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矽穀”曾經僅僅是San Francisco人閑適的後花園。
自從法國人 Louis Pellier 於1856 年將法國梅子引入這片陽光明媚的沃土,百多年來,從 San Francisco 往南長長的半島上,綿延的是一片一片的果園。穀地裏到處是參天的橡樹,和成片的梅樹,杏樹,李樹。一條南北向的鐵路,將穀地裏新鮮的梅子,李子源源送入繁華的San Francisco 城裏。果農們沿鐵路結市而居,慢慢的形成了一個個小鎮,San Jose, Sunnyvale, Mountain View, Palo Alto, 。。。, 集市裏進進出出的都是腳沾泥土芳香的果農。San Francisco 城裏的富人們,厭倦了城裏擾人的夏日,也順鐵路往南,在中半島的橡樹林中築巢度假。在Atherton 和
Stanford 大學的創立,改變了這片穀地的命運。
1891年, 鐵路大亨,美國參議員 Leland Stanford 夫婦為紀念他們英年早逝的兒子,請來了 New York市中央公園的設計師 Fred Law Olmsted,在他們位於Palo Alto 占地8100英畝的農場裏勾勒出了Stanford大學校園的藍圖。這片美麗的校園,慢慢吸引來了美歐各地的精英學者和學子。幾十年間,Stanford大學變成了美國西部最負盛名的名校,為這片穀地帶來了學術的清風。但若不是機緣巧合,這片陽光燦爛的天之驕土也許就作為San Francisco 閑適的城郊和Stanford學者們沉思冥想的樂土,永遠沉浸在桃李杏春風一家的芳香裏了。
曆史前移半個世紀。當時的Stanford校長 Fred Terman 的一個天才的靈機一動(“Genius Strike”)促成了昔日的“歡欣之穀”(“Valley of Heart’s Delight”)到今天的“矽穀” (“Silicon Valley”)的最終 轉形。
1950年,二戰後國防工業的發展將Stanford 推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發展是需要資金支持的。Stanford 陷入了財務困境。當時的校長 Fred Terman 最終從Stanford 8100 英畝土地上找到了解決發展資金的出路。當初Leland Stanford 立下了規矩,任何人不得出賣Stanford 的土地。但是沒有規矩說不可以出租。Terman 用99年的租約將Stanford 校園的閑地辟成了一片產業園區,招商高科技公司來此創業發展。Stanford 的靈氣和它廣泛的人脈,很快為這片產業園區引來了一隻隻金鳳凰。1951 年 Varian Associates 簽下了園區的第一份租約,並於1953年遷入了園區的第一棟建築。緊隨其後,Eastman Kodak, GE, Lockheed, HP, Admiral, 一家家大公司的實驗室(Labs)匯集到了這裏來。。。。在其後得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裏,高科技公司不斷從這裏生成繁衍,從Palo Alto蔓延開去,很快覆蓋了北起 San Francisco, 南到San Jose 的中半島和南灣。後來又擴展到東灣的
風起於青萍之末。“矽穀”,顧名思義,興起於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從隨處可見的沙中提煉的一種化學元素 -“矽”(Silicon)。50年前,矽穀的果農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元素在他們的果樹林間催生出了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創新的傳奇,並最終成就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
1956年,晶體管的發明人 William Shockley 在Stanford園區內創建了 Shockley Semiconductor Lab,並生產出了給人類生活帶來深遠影響的矽半導體。Shockley 是一個值得另文撰述的傳奇人物,他的傑出貢獻和他的怪僻作風一樣著名。一批受不了Shockley工程師從Shockley Lab 分離出來,創建了Fairchild Semiconductor,並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矽集成電路(IC)。隨後幾十年中,從Fairchild有孵化出了成百上千的小公司(Start-ups)。 到1971年,Intel 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 4004 chips, 開始了計算機的新紀元。1976年 Steve Jobs 在他父母位於Los Altos 的車庫裏鼓搗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個人電腦(PC),並創辦了Apple 公司。 1979年,Larry Ellison創辦了軟件公司Oracle。到80年代,矽芯片和軟件程序開始全麵結合。大批軟件Start-ups 如雨後春筍般在矽穀的角角落落裏落地生根。90年代,Internet的出現更將矽穀帶入了全盛時期。1995年成立不到十六個月的Netscape以19億6千萬美元在華爾街(Wall street)傳下了曆史上最大的IPO的傳奇,一夜之間造就了數以千計的百萬千萬富翁。眾多的成功故事將矽穀帶入了全世界的視野,也將更多的風險資金和IT人才從世界各地吸引到了矽穀。進入21世紀,從San Francisco 到San Jose, 沿101高速路,大約有4000家 IT相關的公司,每年的營業額達2000億美元。矽穀一時富可敵國。
在這一波一波的矽穀傳奇中,Stanford功不可沒。它的產業園區發軔於前,它的畢業生推波助瀾於後。從早期的Varian, HP, 到Cisco, SUN,到 Internet 時代的 Yahoo, 到今天的 Google,Stanford的學子們,始終獨領風騷,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科技王國和與之如影隨形的致富神話。無怪乎Fred Terman 也被一些史學家稱作“矽穀之父”。
正應了一句中國古話,世界上沒有不散的宴席。始於90年代初的,矽穀十幾年的讓人眼花繚亂的高歌猛進,在2000年後半年驟然停了下來。網路泡沫(Internet Bubble)破滅了。大批的公司無以為繼,或破產,或裁員,或外遷。。。真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矽穀一時哀鴻遍野,一片蕭條。
經曆半個世紀的高速發展,大批移民和資金的湧入,已使矽穀房價飛漲,昔日的果園不見了,但留下的土地已是寸土寸金。在此創業和守成的成本都高的讓人不得不三思而後行。方興未艾的IT 外包(Outsourcing), 更讓矽穀IT人覺得雪上加霜, 對前途充滿了疑問。
已是2005年了,矽穀還在舔著創口療傷。
但“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矽穀的如夢繁華, 倒不見得就如此容易冰消。成千上萬的風險資金還在Sandhill的林蔭中尋覓這下一個“genius strike”,成千上萬的頂尖人才還匯集在矽穀的角落裏尋覓著突破,成千上萬的企業家還在運籌著下一輪的矽穀傳奇。。。
讓我們期待矽穀的下一場盛宴。
2005。3。14 完稿於矽穀 Mountain View
Copyright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作者保留版權。轉載須征得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