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自從我的女兒上大學之後,經常有人歌頌我表揚我讚美我:“看看人家牛哥培養孩子多努力,多盡心,多專注,多成功。”每每聽到有人這麽表揚我,我都感到很慚愧。其實,不是我在培養孩子上麵特別努力,是每個家庭在培養孩子方麵都是盡心盡力,當然,那些隻顧自己事業或者隻顧自己玩兒的家長除外。
我們是移民到美國的,不努力不行呀。但是,看看我認識的一些美國人,在教育孩子方麵那也是拚呀,而且拚的力度一點兒都不比我們老中的父母差!別人我不知道,我就舉幾個我認識的老美家庭的例子,看看人家在培養孩子上麵有多拚?
A:土生土長的老美白人夫婦A藍眼睛金頭發,除了督促兒子學習之外還打水球,在有全美高中最好的水球隊之一的中學畢肖普高中讀書,(畢肖普裏麵有N多的中國孩子)A媽的每天早晨四點鍾起床送孩子到學校四點半跳進遊泳池開練,六點半帶孩子回家吃早餐然後送孩子上學。從進入初中到高中畢業一送就是七年。高中一畢業兒子被斯坦福搶走進了斯坦福水球隊。夠拚吧? 但是,人家有三個兒子都打水球 ,都是A媽的送!!!老二上 UCLA, 2008年代表美國水球隊參加北京奧運會。老三也上斯坦福,2012年代表美國水球隊參加倫敦奧運會。A媽原來是專利法律師,但是,為了培養孩子,律師不當了,十幾年如一日,夠不夠拚?
A家仨娃都上名牌大學,倆娃代表美國隊參加奧運會,老爹老媽都驕傲的不要不要的。
B: 土生土長的老美白人夫婦,B爸是人民警察B媽是家庭婦女,他們每個周末都要帶女兒到洛杉磯,聖地亞哥或者舊金山等網球聖地參加青少年網球比賽。每周到加州各地參加網球比賽到是沒有什麽了不起的,但是,人家是內華達拉斯維加斯市的人民警察,每個周末淩晨就從拉斯維加斯出發到加州參加各種網球比賽,夠不夠拚? 女兒前年被 UW 全獎錄取而且是提前一年上大學。
C: 老美黑人夫婦C,每個月都帶女兒到洛杉磯或者聖地亞哥參加網球比賽,注意,是每個月呀,他們一家住在 Santa Fe,但是不是南加州的 Santa Fe, 是 New Mexico 的首府 Santa Fe, 遠不遠? 拚不拚?前年兩個女兒全獎進入大公校!
D: 老美黑人夫婦D,隻要加州有 Level Two 以上的比賽,D媽的都要帶女兒參加,每個月都從印第安納州飛過來參加比賽,遠不遠? 拚不拚? 去年D女兒全獎進了 UM。
E: 這個應該算是半個老美家庭,男主人是美國白人高鼻梁綠眼睛黃毛兒,女主人是第二代亞洲移民黃頭發黑眼睛小個子,每個月他們都會帶兩個女兒到洛杉磯或者聖地亞哥參加網球比賽,人家是從新澤西飛過來,比賽完再飛回去。遠不遠?拚不拚?最後兩個女兒都全獎進了西北大學。
F: 德裔美國人,第三代移民。大女兒打水球,二女兒打網球,小兒子打棒球。每天F媽的早晨四點出門兒帶老大練習水球,F奶奶帶二女兒打網球,F爸帶兒子打棒球。一到周末,三個人三輛車三個不同的體育項目,一連 N 多年,最後老大進了哈佛水球隊,老二進了網球大公校全獎,老三目前高三待產準備去USC棒球校隊全獎。拚不拚?
老美拚起來,比我們老中還拚!反正讓我每天早晨四點鍾起床,我最多最多隻能堅持一個星期!
努力的不僅僅是我們老中,人家老美也努力,所以,努力不夠就不要抱怨了,哈哈。
我現在依然努力,努力地享受生活!
《版權努力所有,翻印享受不究》
加拿大姑娘Magaret MacNeil 是從中國領養的棄嬰, 養父母是白人. 這對夫妻就是在女孩子還小的時候看到她對遊泳的喜歡, 開始走上文章描述的努力. 十幾年如一日, 時間金錢精力不計其數. 亞洲孩子不似白人人高馬大, 但父母天南海北 無怨無悔. 現在她是世界冠軍, 加拿大東京奧運會遊泳隊隊員, 也是密歇根大學學生. 我感覺這類父母的執著,堅持, 熱情,信念 是留給孩子珍貴的精神財富
原因解釋了。
美國孩子的運動隊(和相應俱樂部)有兩種,comp team和rec team,第一代老中能夠弄清楚區別的大概不多,我們在小小老大小時候也不懂,自然也就耽誤成為職業水平的選手。
而美國人從孩子一出生就知道這個區別,因為是這種環境長大的。
如果孩子能夠進comp team的俱樂部,而且能堅持到高中畢業,是100%會獲得全額獎學金上大學,自己不需要出錢。而大學學費怎麽也是相當於20萬。
而rec team就是玩。
comp team訓練時間很長,以遊泳為例,如果到了高中,需要每天訓練5個小時,早上上學前兩小時,放學後三個小時,加上路上的時間,再加至少兩個小時,一周六天。而在孩子還不能開車的情況下,就需要家長接送。高中以前是媒體三小時,隻是下午,其他一樣。
每到賽季的競賽,是國家專業裁判,基本每兩周一次連續兩天半的競賽,連續幾個月。成績作為你是否還能繼續呆在俱樂部的標準,你不行就是不行了,也就意味你獲得全額獎學金上學的機會沒了。
當然,雖然你可以100%獲得全額獎學金上大學,但並不保證你一定能上斯坦福這種大學。斯坦福有一個特點是喜歡收運動員。
“迅速判斷出對與錯,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這要看是判斷什麽問題。如果是判斷道德和法律問題,那與人的道德和家庭社會教育有關。如果是科學技術、投資理財、人際關係上的對與錯,更主要的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和長期的職業訓練有關。而體育素質可能是關係最少的。像OJ Simpson, Tiger Woods、Lance Armstrong這些大名鼎鼎的體育明星,在基本問題上都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
---------------------------------------------
mychina 發表評論於 2021-04-28 12:00:35
這些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迅速判斷出對與錯,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大學錄取體育好的學生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些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迅速判斷出對與錯,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您還是去問問大學吧,自己想當然,總會想偏。
1.商業原因。掌握大學實權的教育資本家,利用大學冠名的體育隊,參加各種比賽,可以提高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多招些好學生。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中學參加體育隊,是為了大學錄取加分。一旦進了大學,體育熱情就沒了,而且體育活動也不是大學畢業的硬指標,不計入GPA。
2.公益原因。美國人平均體質太差。據美國的健康統計,在20到60歲之間的中年人,有大約42%屬於肥胖病體質。肥胖病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有著密切的相關。美國一直是奧運冠軍和肥胖病兩項都世界第一的國家,這是一個大矛盾。所以不排除大學也有促進體育運動的公益目的。那些”腦滿腸肥“的胖子們,無論讀書還是做事,效率肯定很低。名牌大學用成績好加體育好作為篩選指標,那些胖笨蛋們就混不進去了,隻能進那些社區垃圾大學。這倒也公平。
------------------------------------------------------
mychina 發表評論於 2021-04-28 11:15:12
我覺得,您最好去找一所大學谘詢一下:為什麽每個大學都願意錄取體育好的學生。
我覺得,您最好去找一所大學谘詢一下:為什麽每個大學都願意錄取體育好的學生。讓他們告訴你原因吧。
最近,倒是聽說有些家長,為了子女能上名牌大學,不惜冒險花錢在子女的體育特長上作弊,最後受到法律懲處的。
中國那些獲得過國際獎牌的運動員,退役後都被各重點大學錄取,或許中國也是學習了美國的教育思路。
大學主要是培養智力人才的場所(體育學院除外)。優秀的大學生應當是頭腦和四肢都發達才對吧。美國出了那麽多的諾貝爾科學獎的獲得者,其中有幾個是得過奧運或者國際比賽獎牌的?最近,倒是聽說有些家長,為了子女能上名牌大學,不惜冒險花錢作弊,最後受到法律懲處的。由此讓人懷疑,美國大學錄取偏重體育特長的傾向,是不是有點走偏了。難怪美國一半以上的STEM學生,都是外國的留學生。
俺舉雙手讚同兩季。
牛博水果豐收添加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