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主席比我們早看50年(王震遺言)

(2011-07-09 17:44:55) 下一個
毛主席比我們早看50年(王震遺言) 

---王震同誌臨終遺言談及毛澤東

 

        作者:秋天草木

 

    =====================================================================

 

    曆史老人按:王震同誌是老一代革命家。近期中國工人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王震傳》中透露了王震臨終時的留言,現將有關涉及毛澤東的部分摘錄,供大家參考。

 

    王震同誌於1993年3月12日在廣州逝世。1992年底,王震兩次與特地從北京趕來的鄧力群同誌作了較長時間的談話。1993年2月3日,王震與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衛建林談了很久。衛建林回到北京後整理並寄發廣州,王震又作了補充,並交代把前幾次談話整理到一起發出。江澤民總書記對此十分重視,指示中央常委傳閱後交中央文獻研究室存檔。王震在的這幾次談話涉及內容很廣泛,主要有:

 

    中華民族要興旺。從孫中山到毛澤東,適應了這個要求。

 

    毛澤東倡導改革。紅軍時支部建在連上,成立士兵委員會,是軍隊的改革。供給製到薪金製是改革,兩參一改三結合也是改革。

 

    毛澤東主張幹部的工資不要太高,幹部要參加勞動,密切聯係群眾,接受群眾的監督,想用這些辦法縮小差別,防止官僚主義和產生新的剝削階級。1955年搞軍銜,有人主張高工資,差別二十來倍。當時,我任全軍薪金改革小組組長,我主張工資差別不能太大,彭老總、賀老總很讚成。

 

    毛主席非常重視巴黎公社經驗。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經驗,是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其中還有收入差別太大。我們不能搞絕對平均主義,要按勞分配。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對的,但絕對不能搞兩級分化。鄧小平反複強調這個問題。兩級分化了,我們社會主義製度的性質就變了,就必然會有人造反,有人鬧事,12億人口的大國就混亂不堪。

 

    毛主席絕對不保守,絕對不閉關鎖國。解放初,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在政治、軍事、經濟上封鎖我們,扼殺我們,不讓我們開放。我們隻能向蘇聯一連倒。後來,赫魯曉夫變了臉,美蘇聯合封鎖,扼殺我們。我們隻有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條路。日子苦啊。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搞乒乓外交,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們建交,我們重返聯合國。這是我們後來改革開放的根本條件和基礎。

 

    新中國成立的17年,盡管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是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是舉世公認的。對幾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這麽長時間艱苦努力得來的成果估計不足是不對的,企圖全盤否定更是錯誤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們頂著“林彪、四人幫”的幹擾,生產建設也是發展的。

 

    ============================================================================

 

    毛主席比我們早看50年(王震遺言)

 

    四月青年社區 » 四月雜談 »

 

    本帖最後由 xiaomao10000 於 2011-5-10 23:34 編輯

 

    =====================================================

 

    毛澤東主席逝世以後,許多右派和一些不是右派的黨內人士都指責毛澤東主席說,他在建國後聽不進別人意見了,開始一意孤行了,事實真的這樣嗎?

 

    認為這是確切的事實。

 

    但我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和看待這個問題的。建國以後,毛澤東和他的那些戰友們在路線問題上開始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毛主席在許多問題的表決時在中央的領導決策層中確實總是屬於少數。所以他有一句名言:“有時候真理在少數人的手裏”。為什麽他這樣說呢?這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曆史事實吧!

 

    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看問題是與眾不同的。總是站在一個很高的高度用一種獨特的眼光來看的。所以隻有他才能在革命戰爭時期領導著中國共產黨和革命群眾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壯大了革命力量,不但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還打敗了美帝國主義支持的有八百萬軍隊的蔣介石。但是,毛澤東並沒有被這個偉大的勝利所陶醉,他在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他的同事們:“奪取全國勝利,這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後頭。——中國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

 

    這就是毛主席的眼光和胸襟。他想到的是以後更長遠的事情。而其他的領導人可能隻是陶醉在奪取全國勝利的喜悅之中,認為這是中國曆史上一個了不起的勝利。而隻有毛主席能想到“這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後的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

 

    毛主席為什麽會這樣說呢?因為他的內心深處所設想的中國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他率領全黨和人民推翻反動的就政權不是為了共產黨建立一個政權,而是要為人民大眾建立一個由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我們已經知道,在七十五年前的井岡山第一次土地革命時期,他就提出了農業的互助合作問題,因為出身農民的毛澤東知道: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狀態中,農民靠一家一戶的單打獨鬥是永遠不可能擺脫貧窮的。所以在他以後的革命生涯中,時刻把幫助農民組織起來,組成互助組、變工隊,合作社當成幫助農民擺脫貧困的一個最有效的政策。在延安,毛澤東按照他的想法所組織進行的大生產運動,成功的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對解放區的包圍和封鎖,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和進行偉大的解放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他考慮的不是勝利以後隻是怎樣把土地分給農民的問題。而是如何讓農民擺脫幾千年來封建小農經濟結構,應該想辦法使廣大農民群眾走上合作化的道路,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就是他和他的同僚們所產生分歧的最主要原因,而且這個分歧是不可調和的。在他逝世以後,他的同僚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他才會在以後的工作過程中,在農村走什麽道路的問題上與大多數人的意見發生了衝突。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的全國合作化期間,毛澤東和右傾保守的領導人進行了思想上的多次較量。毛澤東在這個問題上也是決不會妥協的,因為這是一個關係到中國幾億農民的前途命運的大問題。在十多年以後毛主席在與張平化的一次談話中,毛主席還誠懇地對他說:“你沒有忘記我在專列上的談話吧。我為什麽把包產到戶看得那麽嚴重,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所有製的基礎如果一變,我國以集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工業基礎就會動搖,工業品賣給誰嘛!工業公有製有一天也會變。兩極分化快得很,帝國主義從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對中國這個大市場弱肉強食,今天他們在各個領域更是有優勢,內外一夾攻,到時候我們共產黨怎麽保護老百姓的利益,保護工人、農民的利益?!怎麽保護和發展自己民族的工商業,加強國防?!中國是個大國、窮國,帝國主義會讓中國真正富強嗎,那別人靠什麽耀武揚威?!仰人鼻息,我們這個國家就不安穩了。”

 

    這就是毛澤東,他看問題一下子就看到了問題的實質上。毛澤東總是站在長遠的立場上,站在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立場上來考慮的。而其他的一些領導人卻基本上都是屬於“摸石頭過河”的理論思維。所以毛澤東的思想總是與大多數領導人的思想發生交鋒而發生諸多矛盾。在建國的二十八年中一直是這樣,到了文化大革命時,這種矛盾發展到了極端。所以,在他逝世以後,才會有許多領導人對他的路線進行激烈的批評和嚴厲的批判、並且徹底扭轉了他的原來的正確路線。才會有一些右派分子惡意的對他進行指責和攻擊。可是究竟是誰錯了呢?到了現在答案已經出來了:還是毛澤東所提倡和堅持的革命方針政策和路線是正確的。王震在他臨終前發出的“毛主席比我們早看五十年”的感歎,表達了許多曾經批評過毛主席的老一代革命家的心聲。幾十年的社會實踐證明:隻有毛主席的路線是對的,而他們大多數人所執行的路線是錯誤的。

 

    再舉幾個例子。在解放初期,毛主席在解放初期批判《武訓傳》時,就有許多人不理解。那還是在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百業待舉、百廢待興,同時還在進行著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在那樣繁忙的工作之中,毛澤東發表了“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一文。毛澤東為什麽這樣做呢?這是因為毛澤東同誌非常重視在意識形態領域和文化戰線對那些反動思想的鬥爭。當時就有很多人不理解毛主席在文化藝術上這個小問題上動這麽大的火氣?

 

    讓我們來看看毛澤東的原文是怎麽說的:“《武訓傳》所提出的問題帶有根本的性質,象武訓這樣的人,處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和反對國內的反動統治者的偉大鬥爭時代,根本不去觸動封建經濟基礎極其上層建築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熱地宣傳封建文化並為了取得自己所沒有的宣傳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對反動的封建統治者竭盡奴顏婢膝的能事,這種醜惡的行為,難道是我們應該歌頌的嗎?”

 

    毛澤東的這些話,至今聽來還是令我們振聾發聵,讓我們的大腦保持著清醒。我們所謂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和封建主義文化有著根本的不同的,是應該代表著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文化,必須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而決不是把歌頌封建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的反動文化放在首位。

 

    毛澤東還說:“《武訓傳》的出現,特別是對於武訓和《武訓傳》的歌頌之多,說明了我國文化界的思想混亂達到了何種的地步。”

 

    毛澤東的這些話至今還有深刻的警示意義。在“特別是”的這些年裏,我國的文化藝術界對那些封建時代的皇帝、文武大臣進行了熱情的歌頌和熱烈的吹捧。他們把中國共產黨幾十年的光輝曆史扔到一邊,把那些封建社會的反動統治階級集團和那些反動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都描寫的十分完美,在一定的程度極大的蒙騙的毒害了一代人們的心靈。在他們的筆下和作品中,好象封建社會的統治才是最完美的統治,那些古代的封建皇帝是應該永遠騎在人民群眾的頭上作威作福的。在那些藝術作品裏,人民群眾都不過是愚不可及的、甘心情願為他們賣命的奴才。這些不正常的反曆史的文化現象,和毛澤東在解放初的時候,提出批判《武訓傳》時所提到的那些情況又何等相似啊!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麵說明了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把毛澤東思想稱為什麽集體智慧的結晶。我每當聽到這句話心裏就反感和發膩,大多數的人跟毛澤東差著好幾個檔次呢?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

 

    毛澤東思想就是毛澤東的思想,我們現在都不過是如何學習運用和繼承毛澤東思想的問題。和當時的任何人的思想都是毫不相幹的,因為他們的思想理論水平和毛澤東的思想理論水平都相差甚遠。有的人的思想甚至與毛澤東思想是背道而馳的。怎麽能把他們的思想歸結過毛澤東思想裏麵呢?真的是天大的笑話!

 

    在偉大的毛澤東時代,這樣的例子多了,在抗美援朝問題上、工商業改造方麵、在農業合作化方麵、在大躍進時期、在黨的文藝政策方針上、在對待第三世界國家的外交政策方麵等等,在許多重大問題上,毛主席都是利用自己的崇高威望力排眾議而促成的。但是,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許多領導人和幹部的思想是從幾千年的封建舊社會脫胎而來,他們的思想又沒有進行過認真的改造,他們對毛澤東博大精深的革命思想也始終沒有深刻的學習和領會,更不要說掌握了。所以在毛主席逝世以後,他們就把毛澤東思想拋棄到了一邊,中國在他們的領導下立刻翻了個個兒,因為他們以為自己的那一套是正確的。

 

    再例如農村的包產到戶,就是沒有小崗村這個落後典型產生,他們也照樣會把人民公社和生產隊解散,實行和舊社會中相同的鄉政府和村委會製度,他們不明白如果拋棄了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製,沒有了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思想存在的條件和基礎以後,這個政權其實是和保甲長的性質是沒有什麽兩樣的。這就是他們那些人的思想水平,他們認為這樣做了心裏才舒服。這說明了什麽呢?說明他們根本不懂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不懂毛澤東的真實思想和最終目的,不懂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所需要經過怎樣的曆史過程。以為他們超越了毛澤東,以為他們創新了什麽先進的理論。其實他們這樣做隻不過是把社會又拉向了倒退。使人民群眾又重新回到了舊社會的生活秩序,重吃了二遍罪、又受了二茬罪而已。

 

    然而。使中國人民感到榮幸的是中國出了個偉大領袖毛澤東,他曾經領導人民推翻了反動的統治階級,成功的建立了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讓中國人民知道了什麽是階級鬥爭?什麽是剝削和壓迫?又在他的晚年不惜一切代價發動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從上到下進行了一次政治大演習,使人民知道了什麽是社會主義道路?什麽是資本主義道路?什麽是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什麽是腐朽的資產階級文化和封建文化。給全國的革命人民群眾上了一場生動的階級教育課。這就保證了那些資改派們即使掌握了政權,也不能隨心所欲的把我們的國家改變顏色。因為有幾億經曆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人民在用眼睛盯著他們呢?到了一定的時候,人民群眾就會在我們黨的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者的帶領下把資改派們趕下台。相信毛澤東三十多年前的預言早晚一定會應驗。

 

    蘇聯沒有出現過毛澤東這樣雄才大略的領袖,所以,蘇聯人在懵懵懂懂中就易幟了,東歐各國沒有出現毛澤東,也在懵懵懂懂中易幟了。但是中國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因為我們中國已經有過這樣的預演。毛澤東已經給中國人民提前上了一課。印度沒有出現過毛澤東,他們的人民群眾就隻能永遠在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社會中掙紮。

 

    這就是為什麽毛主席在建國以後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主要原因。因為那些人中的大多數都不過是一些民主革命派,他們的步伐一點兒也跟不上毛主席的步伐,毛主席隻好帶領擁護他的人民群眾一起前進了。毛澤東和他的思想隻屬於人民和真正願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人,而不屬於任何目光短淺、因循守舊、思想落後的領導人以及一些利益集團。

 

    中國人民的最大榮幸和驕傲:就是因為“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我們中國人民應該為此感到榮幸的自豪。努力吧!親愛的同誌們。曙光就在前麵,勝利就在前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