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以公道蒞天下,毛澤東為什麽不搞西方的精英法治?

(2010-11-27 00:02:57) 下一個
   1958年8月21日,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的講話。毛主席說,“我們不能靠法律治多數人,刑法民法那麽多條誰記得了。憲法是我參加製定的,我也記不得。韓非子是講法製的,後來儒家是講人治的。我們的規章製度,大多數、百分之九十是司局級搞的,我們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依靠決議、開會,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來維持秩序。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開會有他們那一套,我們還是靠我們那一套”。劉少奇同誌也提出,“人治還是法治,看來實際靠人,法律隻能作為辦事的參考”。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怎樣理解毛澤東主席的這段論述?炎黃春秋的右派們以此做了篇文章。我也做一篇。

 

    首先,毛澤東領導人民鬧革命是要建立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他不同於以往的國家形式,封建分封製社會,皇權專製社會。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真正實現了國家是大家的。而不是任何私人的,帝王的國家。毛澤東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政權理論和新的政治邏輯。幹部是人民公仆要為人民服務。

 

.1從堯舜到毛澤東——看中國政治邏輯的變遷

 

題記:最近看了俞可平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政治發展的邏輯》一文。作者說道“革命終於走到自己的對立麵,革命開始吞噬革命者自己。”等觀點看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深感作者立意狹小,眼界不遠。隻看到了新中國六十年,而沒有看到中國五千年的政治邏輯變遷。由此而作此文。

 

中國的政治思想伴隨著中國五千年的曆史。在遙遠的堯舜時代,可以說是中國聖人治世情節的源頭。堯舜的禪讓一直是千古佳話。黃宗羲的《原君》也從堯舜說起。中華民族的初期大小的部落各自為政。“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這就是中國政治的雛形吧。堯舜就是那個時代的聖人。品德的高尚,為民興利除害。而這些人的生活就得靠大家幫助,形成最原始的賦稅。堯舜的禪讓製顯然沒有把天下管理的這個公權力作為謀私的手段。但是到了夏禹把王位兒子啟,中國就開始了家天下。公共的管理權成了曆代帝王謀私的工具。賦稅也不再是用來保證公權力者的生活所需,而成了一種權力利潤。供管理者享受。

 

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的說法出自何人已無從考究。但是這個說法卻成了曆代統治者統治人民的理由。尤其儒家的主張,就是承認帝王私有天下的合理性前提下,才要求帝王再行仁義的。中國逐漸形成了以君為主的政治體製。孔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恰為這種統治權形成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君主時代,人民能夠期盼的就是出明君.賢相.能臣為民做主。而明君.賢相.能臣的時代並不多見。許多統治者隻顧自己享受,不顧百姓死活。儒家的仁義並沒有束縛住君王的貪欲。原因就是以一己之私形成的天下大公本身就是個悖論。私天下後的仁義最終成就的是假仁假義。百姓不堪忍受而反抗,打倒一個舊皇帝,產生一個新皇帝。所有農民起義者最後都禁不住利益的誘惑,最後背叛了起義的初衷。打天下就是為了坐天下。把天下就看成了自己的一份家業,世襲的傳給後代。這個時代兩千多年,實質就是社會管理權相對私有的年代。這個本應公有的社會管理權僅在不同姓氏間轉換。而這個轉換又是以流血為代價的。皇帝畢竟一個人,要管理國家就的依靠官吏。從秦始皇後中國形成的就是以君為主的的官國體製的。官僚和皇帝共同壟斷了社會管理權。然而曆史到了毛澤東這裏改變了。

 

2.四項基本原則裏的政治邏輯。

 

本文是《從堯舜到毛澤東——看中國政治邏輯的變遷》的續文。上文最後說道曆史到了毛澤東這裏改變了。毛澤東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邏輯:人民當家做主,幹部是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等等。這個政治邏輯建立在什麽基礎上?就是鄧小平後來概括的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沒有公有製能存在人民當家做主嗎?不能。人民當家做主就是人人都成了國家的主人,國家是大家的國家,不是任何私人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如果公有財產不占主體,國家人民公有財產都被瓜分了,國家的主人成了雇傭勞動者,還是什麽國家主人?

 

怎樣保證人民共有財產不被瓜分?就需要一個叫共產黨的黨來領導國家,維護人民的利益。共產黨就是要共產。堅持人民共有財產的全民所有製。

 

為什麽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呢?專政就是防止有人複辟私有製,破壞公有製。

 

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大家共同勞動,共同擁有勞動成果,按勞分配生活所需。

 

人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觀來改造世界的。人們怎樣做思想是第一位的。所以如果按邏輯順序排一下四項基本原則裏第一位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個思想誰來堅持?可見排第二位的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黨領導人民幹什麽?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君主社會裏君主私有天下,最不願看到的就是黨爭。結黨營私妨礙君主體製。而人民當家做主如果沒有一個核心集體領導,各顧各的亂了套?所以要共產黨領導。共產黨立黨為公,不營私利。最後才是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前者實現不了社會主義道路。

 

3. 捍衛公有製就是捍衛人民當家做主的政體。

 

社會主義思想自西方傳入中國後至今,人們對這個概念理解不透,以至眾說紛紜。其實社會主義就是一個社會學說的概念,並非嚴格的政治概念。社會主義建立在公有製基礎之上。今天我們卻看到這個基礎正在不斷被蠶食。打著各種民主反壟斷的幌子,反對公有製。搞所謂的民進公退。正義之士反駁起來卻又力不從心。但是我們要是從社會形態治理方式的政治概念出發即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是指出發,就能理直氣壯的反對假民主,捍衛人民當家做主的真民主。

 

一個國家誰是主人?就要看誰是這個國家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由誰來掌握。如果是公有製,即大家共同擁有共同繼承,任何人不占為私有和個人私有繼承,那麽個國家就是真正意義上是大家的。不是任何個人的。反之如果是少數人占有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多數人成了雇傭勞動者,那麽這個國家就是少數人的,是被少數人壟斷的。

 

中華民族曆史上從夏禹把共有的社會管理權傳給自己的兒子啟,中國就成了家天下。經曆代演變最終成了君主專製,一家一姓的私天下國家。曆史從以毛澤東領導的革命,建立新中國而改變了。無數革命先烈之所以拋頭顱灑熱血就是為建立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共同國家。為了這個政治理想千千萬萬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是由於這千萬顆頭顱才換來了人民當家做主的公天下。改變了中國私天下在一家一姓間循環更迭的曆史。所以說今天中國誰要想搞私有製就是在竊國。就是在竊取千千萬萬生命換來的人民當家做主的共和國這個勝利果實。竊國者如竊鉤。

 

4. 揭開西方公民社會的麵紗 ——公民社會不等於共主社會。

 

1840年的鴉片戰爭失敗對於中國人來講損失是慘重的。這個慘重的損失就在於中國人失去了原來的社會政治思想,而又徹底臣服於西方社會政治思想上。即使到了今天,中國所謂的社會精英們還是趴在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社會政治思想腳下,缺少自立。

 

其實中國並非沒有出現超越西方政治思想的偉大思想家。他在許多西方政治家看來都是人類發展的思想燈塔。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毛澤東。今天的所有非毛者,用中國人自己的人格分類法——正人君子與奸佞小人標準來衡量,無不是奸佞小人。為所有正直的人們所不齒。

 

如果把君主社會比喻成老虎統治的社會,那麽西方的公民社會不過就是群狼統治的社會。君主統治的社會裏君主好比老虎。舊儒家思想是什麽?就是想讓老虎來統治又想讓老虎不吃人。所以舊儒家承認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但又規定了仁義之道,君王要行仁義之道。這樣就如老子所歎息的,社會公道不存,帝王私有天下成了合理的。退而求其次,道之不存而求仁。仁之不存而求義,義之不存而求禮。禮是忠信不足而禍亂之首。

 

西方公民社會思想好比群狼統治。大家在反君主統治時,反的是君主私有天下。而不是想建立真正共有的天下。僅是想瓜分君主的私有為自己所有。自然資源.社會財富最後形成一少部分財閥的壟斷。相對於君主社會的君主與臣民關係而言,財閥私有壟斷的社會裏,西方思想家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公民社會。大部分人成了公民,誰的公民呢?財閥壟斷者的公民。財閥們自己也叫自己公民,其實他們是財富壟斷的占有者,實際的統治者。大多數人民成為他們的雇傭勞動者。他們比舊皇帝聰明,想隱瞞身份。以免召來人民的反對。一個公民概念就把人民愚弄了。

 

毛澤東之所以成為人類思想的燈塔,就是因為他要建立一個超越西方民主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人人都成為社會的主人。人民當家做主的共主社會。這樣的社會就必然需要社會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製。不是私人占有製,私有與私有的繼承製社會。而是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的發展延續方式的社會。用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來解釋就是——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共同擁有住共同繼承,共同勞動.共同收獲勞動成果,按勞分配勞動成果。每個人天生就擁有社會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社會管理權的一份,每個人死去就放棄一份。毛澤東主席說:“不能把人民的權利理解為社會隻有一部分人來管理,而勞動者在這一部分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和社會保險等等權利。”正是基於這樣的思想他才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文革。文革挑戰的是官國體製,官為民做主。要實現的是人民管理國家,人民當家做主。但是在辨證法的一個環節有失誤。不破除職業化的官僚製度,實現管理者個人的相對職業化是不行的。

 

西方民主建立在私有製基礎之上,形式的民主,實質上的職業政客把持社會管理權。即使民選的總統最終臣服於財閥利益和官僚體製。公民思想蒙蔽了人們智慧的雙眼,其實公民能擁有的就是一張選票,而不能擺脫財閥的統治。

 

君主社會的如老虎統治人們容易理解,但是很容易被西方民主迷惑。私有製最終形成財閥對社會的壟斷,這不是群狼統治能是什麽?

 

5.學西方法治社會就是少數精英把持法律而統治多數人。

西方的法治社會寄生了以法律食利的群體。有句古話叫——衙門口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法院斷案是要錢的。而且平民百姓你不專業,也不懂那些多如牛毛的律條,所以又出了律師訟棍敲你一杠子。而毛澤東時代的人民法院是不收錢的。是國家財政撥款,人民法院不能搞創收。人民公安是為人民的,也沒有罰款指標。而現在這些部門都被一個錢字淪落了。

    何謂人治,何為法治?法律是要靠人去執行的。最近看了周永康書記的幾句話如下——

 

    如果心裏沒有老百姓,整天為自己謀利益,法律條文再熟悉,也沒有絲毫意義.

 

    周永康還語重心長地說,政法係統的同誌尤其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如果你理想信念堅定,心裏始終裝著黨,裝著百姓,裝著法律和正義,就能夠公正廉潔執法,老百姓就親近你。反之,如果心裏沒有老百姓,整天為自己謀利益,拚命撈錢、搞關係、搞人情,法律條文再熟悉,業務水平再高也沒有絲毫意義,都會變成一堆空話,一紙空文。

 

 

 6.以公道治天下才是正理。

中國的封建社會,君主專製社會以及西方的精英法治社會都是私道治人的社會,而非公道治人的社會。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而有人要據為私有利己就成了——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域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然而是事實——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所以在一個人分高低貴賤等級的社會讓人去遵守禮製是不可能的。而在一個私有找由於私有繼承的社會讓人去遵守不合道義的法製也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的道理。人們天生就有追求平等的向往。所以隻有人與人同才有人與人合。在人與人同的基礎上講人異——人之不同。

毛澤東主張開會解決問題,這可不是“精英們”開的小會。是人民開的大會。過去有句話叫——共產黨的會多,國民黨的稅多。那時生產小隊.生產大隊都經常開會。人民群眾有發言權。個別人想貪私舞弊門都沒有。隊長是大家選的,你自私自利沒人選你當隊長。再看毛澤東時代的人民代表的結構,工農勞動者是占了大多數的。代表的分配比例就體現了公道。人民大會,人民參政議政。法院也有人民陪審員。他們不見得是法律精英,但是他們可以從人的良知出發,斷出公道,理出是非。所以說公道自在人心。而一旦形成了一個職業化的群體如現在的律師製度,有些人就不再為公道說話,而是為錢說話了。就有了李莊的——人傻.錢多.速來。法律成了一些人——黑心律師法官的撈錢工具。

 

7 .超越孔子思想,中國需要公天下的大仁義

 

中國人的道德仁義思想不能丟,今天講就是存公道而行仁義。以孔子為代表的舊儒家思想形成於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所以說也就深深打著時代的烙印。現在後人的尊孔與批孔也都反映著時代的訴求。都想在前人思想中找到時代的合理成分或剔除其不和時代的成分。怎樣形成我們這個時代自己的思想呢?就是要超越孔子,從中國人主張的天人合一的根源出發提出: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人生活與自然界如同魚生活於水中,人人平等就是人人都是天之子的結果。自然界的動物有領地意識。一個種群的領地是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的。人人都是天之子就是要堅持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的原則。對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對人類社會創造的社會財富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對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社會管理權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

 

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理想的社會是聖人治世。聖人無私。而現實社會中以帝王私有天下而形成天下大公,希望帝王私有天下的同時而行仁義之道就成了緣木求魚。帝王的私有與私有繼承和個人的私有與私有繼承方式的社會邏輯使得人們在反對帝王私有而不行仁義的反抗中團結起來,但是又形成了一個曆史的怪圈:打倒了一個舊皇帝,產生了一個新皇帝。也可以說在鬥了帝王之私的時候人們卻沒有鬥自己的私。

 

由於鴉片戰爭的失敗,西方文化的引進,中國人自己的自我否定,現在中國人已經不會用自己的概念理出這個社會發展的邏輯了。

 

中國人原先的社會邏輯就是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由此社會就是帝王的私有與帝王後代的私有繼承而平民百姓也是私有與私有繼承知識範圍的大小之別。所以中國社會出現曆史的周期規律,一代代,打倒一個就皇帝,出現一個新皇帝。由治到亂,再由亂到治。社會管理權的私有或相對私有製社會,每次社會動蕩都是社會管理權的更迭。

 

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之一就是實現社會管理權公有製或叫相對公有製。因為管理權的行使必須要具體的個人來完成,由此就出現了一個公權力悖論問題。中國人的理想是聖人治世,但相對私有的公權力總被無道的小人竊取。聖人治世的社會不常出現。在一個沒有聖人的時代君子之道亡,小人之道昌。所以就需要實現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出現一個聖人身上。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要管理者的相對職業化來實現。實現幹部(管理者)的能上能下,能出能進,需要一套製度。人生必架於物,不再是舊的食祿者職業化的管理社會的製度。現今就是公務員的相對職業化.非終身製,公務員的輪換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會需要自然資源公有製和通過社會協作共同創造的財富公有製來實現。舊儒家承認帝王的私有天下既是老子說的大道廢即天下無道,舊儒家承認帝王私有天下合理的同時又寄希望帝王行仁義而不自私而肥就成了緣木求魚。其結果必是假仁假義。仁是什麽?如果把人們生存的世界比做一個大屋子,仁的前提是個人不能私自占有這間大屋子。即公天下。而後才是仁,給別人留出屋子的一部分空間。

    從字麵上看仁即二人,指與他人相處的時候的態度即“仁”。仁不是自私,也不是無私。義是什麽?人生必架於物,而人在尋物之利時要利取中道是為義。不仁不義就是自私自利了。義是什麽?義是利取中道。在這間大屋子中合理的分配每個人使用的空間。原始人類共同圍獵,共同享用圍獵成果,自然資源在一個部族中是公有的。人類的社會化生產也要求社會化生產的財富公有,合理的分配社會化生產的財富用於每個人的生活。

     商代末期崇尚得,一致世風日下。而周古公亶父崇尚不得,不得的思想發展下來就成了現在的德。得是利己,而不得就是利仁之德。中國人講仁義,仁即二人.是處理自己與他人關係的一種態度,不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個人利益的合理部分.與人相處抱有"仁"的態度.不能自私自利。人生必架於物。對物的索取要利取中道,不能隻顧利己就是義。義又是為他人主持公道之意.中國人長說行俠仗義,俠義的精神被人推崇.與人善為義.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 仁義的概念不能因為儒家推崇就把專利權給了儒家.什麽叫利取中道?比如以前上學的時候,小學生們喜歡在課桌中間畫一條分界線,表明各自使用的一半課桌。這條分界線如果在中間就叫義,偏向別人一邊,自己多占就叫不義。 

很顯然這些年中國人(尤其是公務員群體)徹底丟掉了中國人的道德仁義思想。舊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為了配合皇權專製的儒家思想有許多糟粕.如剔除忠君思想而行仁義之道,行不行?老子說天地無私而令萬物生長,無私就是天之道.而人有了智慧,也有了私念.故失道而後提倡德,失德而後提倡仁,失仁而後提倡義,失義而後提倡禮,而禮是忠信不足的產物,天下大亂的開始.所以古人說倒行逆施.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確立天下為公的理念,再去提倡仁義.現在天下為公的理念已經確立,人們不可能再象華老栓那樣認識,"夏與那個小子講的是瘋話,他居然說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可悲的是現在私有化抬頭,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怎麽能夠提倡仁義.毛主席提倡為人民服務.我認為,為人民服務行的是天下最大的仁義.與世界交往,毛主席即使在國家困難的時候,也要盡可能幫助窮兄弟國家.既是在天下行仁義之道.解放建國的時候,人民解放軍被稱為仁義之師,行大仁義,建立人民的天下.使四海華人天下歸心.許多海外學子歸來.中國在世界也獲得尊重.許多外國政要以和毛主席多談了幾時分鍾的話為榮.毛澤東說——中華民族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謀求世界霸權。這就是一種中國文化的,超越孔子思想的公天下的大仁義思想。

 

千古以來,國家的存亡之道就是民心背向。這個一說是一個千年來被實踐檢驗了的真理。國家國家,國和家。國家是大家的。雖然在一定的曆史時期國家的管理權可能被君王或一部分人壟斷。但是一個國家要生存不是僅靠一兩個統治者。而是他的人民。不考慮人民生活的自私自立的統治者是不能長久的。所以要以公道蒞天下。而中國古人早就有國家以義為利而不以利為利是存國之道的認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共和國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