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四)

(2009-10-20 07:35:02) 下一個
倪文碩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四)(2008-07-29 09:02:08)

標簽:抗戰 上海銀行 銀行業務 行政事務 陳光甫 重慶 雜談

三、1942年底,祖父文碩公折返重慶後,不久麵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稱上海銀行)組織人事上重大調整。由於抗戰初中期該行麵臨很大損失,亦由銀行業特點,為了應付屬地儲戶匯兌,敵占區必須滯留經管行員堅守,故遭受非常擠兌、搶劫、戰時征用征收,甚至有些分行全然被炮火擊毀等案比比皆是,也使得該行組織架構人員殘缺不全。該行初拓者陳光甫君為了重整行務,1943年對董事會和組織設置作了調整:
1、董事會改組。新增5個辦事(執行)董事(伍克家、趙漢生、倪文碩、潘恩霖、利榮根),與原董事會成員組成9人董事會,由陳光甫任董事長,伍克家任總經理,實際上,9人董事會成員除伍、趙、倪三人外,其他均負責銀行“三產”的老總,或股權董事,新增的伍克家、趙漢生、倪文碩,加上原董事、銀行付總李桐村,掌管著該行的行政及業務大權。(陳光甫這次董事會改組,標誌我國早期銀行業由‘股東型’銀行家,向‘經理型’銀行家的轉化。現在看來,這是我國第二代銀行家雛形之一)
2、建立統製式組織架構。此設置抗戰前陳光甫提出,自稱“按美國銀行之近代人事組織”,亦管理學稱分級分工明確的、集分權統製的管理模式。即銀行總行設總管理處,下設區域行、分行及處課室四級。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總管理處是銀行執行權力機構,下設行為實施業務或反饋機構。碩公被命為總管理處襄理,負責總行日常業務和行政,直接向總經理負責。
3、改組原總行秘書處,分設二級秘書等級,一級在組織架構上與總經理平級,屬董事長公幹秘書;二級秘書為總經理下屬秘書課,這可能是董事長陳光甫擬集分權,以掌控全局的奧秘所在。碩公任命為一級秘書,為陳公私人公幹中文秘書,直接向董事長負責(可說是我國早期銀行業‘秘書專政’創舉)。
(以上內容可參見:北京金融史料‘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史料‘上海金融?所編’。)
在新的職務任命後,碩公在抗戰後期的工作範圍如下:
首先,全權負責總行日常行政事務。由於上海銀行戰爭緣故,業務一分三塊,一部分旅美老董事涉管國外兌換處業務,而當時代總經理伍克家留上海留守處,管理著淪陷區銀行業務,加上重慶總行業務,所涉及行政事務異常繁忙,碩公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工作,三塊業務在戰爭期間,分屬在三國(中、日、美)三政府下謀生存,日本占領區行務掛洋行名義開展,重慶政府下要與官辦銀行爭業務,在美業務將隨國際形勢而變化,行政事務上銜接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依董事長陳光甫授意,碩公開始撰寫抗戰起上海銀行行史,並對宋春舫主編1937年前行史,進行考證、修訂和續寫,並持續在抗戰後複刊“海光”雜誌上連載,以征詢同人意見。先後刊出有:“抗戰初期本行之應對”,“抗戰中期之本行”,“抗戰後期之本行”,“新銀行法下本行資金運用”等。此外,碩公利用秘書職務方便,開始記錄、收集董事長陳公經營言論,並對行內重要電文、文件,匯入陳光甫日記,以求備忘…(兆京日記載碩公曾提及)。這些今天均可能成為編寫上海金融史寶貴史料之一!
再次,根據戰中重慶(陪都)銀行特點,積極協助該行三產的業務發展:a、協辦上川工業公司,該公司由章乃器在抗戰初卸任皖財政廳長,與陳光甫談成,該公司下設畜牧場、農化廠、電機廠、機器廠,後期增建紡織廠,章任總經理,銀行趙漢生任董事長,由碩公向當時經濟部調整處申辦,在嘉陵江南岸圍27畝地建之。該公司成銀行戰時收入輔助部分;b、另在碩公職務範圍內,亦協助銀行付總李桐村的大業鹽業公司,任其公司常務董事,在戰時銀行業務蕭條時,大力發展川鹽這戰略物資投資,並使該公司成戰後該行獨資貿易企業。
此外,碩公積極參與銀行業務拓展,推行戰時重慶社會文化事業輔助工作,如在大量遷渝大學中設置教師貨款、學生獎學金,捐助醫院及慈善公益事業,並輔助教育文化團體經費,為上海銀行蠃得社會良好聲譽,反過來促進銀行業務的發展。
(可參見‘海光月刊’第9、10、11卷有關內容)
可惜的是,在43--45年碩公在重慶工作,至今沒留下當時碩公個人照片(文革中沒有了!)。謹以父親兆京所攝1938年重慶南岸彈子石(碩公家居地之一)照片,以示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