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飄出了一段一度被遮蓋的公開秘密  

(2011-05-09 06:45:14) 下一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飄出了一段一度被遮蓋的公開秘密  
 
人民網 作者:易 裏  
 
多年沒看電視連續劇了,沒想到最近用三天時間,一口氣看了四十集《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看完之後發現,盡管該劇有許多敘事方式上的局限和不足,但總體上還是較客觀地反映了前三十年的偉大成就和那個時代的政治社會環境以及以科學家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階層的工作生活精神狀態。該劇作為建黨九十周年的獻禮片,無疑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主旋律作品。該劇的播出,對於在一定程度上廓清迷霧,消除一個時期以來由於某些人對那個時代的肆意汙蔑造成的惡劣影響,還曆史以本來麵貌,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意義。  
看完這部連續劇,我有如下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毛澤東時代是“中國人幹得最歡、最帶勁、最舒坦的黃金時代”  
經過三十多年的妖魔化宣傳,在某些人心中,毛澤東時代已經變成幾千年以來中國曆史上充滿血腥和罪惡的最黑暗的時代,這個時代不僅以階級鬥爭為綱,大搞群眾運動,專製、殘暴,而且專事打擊和迫害知識分子。可是,盡管該劇在對大躍進、反右和文革進行敘事時也沒能跳出“老八股”的巢臼,但我們卻沒有從該劇中看到有哪一位研究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受到審查、揪鬥和迫害。相反,從這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了建國初期黨和政府無比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由於有了這樣一種力量,才吸引了一大批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為代表的在海外學習和工作的科學家舍棄國外的良好工作條件和優厚待遇,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的懷抱。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黨和政府對待科學家不僅不歧視,不排斥,不迫害,而且思賢若渴,始終堅持用“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安全上保護”的優厚政策給科學家們以溫暖和感動。整個前三十年,由於黨和政府在各個方麵對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兩彈一星科學家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消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才使得他們能夠以飽滿的愛國主義和理想主義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強軍的偉大事業中去,不計名利,不求回報,取得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  
從電視細節上看,毛主席作為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戰略決策者和真正的“領軍人物”,盡管露麵鏡頭相對不多,但我們發現,隻要是毛主席請客吃飯,錢學森總是被他老人家特意安排在自己身邊就座。對於這樣一位在宴請活動中始終不忘“科技界代表”的慈祥老人,我們很難想象他會象某些卑鄙小人所說的那樣天生要跟知識分子過不去。  
毛主席對待知識分子究竟怎樣,前三十年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時代,經曆過兩個時代的對比之後的兩彈一星元勳們的評價最有說服力。  
周光召說:“文革時期是尊重人才,科技氣氛也很民主。”  
錢學森說:“丟掉了毛澤東思想,中國就完蛋了。”  
錢三強說:“曾經以為是艱難困苦的關頭,卻成了中國人幹得最歡、最帶勁、最舒坦的黃金時代。”  
二、“牛棚”原來不過是“幹校”而已,不去“幹校”隻怕被人認為搞特權  
“牛棚”是那個被某些人奉為“國學大師”的季羨林的獨家發明。“牛棚”一詞一問世,就一直被那些曾經不受待見的“大師”、“精英”們當作攻擊那個時代的武器,硬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謾罵了幾十年,以至於引得不少不明就裏的毛頭小子和無知“師奶”們也為他們灑下了幾多同情的淚水。可是“牛棚”真是某些人理解的“牛欄屋”嗎?  
從《飄揚》呈現的情況來看,錢學森的夫人也曾經被安排進“牛棚”。從錢夫人的境遇中我們得知,那個被詛咒了幾十年的“牛棚”其實就是“幹校”。“幹校”顧名思義就是幹部學校。隻是這個幹部學校除了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接受思想教育之外,同時還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參加勞動並不是懲罰,不是侮辱,而是要通過參加勞動增強勞動觀念,增進同勞動人民的感情,以利將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如果一定要給“幹校”尋找一個現實參照,我覺得它就相當於現在的黨校,隻是現在的人進黨校就意味著升遷,而過去的人進“牛棚”僅僅是一種學習和曆練。從錢夫人與周總理的對話看,進“牛棚”並不是一件讓人多麽難堪的事情,在錢夫人看來,如果別人都去了“幹校”而自己不去會被人認為自己搞特權,為了更多地照顧錢學森的工作和生活,在周總理的勸說下,錢夫人才勉強同意不進“牛棚”。可見這進“牛棚”並不是上刀山、下油鍋。進“牛棚”不僅不丟麵子,而且還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情——進去了別人才不會認為自己搞特權。事實上,毛主席的女兒李訥也進過“牛棚”。  
三、“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是國防尖端科技“大躍進”的成功,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光輝體現  
在一些人的長期鼓躁下,“大躍進”早已經變成了貶義詞。現在隻要一提“大躍進”,“大躍進”這幾個字就會與“餓死幾千萬”的魔咒如影隨形。然而,從字麵上看,“大躍進”不過就是“大步跳躍地前進”而已。事實上,無論什麽時代,無論什麽人,無論在什麽國度,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事業“大步跳躍地前進”,即使是在瘋狂詛咒“大躍進”的今天,也隻是換個“跨越式發展”的說法照樣“大躍進”。但真正“躍進”成功的還是在毛澤東時代。可以這樣說,無論那個被誣蔑成“餓死幾千萬”的“大躍進”有多少缺點和不足,也仍然不能否認“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就是國防尖端科技“大躍進”的成功。  
從電視劇中,我們知道了國防尖端科技“大躍進”的根本指導思想,就是毛主席所說的一段話:“我們不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麵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曆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毛主席之所以提出這一指導思想,並非一時頭腦發熱,而是源於有堅實的政治社會基礎支撐。這個政治社會基礎就是新中國的成立,建立起了生產資料公有製的先進生產關係,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社會主義勞動大協作成為可能。  
鐵的事實證明,我國國防尖端科技的“躍進”成功,正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社會經濟基礎極其落後的情況下,通過開展全國大協作,有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結果。也正是有了社會主義才具備的先決條件,毛澤東的豪言壯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十年時間完全可能”才能神話般地成為現實。因此,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不僅是我國國防尖端科技“大躍進”的成功,同時也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光輝體現。  
四、毛澤東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中先謀定而後從容,談笑應對“紙老虎”,再顯英雄本色  
新中國不僅在成立之初麵臨帝國主義的瘋狂圍堵,而且在朝鮮戰爭和整個冷戰時期都直接受到了美蘇兩霸的核威脅和核訛詐。在險惡的國際環境中,毛澤東高瞻遠矚,及時做出了“我們也要搞一點原子彈、氫彈”的戰略決策。毛澤東作為不世出的偉大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既重視原子武器的重要作用,又不害怕原子武器。在美蘇兩霸的長期核威脅和核訛詐麵前,他沉著冷靜,多次以高超的政治軍事謀略,與他們鬥智鬥勇,巧妙周旋,硬是把美蘇兩個不可一世的帝國主義變成了“紙老虎”。  
記得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中國原子彈的試製成功,激起了美國蘇聯的恐慌。為了扼製中國核武器的發展,蘇聯曾決定對中國發動比美國對伊拉克還要惡毒一萬倍的“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幾位老帥經過一番研究,深感問題嚴重,不僅認為要取消既定的國慶觀禮和群眾遊行,而且還要做進一步的軍事鬥爭準備。然而,當周總理把幾位老帥的研究意見報告毛主席並請求定奪時,毛主席卻依然象往常一樣,舉重若輕,談笑間給出了錦囊妙計:他遠遠的從古人的“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談到自己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意思是要用“九字”方針擺出一幅準備打核大戰的架勢,同時指示核武器研製單位在國慶前夕再做兩次核試驗。結果,毛主席的妙計一經實施,果然如他所料,蘇聯的赫魯曉夫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最後隻得指示軍方:“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於是乎,中國的國慶群眾遊行得以按原計劃進行,毛主席也泰然自若地登上了天安門,一場近在眼前的滅頂之災就這樣輕鬆化解了。  
在我看來,這件事幸好發生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有毛澤東掌舵,不僅輕鬆化解危機,而且還玩蘇聯於股掌之間。試想,如果沒有毛澤東,結果會怎樣呢?在別人看來,我們的核武器剛剛試製成功,還遠沒到可用於實戰的水平,況且導彈也隻是初級水平,數量不多。因此,應對策略一定是“韜光養晦”:首先申明我們發展核武器不是用於戰爭的,更不是針對蘇聯的;其次,我們會立即請友邦進行外交斡旋,舉行會談,實在不行就自己銷毀核武器,解散兩彈一星研究機構。除此之外,我想是沒有別的辦法的。  
五、毛澤東時代沒到“崩潰的邊緣”,“兩彈一星”是興旺發達的標誌  
從電視劇中我們了解到,中國的兩彈一星研製工作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排除各種幹擾的情況下向前推進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波折是某個經濟困難時期研製工作受到質疑並險遭流產。從電視劇透露的情況看,反對繼續“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主要是搞“經濟工作”的同誌。不過,幸得毛主席在陳毅(外長)、聶榮臻元帥和周總理的堅決支持下,力排眾議,一錘定音,最終使“兩彈一星”得以繼續進行。  
曆史有時也會以某種無法遮掩的方式在現實中呈現它的影子。我們無需追問那些搞“經濟工作”的同誌到底是誰。實事上,兩個三十年過去之後,對“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不同態度,已經演變成兩種清晰而又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一種是自力更生、科技強國的發展思路;一種是通過市場換技術手段和世界工廠的基本定位,單純追求GDP指標增長的發展思路。兩種發展思路到底誰優誰劣,或許一時還難下結論。但是,這部電視劇告訴了我們一個基本事實——毛澤東時代不僅沒到“瀕臨崩潰的邊緣”,而且還是一個“興旺發達”的時代。  
電視劇在最後一集即將結束的時候,用一段話對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領導人以及為“兩彈一星”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做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同時也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兩彈一星”是一個大國“興旺發達的標誌”和充分必要條件。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隻有GDP而沒有“興旺發達的標誌”,是無論如何也是無法“崛起”,無法“複興”,無法稱作“盛世”的!讓我們記住這段話吧——  
“這個發明了火藥的古老國家,終於實現了騰飛的願望,飛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中華民族正以越來越強大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東方,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領導人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決策與堅強的指揮,離不開以錢學森為代表的傑出科學家們的無私奉獻與艱苦卓絕的奮鬥。”  
“如果六十年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人造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線觀看 (pandal)

http://www.baidu.com/s?tn=baidusite&word=%CE%E5%D0%C7%BA%EC%C6%EC%D3%AD%B7%E7%C6%AE%D1%EF%C8%AB%BC%AF&oq=1&rsp=0&f=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