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雜誌幾位高齡領導
(獅子王的日誌)
在媒體報道有關部門試圖勸退《炎黃春秋》雜誌幾位高齡領導人之後,這個中國改革派刊物在阻力麵前繼續保持大膽敢言的風格,令讀者感到欣慰。
北京曆史學者章立凡是該雜誌的撰稿人之一。章立凡在評論最新一期《炎黃春秋》時說:“我並沒有看出它跟以往的風格有什麽變化呀或者遷就呀,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還是原來的《炎黃春秋》。”
*明確求實存真編輯方針*
事實上,今年第12期《炎黃春秋》非但沒有退縮,反而通過一篇編輯部文章重申了“求實存真”的辦刊原則,明確表達了編輯方針不會改變的立場。編輯部在回憶10月份去世的蕭克將軍的文章中,特別談到蕭克與《炎黃春秋》的關係。
文章說,蕭克在與《炎黃春秋》編者的談話中強調,研究曆史要“不唯上,不唯親,不唯權勢”。他說,“搞曆史研究的同誌必須‘求實存真’,不能作違心之作”。
文章回憶說,1994年,《炎黃春秋》發表了一首悼念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白話詩,引起有關方麵注意,並要求停止發行這一期雜誌。這時,蕭克將軍對《炎黃春秋》編輯部表示,雜誌做得對,不要驚慌,如果有人怪罪下來,就說是我蕭克的主意。
*當局要求領導班子進行調整*
《炎黃春秋》雜誌這次危機緣於一篇回憶為中國改革開放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另外一位前總書記趙紫陽的文章。據說,此文引起某些高層人士的不滿。於是,文化部便通過《炎黃春秋》的主管機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以雜誌社領導班子年齡過大為由,要求進行調整,勸社長杜導正去職。
有評論認為,《炎黃春秋》既不拿公家一分錢,又不占國家編製,社長多大歲數跟國家無關,讓杜導正去職無非是想改變雜誌的辦刊方向。但是,從最新一期《炎黃春秋》看,編輯部沒有發生變化,雜誌的方向也未進行調整。本期的開篇之作是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下台的另外一位中共領導人胡啟立的文章。這期裏麵還有一篇言論相當大膽的題為《改革開放與普世價值》的文章。
文章說,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說“中國奇跡”得益於中國走了一條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一樣的道路,在於“不照搬”,在於“中國特色”。文章認為,真正創造“中國奇跡”的是開放改革,是引進了市場經濟、民主、自由、法治、人權這些具有普世價值的東西。因此,中國崛起主要是“同”的成功而不是“不同”的成功。
文章說,目前中國的問題不是經濟改革的市場化取向的錯誤,而在於與經濟體製相配套的政治體製改革的不到位、不徹底、不全麵,一些普世價值還未真正落實。這期《炎黃春秋》還有一篇文章提出,自由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麵旗幟。
*不同聲音對執政黨是好事*
對於這些文章中的觀點,有些人可能會有不同看法。但是北京學者章立凡認為,不同聲音對於執政黨來說是件好事:“實際上,如果它聽不到這些個他們批評的聲音,對它的執政和維持它的執政能力是很不利的。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再以文字表達意見了,那可能就會有別的方式來表達意見,也就是楊佳說的,是‘你不給我一個說法,我就給你一個說法’。給說法的辦法很多啊!上街也是給說法。我覺得最好大家還是坐而論道,不要把人都逼到大街上去。
章立凡說,如何對待《炎黃春秋》是衡量當前言論尺度的一個標誌:“如果說把‘炎黃’也滅掉或者說把它改組掉,實際上就是說,將來的言論環境會變得更加惡劣。這個肯定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那就看當局怎麽做了。”
據章立凡說,《炎黃春秋》態度比較堅決,不同意作人事上的調整。亞洲周刊報道,《炎黃春秋》創刊17年來,挨整和被上麵嚴厲批評共9次,這次中南海已經做出批示:“對內部不同意見,要正麵引導”,《炎黃春秋》似能暫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