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三)

(2009-10-20 07:29:04) 下一個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三)(2008-07-28 09:36:46)

標簽:海光 行員 抗戰 月刊 倪文碩 香港

二、1937年8月13日上海淪陷前,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總行,隨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陪都),上海設留守處,業務及總經理處遷並入香港分行。由於戰爭擴大,各大銀行縮緊銀根,國內存貨款等業務蕭條。文碩公作為總行業務主管之一,到港後職務工作範圍大致有以下幾方麵:
1、積極勾劃參與該行國際市場的開發,其中爭取經營外匯權的獲得,欲開設多個國外兌換處。文碩公在其撰寫“抗戰中期之本行”中說“本行國外匯兌處成立於民國七年,為本行最初努力所發展之事業…”。“至抗戰軍興時,巳具完固之基礎。三十年七月美國宣布封存中國在美資金,在許可證中有受特許之銀行…”。為了爭取經營外匯許可證,碩公作為董事長私人秘書,全程參與策劃該計劃實施,經過多次與美方交涉,加上陳光甫先生聲望,最終當時財政部同意,建議美政府修改封存法令,使上海銀行成為有經營外匯許可證銀行之一。使該行在戰爭隙縫中,拓展了一個新業務的處女地。(參見“海光月刊”第十一卷第三期,及“倪文碩為陳光甫電示辦理各機關款項、提貨案及陳光甫赴美辭職等事致趙漢生函”,內有文碩公與孔祥熙商談情況)
2、謀劃開拓東南亞華商集中地開設分理處。由於戰爭緣故,當時南洋華商中積款驚人,且兌換差價很大。碩公與同人向董事會建言,大力開拓這塊市場。旋即碩公與時任廣卅分行經理伍克家,一起策劃東南亞之行。從1938年7月起,半年許考察了馬來亞、新加坡、爪哇等多地。1939年1月呈報總經理,建議該行業務向南洋推行的辦法,並懇請增設分行。後因當時財政部未批而止。(參見“海光月刊”第十一巷第二期,及“倪文碩為新加坡設立分行,辦登記注冊手續致朱如堂函”)
3、未雨綢繆,為防戰爭波及香港提前籌措應對措施。1938年7月,文碩公起草“關於戰時業務情況及今後方針”一文。鑒於抗戰初期,上海銀行各地所處遭受重大損失教訓,文中提出,沿海分行放款,均免除核息,大致結虧相抵就行;沿海分行可重點酌做國外匯兌、信用證出口押匯,內地則酌做日用品押款,營運質押由銀行三產中國旅行社代勞,力求該行適應戰時供求狀況…。爾後,碩公在其“抗戰後期之本行”一文中談及,由於香港淪陷前,做得應對政策的及時,避免了太平洋戰爭突發後,該行不至於損失過慘。(參見“北京金融史料,銀行篇”,及“倪文碩為日本占領香港後本行情況及善後辦法事致趙漢生函”等)
4、香港淪陷,冷靜應付,力保銀行從業人員與產業損失最小。由於該行董事長陳光甫君,係身兼國民政府要職,且與美國關係較好,作為敵對國人員,為了避免戰時日本對占領地此類人員財產征收,陳公辭了銀行內所有職務,退居後台,由原行付總經理楊介眉代董事長。
港戰時,楊公與碩公共陷港行,據文碩公撰寫“抗戰中期之本行”一文中描述,從1941年12月8日日寇空襲起,香港麵臨炮火之中,除了陳光甫在空襲燈火管製中冒險登機飛渝,其餘行員悉數滯留,此時銀行擠兌如潮,警報不斷,碩公與楊公組織行員銷毀文件,重要行產移至地下銀庫,招呼職工家屬避居行內。
據說11日起,日冠登陸香港,炮彈曾擊中行樓屋頂。25日港督投降,香港全麵陷落。近半年中,該行麵臨擠兌、征用、搶劫、斷水斷糧等。楊代董事長與碩公一起夜臥長凳,整天與日本兵周旋,楊公因擔驚受怕,積勞成疾,因胃病嚴重,競在乘船遷滬後病逝。碩公後亦在局勢平穩時,喬裝打扮,曆經千辛萬苦,輾轉回到重慶,與家人團聚。因碩公與留港同人努力,香港分行在戰爭期間,損失是較小的。(參見“海光月刊”第十一卷第一、二、三、四期)

[IMG]http://i36.tinypic.com/2ijnupf.jpg[/IMG]

[IMG]http://i34.tinypic.com/1z1cy9u.jpg[/IMG]

2009-10-12 17:22
碩公1938年7月31日(42歲生日) 碩公攝在香港山頂牛奶房前
攝於香港堅尼地台10號住宅前

[IMG]http://i35.tinypic.com/30c2b7s.jpg[/IMG]

2009-10-12 17:22
碩公1938年11月13日攝於去銀行上班途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