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網將為中國崛起注入新的動力
(2009-10-14 13:51:00)
下一個
為應對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實行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增加內需,其內容之一就是正在如火如荼的加速實施高速鐵路“大躍進”計劃。我估計,中國高速鐵路網的建成(四年時間建設13000公裏的客運專線),將會為中國贏得新的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其世界工廠的地位,其戰略意義將超越1998年開始實施的高速公路“大躍進”計劃,影響深遠。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經濟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人民幣不貶值的條件下保持出口的大幅度增長是很困難的。這促使江朱政府實行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增加內需,掀起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潮,尤其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公路“大躍進”計劃。短短三年,高速公路的通車裏程就增加了一倍,一舉進入世界前三名。這樣的建設規模完全可以媲美美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速公路建設。從那以後,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這三大經濟戰略區的內部城市已經被高速公路連成了一片,大部分省市的經濟中心城市(一般是省會)和其省內的地級市也連成了一片。
新的高速公路網的建成,一方麵作為增加內需的一部分,有助於克服當時經濟發展的困難,更重要的是作為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為新世紀中國在加入WTO後加速崛起提供了條件。首先,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大大降低了區內的物流成本,加快了各個生產要素的流動,這是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工廠”的重要條件之一(印度這方麵就要差得多)。其次,高速公路也促進了中國消費的升級,使中國由自行車時代進入了汽車時代。借助於加入WTO所創造的寬鬆的政策環境,高速公路網為汽車產業和汽車市場迎來井噴式發展奠定了基礎,發展到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和重要的汽車製造中心。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外部需求的大幅度萎縮,促使政府重新拾起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內容之一,仍然是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次,不光是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還增加了不少新內容(例如核電和風電),其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是高速鐵路“大躍進”計劃。在三年之內,建成13000公裏的客運專線,其中時速250公裏的線路有5000公裏,時速350公裏的線路有8000公裏。新的高速鐵路網將會為中國帶來新的全球競爭優勢(相對於美國和所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其長期的影響將會超過高速公路網。
首先,高速鐵路網將會改變中國人的中長途旅行方式,提高經濟競爭力。傳統鐵路和公路民航相比,具有幾個明顯的特征。首先,比公路安全得多,也比民航要安全一些;其次是費用較低,尤其是比民航低;再有就是準時,基本不受天氣的影響;最後就是節能環保。但是,中國的鐵路一直跑得不快,以至於鐵路的優勢作用不夠明顯。當年本人坐京廣線的火車去北京上大學,感覺比軍訓還累。人多也就罷了,要命的就是難熬, “路漫漫,其修遠矣”,一千三百公裏的路程,需要近一天的時間。像我這種小夥子都這麽難受,也可以想象那些抱孩子的母親和上了年紀心肺功能不強的老人是什麽樣子。我想,這也恐怕是很多公司喜歡派年輕人出差的重要原因吧。後來隨著火車的提速(從1997年開始),就好一點了,旅行時間不斷變短,從23小時到19小時,17小時,15小時,現在大概是13小時。然而即使這樣減少了一半的時間,坦白說還是嫌長,嫌累。
高速鐵路不僅繼承了傳統鐵路的優勢,而且有可比民航的效率(在1000-2000公裏的中長距離之內,高速鐵路的總旅行時間和民航基本相同,典型的就是京滬高速鐵路),因此,具有高效/節能/安全/準時的四個優勢。這種優勢將使得中國人在未來會選擇高速鐵路作為最主要的中長途旅行工具。相對於美國來講,高速鐵路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競爭力。美國人的中長途旅行主要靠公路和民航,這樣導致美國經濟更大地依賴於汽車和石油,能耗高,不環保,每年死於車禍的超過三萬(當然也包括短途旅行的死亡人數),未來要繼續維持這樣的方式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民航的缺點在冬天表現嚴重,雨雪大霧都會導致航班延遲和取消,從而影響人們的出行效率,增加時間成本。中國的高速鐵路網建成後,將會極大地消除這些負麵因素,從而為中國贏得美國競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技術條件,當然,這個優勢也是中國相對於其他所有發展中國家的競爭優勢。
更為重要的是,高速鐵路將極大地提高現有鐵路的貨運能力。現有鐵路幹線都是客貨共用,貨運能力一直受到抑製(京滬京廣最為明顯)。待主要幹線建成了高速鐵路後,現有線路集中於貨運,其運力將是現在的三倍(不是兩倍,這裏不贅述其具體的技術原因)。貨運能力的釋放首先將會有助於進一步鞏固東南沿海的“世界工廠”地位。這是因為,目前東南沿海的進一步發展已經遇到了不少瓶頸的製約,其中之一就是能源短缺(西電東送/西氣東輸/西煤東運都是緩解這個瓶頸的措施)。隨著高速鐵路釋放了現有鐵路的貨運能力之後,更多的煤炭油氣可以及時運到沿海地區發達地區,其能源短缺將會得到極大的緩解,從而可以穩定東南沿海的工業生產和高密度居民的生活需要。
鐵路貨運的暢通也有助於中國實現東南沿海的製造業向中西部內地轉移的發展戰略。這一點和上衣點並不矛盾。隨著東南沿海各種資源趨於緊張(尤其是土地),要素價格不斷上升,其製造業,特別是出口導向的製造業,麵臨著是向內地轉移還是向其他要素價格更低的國家(例如印度,越南)轉移的選擇問題。顯然,中國希望製造業盡量不要流失,而是要千方百計地轉移到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一來可以保證就業機會不流失,二來有利於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消除目前巨大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西部地區的要素價格較低有利於吸引沿海地區製造業的轉移,然而,其遠離沿海港口的缺點卻提高了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的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從而製約了製造業的轉移。顯然,鐵路貨運的暢通有利於降低中西部地區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的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從而有利於製造業向內地的轉移。因此,總的來說,穩定東南沿海的製造業和加速東南沿海製造業向內地轉移最終有利於中國進一步鞏固其“世界工廠”地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速鐵路為中國增添了相對於其他所有發展中國家一個新的競爭優勢。
高速鐵路的自主建成也是中國實現產業升級的一個重要突破口。高速鐵路機車的設計製造是一個重要的產業,技術含量是很高的,涉及機械,電子,通信,材料,動力等多個部門,以前隻有德國法國日本有完備的製造技術和成熟的管理經驗。四五年以前 ,這三國都在爭相向中國推銷其高速鐵路成套技術,當時網上也是吵的沸沸揚揚,經濟民族主義一時甚囂塵上,反對引進日本技術罵鐵道部的人比比皆是。可喜的是中國采取了比較靈活合理的戰略,實現了高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發展了自有的高速鐵路技術和製造能力。毫無疑問,中國在高速鐵路方麵的突破甚至超越,將極大的提升其裝備製造業的水平,其出口前景也是不錯的。目前就不少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高鐵感興趣。
中國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在海洋運輸(造船)方麵實現了突破,取得全球競爭優勢;現在又花了近五年時間在高速鐵路方麵取得了突破。如果再在民航(大飛機)和公路(新能源汽車)方麵取得突破,贏得全球競爭優勢,那麽中國的裝備製造業將會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一個可以和德國法國日本美國競爭的水平。這也是中國崛起的重要內容。接下來,就是大飛機和新能源汽車突破的十年,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