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孩在瑞士

I'd like to improve my English through exhcanges with Chinese friends in home and abroad.
正文

(原創)對國內英語教學現狀談點不成熟的看法

(2009-10-15 12:26:15) 下一個
對國內英語教學現狀談點不成熟的看法

Billimon同學對國內的英語教學現狀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雖然言辭有些激烈,有的表述可能似有偏激之嫌,但凡是在國內讀書學過幾年英語的同學都理解,都知道Billimon的說法基本代表了真實的情況。
我也說點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與大家切磋。

1. 國內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是十分高漲的, 花費的時間、精力、毅力是驚人的。但效果卻是不佳。
2. 國內的確花費很多時間學習語法。經常有人說:“學語法沒用”。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 不是語法沒用,是如何學,如何學好, 如何應用的問題。
3. 國內學生英語不佳不是由於學了太多的語法,恰恰相反, 大部分國內學生並沒有很好地掌握核心的語法知識, 或者說一應用起來就犯錯。 國內學生語法錯誤很多的,時態、介詞、連詞經常搞錯,不會用。所以, 不是語法學的太多了,而是根本沒學好。 需要換個方法繼續補好語法課。
4. 如何學好語法呢? 幾年前一位高人點撥我說:“語法如同地圖”。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如何學好語法啦。

假設一位瑞士人第一次到北京參觀遊覽,他當然需要一張較精確的、比例小的北京市區地圖。
他需要在飯店房間裏憋10天,先把地圖都背下來才能上街嗎? 當然不需要。

他查詢地圖,然後每天出門,邊看圖,邊找路,不斷核對街名,不斷核對一些地標性建築物,給自己定位。 然後摸索著找到天安門廣場, 故宮。

地圖上的天安門廣場、故宮和他所看到的、真實的實物一樣嗎? 不是。天壤之別。地圖上時符號。 真實的天安門廣場、故宮給他以強烈的震撼。

下次, 每當他想起天安門廣場、故宮, 他不再需要地圖,他腦海中就不斷浮現出那些巍峨屹立的古代宏偉建築。 這時,天安門廣場、故宮對這位瑞士朋友而言, 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符號, 而是一種象征、一種文化、一種曆史,一種體驗, 一種震撼, 一種激情。

國內學生學習語法最大的問題在於: 隻是背了英語中“天安門廣場、故宮”的符號,沒有到過那裏,沒有體驗到那種震撼。 如同關在房間背地圖,然後徑直飛回了瑞士。說:“我知道北京了,因為我已經把北京地圖背下來啦。”

拿著語法書走出去,走向街頭,不斷查詢語法書,核對自己的位置,看周圍的景觀,把街頭的景觀與語法書的符號一一對應起來。一定要體會到那種象征、那種文化、那種曆史, 那種震撼, 那種激情。。。。。

我在北京生活一直到13歲,我能背下北京地圖嗎? 不能。
我能知道每一條街道的名稱嗎? 不能。
我在北京會迷路嗎?不會。
Why?
我清楚地知道北京主要的地標式建築,一些大的框架。如果我第一次進入一條陌生的胡同,根本不會迷路, 因為我知道右邊就是二環路,左邊就是大鍾寺。

The same is true vis-a-vis the grammar. Do we need to bear in our mind all grammatical rules before our using English? Absolutely no.

國內學生一定要經常問自己:“我去過天安門、故宮嗎?我現在是正在背地圖呢嗎?”
Am I trying now to memorize the English map?
If the answer is YES. You should be aware that you are on a wrong route. This route will never lead you to your destination. Because this is a dead-end rout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