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1日 21:11
來源:中國軍網
活躍在解放區的獨輪車隊。
延安軍民參加大生產運動。
根據地群眾踴躍參加八路軍。
參加淮海戰役的擔架隊準備出征。
支前群眾在轉運傷員途中給傷員喂飯。
核心提示
最後的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的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的親骨肉送他上戰場!回望90年風雨曆程,我黨我軍從成立之日起,之所以挽狂瀾於既倒,曆苦難而輝煌,靠的就是兩個字:人民!當一個個平民壯舉定格成精神典範,當一個個擁軍音符合奏為時代強音,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愛,就會化作一種氣吞山河的力量,人民軍隊就擁有了無比堅強的後盾。
誰譜寫了中國革命的鴻篇巨製?誰鑄就了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今天,我們重拾這些震撼人心的曆史片段,就是要讓更多人銘記,什麽叫血脈相連,什麽是力量源泉,還有那顛撲不破的真理——
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
1、桑植兒女前赴後繼。1927年,賀龍在參與領導南昌起義時,率領的部隊有8000多人,其中3000多人是湖南桑植人。起義失利後的1928年,賀龍帶著8個人、4支手槍和一本《共產黨宣言》回到家鄉,開辟根據地。不到一個月,又有數千桑植兒女加入紅軍。當時,人口不足10萬的桑植,竟有1萬多人參加紅軍。
2、生死跟著共產黨。紅軍從永新縣向武功山區轉移時,蘇區群眾不甘心在敵人的統治下苟且偷生,便跟隨紅軍遊擊隊一起轉移。穿過敵人封鎖線時,因為擔心小孩的哭聲驚動敵人,有的群眾忍痛把孩子捂死。沒有糧食,群眾就靠吃野菜度日。他們說:“生死都要跟紅軍在一起,共產黨消滅不了,紅軍消滅不了,革命一定會勝利!”
3、萬裏長征路,處處興國魂。作為“擴紅”模範,當年僅有23萬人口的江西興國,就有8萬人參加紅軍。紅軍中有一個師就叫興國模範師,而犧牲的興國籍紅軍將士有2.3萬人,其中犧牲在長征路上的有1.2萬人,相當於每公裏長征路上,就有一名興國兒女化作了生命的路標。
4、留得大山在,到處有紅軍。長征初期,主力紅軍的撤退使蘇區形勢十分嚴峻,麵對國民黨軍的“清剿”,大批百姓放棄家園跟隨紅軍進入大別山,他們寧可吃樹皮也要和紅軍在一起。百姓為紅軍探敵情、送消息,國民黨軍靠近了,他們就搖紅旗放鞭炮,為紅軍助威;國民黨軍燒山毀林,他們就到處貼標語:“樹也砍不完,根也挖不盡,留得大山在,到處有紅軍。”
5、長征路上“擴紅”忙。1935年5月初,紅九軍團占領雲南會澤。僅兩天時間,就“擴紅”1300餘人,除補充原有建製外,還新組編了一個營;紅二、六軍團在貴州轉戰期間,20多天裏就擴充兵員5000餘人。
6、“劉老莊連”浴火重生。1943年春,日軍向我蘇北根據地展開大規模“掃蕩”。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四連82名指戰員奉命阻擊日寇,掩護黨政軍機關和群眾轉移,因眾寡懸殊全部壯烈犧牲。為繼承烈士遺誌,第七旅決定重建四連,並命名為“劉老莊連”。當地群眾當即挑選出82名優秀子弟補入該連。
7、彭德懷眼淚汪汪。1947年的沙家店戰役中,我軍的擔架隊裏有個叫金有發的農民,父親是陝北的老紅軍,東征時戰死在黃河邊,弟弟也參了軍,攻擊榆林時犧牲在城牆下。金有發上前線後,妻子把自家藏在山裏的十幾斤穀子挖出來,連夜碾米。米碾好後,卻發現背上的孩子已經餓死了。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埋了屍體,背著小米送到部隊。彭德懷知道後眼淚汪汪:“沒有老百姓,哪有中國革命!”
8、旗幟的力量。1948年濟南戰役發起前,華東野戰軍九縱二十五師七十三團三營七連指導員彭超,接受了一麵寫有“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旗幟。這是山東解放區的百姓送給九縱的,九縱又把旗幟交給了七連。彭超代表全連表決心:“隻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一定把紅旗插上城頭!”戰後,最先衝進城的七十三團被授予“濟南第一團”的稱號。
9、拳拳報國心。1939年11月21日晚,時任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的蟻光炎先生遭到暗殺,在海外著名僑領中,他是第一個犧牲的抗日英烈。抗戰爆發後,蟻光炎領導僑眾抵製日貨,組織僑胞捐獻衣物,3天內就把泰國的布匹買光了。當時,泰國華僑青年赴祖國參戰的很多,奔赴延安者約占延安華僑青年的一半,許多人經由蟻光炎的介紹和資助才得以成行。
10、我們自己的軍隊。解放戰爭時期,美國記者貝蒂·格蘭姆在山東解放區向50位農民提出過同樣一個問題:“你難道不怕萬一國民黨奪回這個地區,你會因為剛得到土地而受懲罰嗎?”中國農民是這樣回答美國記者的:“我不相信國民黨還能回來,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軍隊!”
最後的一碗米,送去做軍糧
11、軍長夫人送糧。1934年4月,吳煥先任紅二十五軍政委。在部隊最困難的時候,他的妻子聽說紅軍斷了糧,就背著討來的米和雞蛋送到部隊。親眼看著丈夫把米和雞蛋送給傷員後,這個已十分虛弱的女人離開了部隊。從此,吳煥先再也沒有她的音信。後來戰士們才知道,軍長的妻子餓死在山裏的草叢中。
12、把全縣的羊和驢都殺了。解放戰爭最困難的時期,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想把位於陝北與晉北交界處打下來,以緩解胡宗南部進犯陝甘邊區的壓力,臨戰卻發現胡宗南部已將這一帶搶掠一空,而部隊需要至少三天的糧。毛澤東請來佳縣縣長張俊賢想辦法,縣長說:“把全縣堅壁的糧食挖出來,夠部隊吃一天;把全縣地裏的青玉米和穀子收割了,還可以吃一天;剩下的一天,就把全縣的羊和驢都殺了!”
13、六旬老漢運糧忙。1948年兗州戰役時,沂南縣62歲的鍾德安老人報名支前,村幹部勸他年紀大了不要去了,老人說:“你們說俺老,瞧著,運糧行軍,要是咱落後,算白活了!”他和年輕人一樣,推著150斤糧食上路了。幾天後,家裏人趕上支前隊伍想把他換回去,老人硬是留了下來,直到戰役結束才光榮“複員”。
14、陣前冒死送飯。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十縱奉命在遼寧黑山地區阻擊廖耀湘兵團5個軍的兵力。連日苦戰中,101高地旁邊的下灣子村百姓冒死送飯,全村老少往返陣地900多人次。羅天瑞大娘多次往返陣地,不幸被炮彈擊中。戰士們爬去救她時,發現她懷裏還死死抱著一口袋幹糧。
15、剩餘軍糧5億斤。淮海戰役勝利後,群眾籌集的軍糧還剩餘約5億斤。這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解放區群眾剛剛翻身,家裏並無存糧。加之連年天災、土地歉收,人民依舊缺衣少食。但他們卻勒緊褲帶,把一碗一瓢省下的糧食,毫無保留地送到前線。
16、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戰役中,沂蒙六姐妹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情況下,主動挑起擁軍支前重擔,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藥。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0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運柴火1700多斤。
17、槍林彈雨送饅頭。上黨戰役,9萬多百姓參與其中,就在“國軍”因為老百姓的堅壁清野而缺水短糧的時候,晉冀魯豫部隊得到了老百姓送來的300多萬斤小米和麵粉、35萬斤馬料。我軍攻打長治的時候,城關村的婦女們冒著槍彈送來饅頭,官兵們一個勁喊:“快下去!槍子不長眼!”
18、帶信的擁軍鞋。1941年,日軍對山東魯中瘋狂“掃蕩”,我軍被迫在山區與敵人周旋,戰士們所穿的布鞋十分緊缺。當地群眾晝夜趕製,及時供應部隊。官兵們發現不少鞋子裏藏著寫有信的小布條,有的就繡在鞋墊上。信上有對日寇暴行的痛訴,也有對抗日將士的祝福,極大地激發了官兵們的鬥誌。
19、17萬塊門板送前線。1947年10月,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對運城實施攻堅,老百姓給予了大力支援,不但運送糧食彈藥和轉運傷員,聽說攻城部隊需要木料,方圓幾十裏的百姓幾乎家家都把門板卸了下來。戰後統計,總數達到17萬塊之多。
20、渡江戰役中的老船工。1949年3月,我軍雲集長江北岸。解放區的百姓聽說要打南京,將所有的船都貢獻了出來。參戰的船工不少已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他們在長江上劃了一輩子船,熟悉江麵上的每一個漩渦。為了能夠在戰時迅速把船隻運到江邊,軍民在陰雨泥濘中疏通了總長數百公裏的廢棄河道,還修建了數百座隱蔽船塢。
21、連根拔起的力量。1949年太原戰役期間,百萬山西百姓參加支前,共籌集1億斤小米、1700萬斤小麥、4200萬斤木柴、6900萬斤穀草。物資從三四百裏外源源不斷運抵太原城下,按當地一人一晌午為一個工計算,山西百姓累計出工21億個。這一驚人的力量,“足以把閻錫山盤踞的太原城連根拔起”。
22、韓先楚的渡海“旗艦”。解放海南島,最大的問題是籌集船隻。於是,東自珠江口,西至中越邊境,漫長海岸線上的漁民們把船都貢獻了出來,有的還把木船改裝成了機帆船。第四十軍軍長韓先楚甚至有了一艘“旗艦”,當他走在這隻改裝過的大帆船甲板上時,很是興奮:“如果天氣好,我們就能直放海南!”
用乳汁救病號,拿骨肉換傷員
23、沙家浜傳奇。抗戰時期,陽澄湖邊許多茶館的老板是地下交通員。他們不僅負責聯絡接頭,還幫助受傷戰士養傷。1939年,新四軍西撤時在沙家浜留下36名傷員,日偽軍聞訊後大肆搜捕。當地百姓冒著生命危險與敵周旋,有的被捕後不肯說出傷員下落,被殘酷殺害。36名傷病員康複後,參加了江南抗日義勇軍,令日寇聞風喪膽。
24、八路軍最英雄的母親。在抗戰最艱難的日子裏,八路軍的兩鬥小米,救了家住河北涉縣莊子嶺村的李才清一家人。從此,她與八路軍患難與共。在對付敵人“清剿”的一個夜晚,她帶領全家5口人冒著生命危險,連夜為八路軍埋藏鈔票。侵略者把刺刀架在她脖子上逼問八路軍下落,她寧死不說。後來,日軍又對根據地發動“大掃蕩”,李才清在18個山洞裏隱藏了50多個傷病員,被譽為“八路軍最英雄的母親”。
25、“紅嫂”乳汁救傷員。1941年冬,大批日偽軍包圍了駐沂南牧馬池村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11月4日,一名小八路在突圍中身負重傷,被明德英機智救下。當搜捕的日軍走後,傷員因失血過多休克。剛分娩不久的明德英,毅然放下嗷嗷待哺的嬰兒,把自己的乳汁喂給奄奄一息的小八路。後來,她成為京劇及電影中“紅嫂”的原型。
26、太行山上擁軍情。“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當年,在太行山區到處可見軍民齊心抗日的動人情景。青壯年上前線了,留下來的老人、婦女、兒童也組織起來支前。鬼子來掃蕩,有的群眾情願拿自己的孩子從敵人槍口下換回養傷的小八路。
27、群眾舍命護標語。湖南省炎陵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當年,紅軍在這裏寫下了大量宣傳標語。紅軍離開後,為保護紅軍標語,許多群眾獻出了生命。村民石世林家的牆壁上寫有紅軍標語,敵人發現後放火燒房。木板燒了土牆還在,重建房屋時,石世林便直接在殘留的土牆上築新牆。至今,“鑲嵌”在牆上的標語依然完好如初。
28、住過兩位元帥的農家小院。1939年5月,羅榮桓率部轉戰沂蒙就住在王換於家,巧合的是,此後不久,徐向前抵達沂南籌建八路軍第一縱隊,也經常在王換於家辦公。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居住過共和國兩位開國元帥,這在今天看來無疑是莫大的榮耀,而在當時卻要冒著殺頭的風險。不僅如此,戰爭最殘酷的階段,王換於還辦起了一所托兒所,撫養了80餘名八路軍將士的子女。
29、偉大母親雖死猶生。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軍抓走了馬本齋的母親白文冠,企圖逼降這位有名的孝子。侵略者用種種手段,逼迫白文冠寫勸降信。她痛斥敵人:“我是中國人,一向不知有投降二字。”為讓兒子一心殺敵,她絕食7天,以身殉國。馬本齋驚聞噩耗,憤而揮筆:“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誌繼續鬥爭!”
30、麵對豺狼何所懼。李福生送獨生子參加了東北抗日聯軍,1939年秋,他避開敵人監視,選擇荒僻的地方挖坑藏糧,準備送給抗日聯軍。入冬後,糧食還沒有送出去,遂決定進山去找部隊。不料,出屯時被敵人發現,被抓去拷打了一天一夜,但他什麽也不說。敵人把他妻子也抓來,一起綁到柱子上,放出狼狗撕咬二人。他們咬緊牙關,雙雙英勇就義。
31、家喻戶曉的放牛郎。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傳遍大江南北,王二小的名字也隨之家喻戶曉。王二小本名叫閻福華,河北省平山縣人。1941年秋,日軍對我晉察冀邊區進行“掃蕩”。閻福華為掩護部隊和群眾轉移,故意領著敵人兜圈子,被惱羞成怒的日寇殺害,犧牲時年僅13歲。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32、毛澤東頒布“第一軍規”。1928年3月,紅軍到達湖南省桂東縣沙田村,毛澤東向全體官兵逐條逐項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三大紀律是:行動聽指揮,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打土豪要歸公。六項注意是: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後來修訂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33、紅軍的活佛朋友。紅軍北上抗日經過藏區時,格達活佛親眼看到了紅軍尊重藏族風俗習慣、尊重宗教信仰、不傷害百姓的行為,由此判定紅軍確實是一支能夠帶領勞動人民脫離苦海的軍隊,是藏民的好朋友。他將自己耳聞目睹的事實向群眾廣為宣傳,發動群眾為紅軍籌備糧草,帶領白利寺的僧俗群眾,征集了青稞134石、豌豆72石。
34、劉伯承彝海結盟。中央紅軍進入大涼山彝族聚居區時,開路的工兵連遭到不明真相的彝族群眾圍攻。紅軍官兵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還積極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告訴他們紅軍是為勞苦大眾服務的。靠著一腔赤誠,紅軍得到彝族首領小葉丹的理解和支持。劉伯承和小葉丹相約彝海,結為兄弟。此後,小葉丹派出向導,護送紅軍順利通過了彝區。
35、為人民服務。1944年9月5日,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在安塞石峽峪燒炭時不幸犧牲。9月8日,延安各界為他舉行追悼大會,毛澤東在題為《為人民服務》的演講中指出:“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從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我黨我軍不變的宗旨。
36、守著公路抓俘虜。1946年1月4日,國共兩軍在大同以東的遇駕山交戰。當冀晉軍區官兵對敵形成包圍之後,國民黨軍開始潰逃,當地百姓都出來幫助我軍作戰,大批青壯年堵在通往大同的鐵路和公路上,打死打傷和俘虜敵軍上千人。
37、無處不在的情報員。1946年4月15日,在東北民主聯軍的合圍下,國民黨軍八十七師被分割壓縮在十幾個村莊裏。從村裏跑出來的百姓來到我軍陣地上,詳細報告敵軍的兵力分布情況。天黑之後,圍殲開始了,至清晨時分,八十七師大部被殲,隻有師長黃炎帶著少數衛兵逃離。
38、50萬農民上戰場。萊蕪戰役中,魯中地區參加各種戰勤的農民達500萬人之多,直接在戰場為我軍作戰服務的就有50多萬人。由支前民兵組成的40多個“子弟兵團”隨軍行動,而戰場救護隊則抬著1.6萬副擔架,推著1萬多輛小車,華東野戰軍走到哪裏,他們便跟到哪裏。農民們還把萊蕪周邊數百公裏公路完全破壞,使國民黨軍的坦克和汽車根本無法通行。
39、我們就是一家人。孟良崮戰役,我軍行軍途中,總有村民擁在道路兩旁,隻要見到士兵,就敲鑼打鼓振奮士氣。人們像舉標槍似的伸出拳頭,朝士兵高呼:“打倒蔣介石!”“你們是我們的子弟兵,我們就是一家人!”
40、百裏民兵封鎖線。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南下的時候,黃河北岸解放區的支前農民多達100萬人,僅隨軍行動的擔架隊員和運輸隊員就達8萬人。魯西南的百姓自己吃糠咽草,卻為晉冀魯豫野戰軍準備了數量充足的物資。部隊攻打鄆城的時候,由民兵組成的戰場外圍封鎖線長達百餘裏,村村設崗,晝夜巡邏,令潰敗的國民黨軍官兵幾乎無路可逃。
41、鐵路員工修路忙。淮海戰役中,廣大鐵路員工和民兵共搶修68座鐵路橋梁、228座涵洞、110公裏線路,為支前運輸發揮了突出作用。徐州附近的一座鐵路橋被國民黨軍破壞,需重建橋座。正值數九寒冬,水中作業十分困難,按原計劃要半個月才能修好,但員工們日夜搶修,僅用了3天時間就恢複了通車。
42、悔之晚矣。1948年8月,國民黨國防部召開“軍事檢討會議”。會上,印發了我華東野戰軍編寫的《戰鬥手冊》。國防部的參謀們,對手冊中的每一條都加了批注,比如在“農村包圍城市”後麵,加上了“把農民爭取過來”。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看後眉批:“如果能把農民爭取過來,仗不用打就勝了,戰爭也根本不會發生。”
43、戰史留名謝連方。1948年10月底,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沒。廖耀湘換了衣服逃往葫蘆島,途中在錦州附近中安堡的謝家飯店歇腳。掌櫃謝連方發現其形跡可疑,便報告了來此巡查的民兵隊長趙成瑞——廖耀湘束手就擒。
44、把敵人變成“聾子”和“瞎子”。淮海戰役中,徐州附近的百姓對國民黨軍隊實行了嚴密封鎖,國民黨特務隻能派出,無法返回,敵特電台完全失去了作用。甚至有許多老百姓以虛報實、以實報虛,迷惑敵人。如二野主力已到渦陽、蒙城地區阻擊敵黃維兵團,而國民黨軍的情報則是那裏沒有解放軍。
45、4萬百姓鑿冰河。1949年1月,東北野戰軍攻城部隊從四麵八方逼近天津。4萬多百姓冒著嚴寒鑿開結了冰的大清河,讓載著彈藥、柴草、糧食的船隻順流而下;上百萬支前民工為解放軍搶修橋梁、路基;為了在護城河上架橋,天津附近雙口村的6個鐵匠,一夜之間趕製了43根鐵柱子。
(本報記者毛俊、通訊員崔雲、周莉娜、範俊剛編寫整理,本報資料室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