政委說的那樣“靠政治走路,靠政策吃飯”。
隨後,張國華軍長和譚冠三政委率領18軍主力踏上了進藏征程。
7月初,張國華將軍到白利寺拜會了格達活佛。格達活佛表示願意去拉薩勸和。
不幸的是,格達在昌都遇害致死。張國華將軍參加了格達活佛追悼會,
鼓勵部隊指戰員學習格達活佛的愛國精神,一定和平解決西藏!

10月6日,張國華將軍指揮18軍打響了進軍西藏的昌都戰役。他實施迂回戰術,
指揮部隊迂回在橫斷山脈間,戰鬥在冰天雪地裏,嚴格遵守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不進寺廟,不住民房,不動群眾一草一木。張國華將軍和戰士們始終戰鬥在一起,餓了,
幾個人分碗炒麵;渴了,喝幾口雪水;困了,冰天雪地露宿。對待藏軍俘虜,不殺不辱不搜腰包,
並教育他們愛國反帝,以我軍的嚴明軍紀贏得了西藏人民的信賴和愛戴,
爭取了代本官兵起義。經過19天的苦戰,進行了大小20多次戰鬥,殲敵5700餘人,
取得了昌都戰役的勝利,為進軍拉薩打開了門戶。
劉少奇曾喻昌都戰役為“解放西藏的淮海戰役”。

1951年5月5日,張國華將軍回到北京,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參加了和平解決西藏的談判,
並作為全權代表之一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上簽了字。
23日下午,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聽取《協議》簽訂情況匯報後,

單獨接見了張國華將軍。當他得知張國華將軍是江西永新人,曾是王佐部下,眼神格外明亮起來,
親昵地稱呼張國華為“井岡山“成了張國華將軍的專有名字。
這次會見,毛主席指示張國華將軍“盡快進軍拉薩,一麵進軍,一麵建設,為全部實行《十七條協議》而努力”。
7月,張國華將軍率領18軍由昌都出發,跨過橫斷山脈,翻越19座大雪山,
涉過數10條冰川急流,穿過不見天日的巒林,踏過一望無垠的草原沼澤地,
於10月26日勝利到達拉薩,張國華將軍實現了把五星紅旗插上喜瑪拉雅山的誓言,
我國也實現了除台灣外的大陸真正的統一。從此,張國華將軍在西藏工作生活了17年,
這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17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