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東
來自核工業戰線的老工人王清泉以《我親眼目睹的前後三十年》為題,講述他的親身經曆,並作了一些簡單的對比。現將發言記錄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先作個聲明:保證我的發言的完全真實,同時不保證我的發言有水平。
我是江西省核工業地質係統的退休職工,退休前代幹了幾年,其實是個地道的工人。41年出生,解放那年八歲,已經懂點事。後來的六十餘年正好與共和國六十年同步,親曆了六十年全過程,目睹了前後三十年不同變化。對49年以前的驚心動魄,也是略有所知的。因為在解放前夕,地處沿海、江蘇腹地的蘇錫常地區,是個魚米之鄉,國共兩軍爭奪激烈,雙方的表現,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今天暫且按下不表。
首先,我要表明政治身份,我不是共產黨員,不是被開除的。因為從來沒有加入過共產黨,所以也就沒有資格被開除。也從來沒有寫過入黨申請,不是不想寫,是擔心自己條件不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有差距。後三十年情況變了,人家不要我,我自己也不想。等著共產黨真正成為立黨為公的時候,我一定加入,決不食言。
今天隻講前後三十年我所看到的共和國的變化。54年小學畢業7月到江西南昌,接著上初中。之前在常州(武進縣)農村。初解放土改、鎮反,我都親眼目睹。我家分到了土地,是不是得了好處就說共產黨的好話?不是。其實,單從經濟收入的角度看,我家是有得有失,為什麽呢?我父輩幹的是孔夫子的老本行——真正的儒業。(聲明一下:不是現在孔夫子又吃香了,就拿他往自己臉上貼金,孔夫子的東西我不太懂,他的上智下愚我堅決反對,因為我是地道的下層平民,覺得自己並不那麽愚蠢。孔學的其他內容可能也要一分為二吧!?這裏順便講一句,為什麽我那麽擁護毛主席,因為他說我最聰明。他說: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我屬於卑賤者。)言歸正傳。解放以後,紅白喜事吹吹打打歸入迷信一類,不準搞了,算是貧農了。總得吃飯啊,土改分了每人8分田,全家7口人總共5畝6分田地,這樣才有飯吃。看起來是個翻身農民,實際上是老太婆巴臉皮——扯平。
一、現在講講76年以前我所看到的南昌市和自己廠裏的客觀變化。
1、市容變化。54年我13歲一個人來南昌。常州坐火車出發到上海轉車,共用近40小時,深夜9點多鍾到南昌。火車站就象荒村野店,1元2角坐黃包車到姐姐上班的廠裏,當時,姐姐還在車間上中班。現在知道車站離市區約5公裏,三分之二是田野,卵石路,100多米一盞昏黃的燈,委實嚇人。這就是南昌給我的第一印象。南昌當時總共不到20萬人,街道破敗,馬路上放養家畜,豬、雞、鴨等。隻有中山路、勝利路兩條馬路是水泥的,也很破舊。總的講,剛解放,還來不及建設。
到76年毛主席逝世,南昌有了什麽變化呢?人口連南新兩縣超過百萬,城區擴大3—4倍,全是瀝青馬路。原是木頭八一大橋在58年就改造成鋼筋水泥大橋。六十年代就建成了贛江鐵路大橋。建設成就太多了,變化太大,講起來浪費時間。
2、最重要的是工業建設。
我是個普通工人出身,文化低,不會用數據。說點實際的。南昌解放初期隻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工廠,不能全怪蔣介石。連年戰爭,忙著打仗,沒有時間建設,這是實情。當時小工廠不多,大工廠更少。大概有南昌柴油機廠,江西棉紡織廠,洪都機械廠的前身等(原名已改掉)。
到76年南昌市千人以上的工廠有洪都機械廠、江紡、南鋼、洪鋼、南柴、江柴、江西化纖、江電、江拖、江汽、江西氨廠、江南材料廠、江西第四機床廠、江東機床廠、南昌橡膠廠、華安內衣廠、江西農藥廠、南昌齒輪廠、江西鍋爐廠、化工石油機械廠、等等幾十家,還有帶翻號的如720廠、603廠、57機械廠等等,其中超過萬人以上的有好幾家。還有上海內遷南昌市的幾十家(成了上海路)。共有涵蓋輕重工業門類齊全的工廠數百家。還建成初具規模的麥園工業區、灣裏工業區。在全國相比還算是落後的。這些多數大躍進以後建起來的工廠都創造了可觀和驚人的業績,譬如洪都機械廠成功造出了全國第一架飛機,成功製造全國第一輛摩托車;江西拖拉機廠到文革後期,已達到月產千台以上產能;一個全國最落後的省,已能生產出自己的汽車;因時間關係,不能一一羅列。
問題是這些工廠大部分是58年大躍進時期開建的,到文革前大部分已投產、出成果。由周總理主管的全國工業戰線大體如此。那些攻擊三麵紅旗、大躍進的人,應該認真看看工業戰線除大煉鋼鐵以外的成就,才能對當時的政策有個正確的看法。(農業由劉、鄧主管)
3、現在講講我自己當年的工作單位及工作情況。從微觀說明前三十年的功績。
我的工作過去是保密的,其實是嚇唬人的,一個車工有什麽保密。我們這種單位可能當時也是對美國佬保密。現在這個單位已經名存實亡。大部分,應該是絕大部分成了生產民用工業品的單位,這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軍轉民的結果。好在與核字有點關係,還沒有被私有化。其他軍工單位那就難說了。
60年我技校畢業,分到江西省原子能委員會江西省礦務局下屬的一個廠當車工。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江西乃至華東地區正在幹著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就是為中國的核工業尋找和開采製造原子彈的原材料。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說一件可能大家不知道的事,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的原料就是江西出的。
江西是個落後的地方,搞核工業也比較落後(成就不落後),全國好像是55年動議,56年正式開始,地質這一塊先後成立了五個地質大隊。59年開始成立第六個隊即華東608地質大隊,是個小老大,總部設在江西。總體講地質隊是個先頭部隊。江西擔個名,業務是屬中央領導的,但江西是有功勞的。短短幾年,608隊發展到幾萬人,在江西找到了品位很高、藏量豐富的鈾礦(亞洲第一礦),為國家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原子彈、氫彈的爆炸成功有江西人民的一份功勞。更是我國前三十年國防工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可惜,改革開放開始以後,隨著國防工業大批下馬,核工業也遭到了滅頂之災,與西方資本主義、特別是帝國主義國家的核力量差距越拉越大。回想起來,要是沒有毛主席英明決策,勒緊褲帶,搶時間在十幾年內搞出核彈、核潛艇,現在我國的國際地位真是不堪設想。
4、現在我講一下關於“大鍋飯”、養“懶人”的話題。
應該從57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講起。正好是我58年進技校,全國開始實行低工資,58年以後參加工作的,無論幹部、工人全國都一樣。這就是所謂的“大鍋飯”開始(不是農村那個“吃食堂”)。我記得當時毛主席有一句很無奈的話:為了建設,“一碗飯兩個人吃”。可見有多麽艱苦。我是60年技校畢業,一年後拿二級工工資,有的人37.44元拿了十幾年,有的三級工43.81元拿了十幾年。直到改革開放。按理說思想情緒不得了,可是不然。不像右派說的,“沒有工作積極性”。恰恰相反,那時候的人,用右派的話說都是“傻瓜”。右派說話向來就是矛盾百出,一回兒說“大鍋飯”把你養成“懶漢”,一回兒說你是“傻瓜”——高高興興地白幹。60年以後,大躍進風潮已過,工廠裏加班加點的已經較少,要是遇到義務勞動或者加班加點,誰被忘記通知了,沒有能夠參加,那他一定會鬧點情緒,甚至跑到領導那裏告狀、質問,為什麽義務勞動沒有他。用現在的眼光看,這是不是很傻很傻。我們那個廠還遇到了62年的工業下馬風潮,原本規劃幾千人的廠,退回到一百多人的機械研究所、修配廠,單純為地質隊服務,修理鑽探機械,生產鑽探工具,什麽鑽頭、鑽杆、接手等等。別看人少,還是縣團級。這麽個小廠為野外隊幾萬人、幾百台(開始沒有那麽多)鑽機提供服務那是不容易的。我隻講講我們那個大鍋飯是不是養了懶漢。我當時是個車工,就講加工鋼砂鑽頭。其中最重要的工序方牙螺紋(絲扣)部分,精度也是很高的。開始加工沒有經驗,按老規矩每班加工6—7件,三班倒,4-5台C630車床專門加工這個工序,十幾個人,一個月生產不了多少,供不應求。隻好搞協作,到老遠的外省去定做。後來我們在小車床C618上加工,開始超額完成任務,每班28件。車間主任徐平瑜馬上開會表揚。以後車間裏,你追我趕,生產熱情特別高漲,不到半年,產量成十幾倍上升,班產達到100件以上。由於這一道工序高產了,其他工序也跟了上來。毎月加倍的生產計劃照樣完成,再也不用找協作單位了。後來隨著地質隊伍擴大,鑽探力量增加,鑽具用量需求加大,生產一線熱情也隨之上升,自發的勞動競賽展開,就拿剛講的加工鋼砂鑽頭絲扣舉例,最高產量達到每班202件,班產比最初翻番30幾倍。其它產品和產品各道工序也都創造了驚人的最高紀錄,一般都比定額超出幾倍十幾倍。不僅滿足了第一線的需要,而且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寶貴的資金。最可貴的是顯示了工人階級覺悟,大家都是不計報酬,不求名利,自覺自願為了核工事業甘心情願要多出一份力。這種情況擺在現在是難以讓人理解的。所以,右派說我們那一代是被“大鍋飯”養出來的“懶人”,我們是不服氣的;有人說我們那時代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我們更是不會答應的。
那時候反對物質刺激,基本不發獎金。後來(大約63年)開始發獎,大概是為了改變“幹好幹壞一個樣”。文革中才知道這是劉少奇提倡推行的“獎金掛帥”。當時獎金分等級,有甲乙丙三等,按月評發。大致是3、5、7元。獎金又分產量獎、質量獎、安全獎等幾種,後來統稱綜合獎。廠級幹部是沒有這個獎的、一般幹部發季度獎。車間工人隻要不出廢次品,獎金總是有的。產量多少不重要,完成定額即可,質量出了問題就沒了獎。這樣問題就來了,有的人為了獎金慢慢幹、保質量,出了質量問題更加慢慢幹,寡婦死仔——沒了指望。這就顯出了“物質刺激”的弊端。本來幹得好好的,大家的熱情都很高,為了幾塊錢獎金,玩起來小心眼,影響了生產積極性。當時注重政治思想覺悟,毎星期兩天下班後學習一個半小時,中班上午學。學習的時候,討論獎金製度,大家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我就提出來,“獎金製度是束縛生產力的圈套,應該取消。”我是記錄員,寫在本子上,交上去。這大概是64年的事。後來大趨勢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來了,果然把獎金取消了。可是我還是得罪了某些人和個別領導。表麵上的高產能手,暗中成了某些領導眼中的“刺頭”。
在那時自發的勞動競賽中,幹部也是很積極的。那時的幹部無論大小,每周要下車間勞動一整天。愈是熱火朝天的地方,廠長、書記會自動到那裏來幫忙,連續幾天,天天有幹部輪流到機床邊,做輔助工,一整天下來,也是腰酸背痛的。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當時的書記劉玉娥、廠長閻富品、後來的政工主任馬世昌等等都曾分別到我的車床上整天幫忙。當然,他們也到別的機床幫忙。這是那個年代很正常的情況。正因為幹部參加勞動,與工人打成一片,實行“三同”,所以工人在工資低、無獎金的情況下照樣有很高很高的勞動熱情。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工人有一定的工廠主人的覺悟,覺得工廠的一切都有自己的一份。還有一種把自身工作與國家利益相聯係、與世界革命相聯係的責任感等等。除了有高昂的生產積極性外,對所有危害國家利益、損害工廠、公物的行為,大多數人都能自覺起來進行幹涉和鬥爭,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情況也是有的,畢竟很少。
以上的事例說明,毛澤東時代的工人是工廠的主人,自覺地工作、勞動。右派精英說“大鍋飯”“幹好幹壞一個樣”、養“懶人”,完全是胡說八道。
我們這個廠後來慢慢隨地質隊需要而擴大產量,貫徹《鞍鋼憲法》兩參一改三結合方針,領導、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大搞技術革新,自己搞出了很多專用設備,而且多數是以工人為主搞出來的。象我們廠的胡天富就自己設計製作了多台專用設備。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我們這個廠是核工業華東地區地質隊的一個小小機械研究所,也是個修配廠,隻是全豹之一斑。透過這小小一斑,看到了整個地質隊和整個核工業戰線,熱火朝天的工作和勞動熱情。看到了全體核工業戰線的廣大職工頂住壓力,奮發圖強,先後排除、解決了數千個技術難題,奮力攻關,逐項攻克,尤其是有的技術難題在相當陌生的情況下,認識再認識,攻關再攻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果。所以在短短的十來年的時間裏,做出了非常驚人的成就,做出了資本主義國家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的奇跡。為我國國防工業、原子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64年原子彈成功爆炸、67年氫彈爆炸、70年衛星上天、70核潛艇下水、74年交付海軍使用(附注)。這鐵一般的事實,粉碎了右派精英攻擊毛周時代“瀕臨崩潰的邊緣”的無恥讕言。
5、改革開放以後,原來那些朝氣蓬勃的核工業工廠、地質、礦山、採選、提純、研製等單位,雖然因為沾到了一個核字,沒有被私有化,但由於綏靖主義,和平發展的思想,和其他國防工業一樣被大部分軍轉民,仃止了軍工生產。三十年來整個華東地區的核工業地質係統20幾個單位幾萬人大部分不務正業,有的在苟延殘喘,我們廠就是其中之一。
令人氣憤的是,我廠六十年代初(59-60年)建成的創業樓——第一棟樓房,做過辦公室,住過一批又一批職工,如今一租三十年租給了私人老板做賓館,名義上是賓館,實際是個野雞窟。當年辛勤勞動、如今退休的職工,住在那“賓館”一個院子裏,看在眼裏,恨在心頭。一個曾經是門口武警站崗的堂堂國防事業單位,怎麽淪落到紅燈區這麽個地步。
大家都已知道,資改派上台後,砍掉毛澤東時代已經成功的大飛機運十項目,砍掉重慶耗資近2億人民幣的地下核工廠816工程,砍掉載人宇宙飛船曙光項目,砍掉預警飛機項目,砍掉了大量國防工業,六十年代初用七億人民勒緊褲帶節約出來的資金,調動大量人力物力建設起來的大小三線工廠大部分被迫下馬,隨下鄉知青回城一起回了城(知青回城,三線廠也回城)。核工業也大部分下馬,華東地區的核工隊伍從此不務正業,被迫“找米下鍋”(這裏插一小曲:核工業之所以沒有被徹底改製,或許還要感謝美帝國主義,是他們在南斯拉夫用好幾個導彈,從幾個方向準確地炸掉了我們的大使館,炸醒了我們的領導人,才急急忙忙恢複了部分這方麵的工作,我們這些退休老人才跟著沾了點光,沒被趕出事業單位這個體製。)……
還有更令人發指的、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兩彈一星”功臣、“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製之父”錢學森創建的導彈科研基地最近被“不明身份的人”強行拆毀、夷為平地。這又意味著什麽?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在這裏歌頌毛澤東時代國防建設輝煌成就,人家在那裏抄你的老家、消滅你的國防科研基地,把你的創業樓改造成賣淫場所。請問,這是不是階級鬥爭?是不是資產階級向無產階級猖狂進攻。
二、還有點時間,我來講一下前後三十年的工人福利這個話題。
和我同時參加工作的同學、朋友,分布在各個不同的企事業單位,不管是國營還是大集體,隻要進了單位,無論何種行業,都享受國家基本統一的福利待遇。工資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如吃飯穿衣,抽煙另化等。其餘看病、住房、小孩上學(特別是大學)基本不用自己考慮。而且幹部和工人的分配差距基本持平。有的人家40-50元收入可以養活3-5人。由於基本生活資料是全國統一分配,所以家庭與家庭相互攀比的也很少。是不是象有的右派說的那樣家家戶戶“一貧如洗,家徒四壁”呢?那也太誇張了,如果那樣不人人成了乞丐了。就拿我自己來說,60年江西技校畢業進入工廠實習(到當時的工業勞動大學任教一年多至學校解散),每月生活費30元,第二年定二級工,工資37.44元,64年全國工廠企事業單位統統加級,加級麵達到40%,我在其中,成了三級工,工資43.81元。我成家早,已是三口之家,住房是我62年元旦結婚廠裏分配的,也沒有寫申請報告,隻是向車間主任說了一句,“我要結婚了,能不能給個房間?”過了兩天,就有人通知我,已經安排好了,隻要去布置新房就行了。不是房子多得不得了,剛剛開始建廠,總共幾棟房子,遠遠不夠分配,從全國17個省市調集的幾百個人陸續到達,很多人隻能暫住臨時簡易房或尚未開工的車間。我是一點關係背景都沒有的,那時不講這個,我能分配到一間14平方米住房,完全是隨機的。或者是因為照顧剛畢業的學生吧。(這裏一定要插一段題外話。有的領導人說自己那時候一家5口人住10幾平方米房間,住了多少多少年,可以斷定,這是胡說的,如果仔細探究一下,裏麵還確實有點情況,抗戰時期偽天津市府數一數二人物的近親,可能那麽寒酸嗎?一個平民之家,除非居住在當年上海市的中心地區,或有可能如此緊張。恐怕他當年不住在上海吧)再回過來說“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的話題,我結婚時,對象沒工作,基本無外援,可以說“家徒四壁”但不是“一貧如洗”,也不能說“家徒四壁”,為什麽,我們兩口子住進新房,裏麵桌子、凳子、1.5米寬繃子床全是嶄新的,不如現在這麽漂亮華麗,但是非常結實。這都是配給的,也收租金,全套家具每月一毛幾分錢,十幾年以後就歸己了。沒有電話,台燈還是有的;沒有煤氣灶,煤球爐還是有的;沒有高級廚具餐具,普通鍋盆碗盞還是有的;沒有西洋刀叉,竹筷子還是有的;沒有綾羅綢緞,但49年解放以後至今從來沒有受過凍……怎麽就“一貧如洗”了呢?怎麽就“家徒四壁”了呢?過了兩年,我已經是三口之家。64年愛人找到工作,江西省博物館講解員,每月28元,因上班需要,添置了自行車。過了幾年,買了瑞士手表(70年)┅┅我們那一代人大抵如此。真正的“一貧如洗,家徒四壁”的還真沒見過。除非遭了災,象當年唐山地震、如今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撫州洪災等等、能不“一貧如洗,家徒四壁”嗎?
這裏不能漏講一件事。62年春節年初三半夜,我突發急性闌尾炎,新婚妻子探親去了。我被朋友、同事和廠裏醫務室醫生送到當時的聯合醫院(現在的94醫院)住院治療,總共住院7天,全部費用三十幾元,本人一分錢沒化,全由廠裏轉賬,工資照發。住院期間,廠裏還派人到醫院護理,直到我愛人接到電報趕回為止。這就是當年工人的醫療保障。不光是國防單位如此優待,一般工廠單位都是一樣。當時的規定8年以上工令,所有醫療費用全部報銷;第一年進廠報銷70%,以後逐年增加,到第8年全報。
其他福利也是很好的,婦女生育有產假、上班以後有輔乳室,之後有托兒所、幼兒園,免費服務一條龍;廠裏有免費浴室;毎星期有電影隊到廠,所有人免費看電影;毎個廠都有圖書室、俱樂部,免費、自由進出;幾乎應有盡有。看似小恩小惠,實際解決大問題,消除了後顧之憂,免除了人們空虛寂寞……
相比之下前三十年經濟生活是艱苦了點,換個詞“窮”了點,而且還天天講階級鬥爭,實際上彼此倒是真的比較和諧。由於生活安定,沒有後顧之憂,生產積極性自然就高。社會上吵嘴打架、詐騙偷搶雖有不多,殺人、殺己更少,搶劫銀行聞所未聞。上訪“鬧事”大多是中央號召,為的是把欺壓百姓的貪官汙吏打倒。
完全不像現在這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完全失去平衡感,更沒有了和諧的基礎。不平、不公被人為擴大,造成人與人之間互相充滿著妒忌、仇恨和憎惡;貪婪、自私被高度放縱,使人失去良知而逐漸獸化。人們的情緒變得異常脆弱,整個社會變得異常浮躁。
後三十年是剝奪的三十年,剝奪公平正義的政治權利、剝奪人民已經到手的社會福利或即將得到的社會福利、剝奪公有的生產資料……實際是少數人剝奪多數人,高貴者精英剝奪卑賤者平民。一句話:私有化剝奪公有製。這是一種反人類、反社會的反動倒退。中國社會處於一種科學技術空前發展,而人倫道德、公平正義全麵倒退的嚴重分裂狀態。就象人得了精神分裂症。總之現在的工人,已經是地地道道的雇傭勞動力。即使是國有工廠,廠長是可以隨便開除工人和一般管理人員的,工人、一般職員與企業的關係基本上是雇傭關係,進廠就必須簽下招聘合同(實際是雇傭合同),留下了隨時開除你的權利。而少數高管們年薪高達百萬、千萬,有的還是從國外“高薪招聘”回來的。這些“高管”才有企業主人的感覺。私企的工人就更加悲慘,基本沒福利,生產任務和工資全包幹,給你這麽些工資幹完這麽多事,兩不相欠。至於你在40-50度太陽下熱死還是零下多少度凍死,與雇主無關。這就是現在的人性化管理。對資本家是很人性,對沒有保障的勞苦雇工那是沒有絲毫人性的。這種情況隻能在一百年前的資本主義國家才能看到。為什麽在中國的時下出現呢?
對工人和資本家而言前後三十年都是不同兩重天。
前三十年工人當家作主人,醫療保障,看病一分不化,勞動保障、養老保障人人有份。資本家是理論上、政治上的專政對象。
後三十年資本家翻了身,享盡了榮華富貴,享盡了幸福快樂,可以毫無顧忌地殘酷剝削工人,還有政府官員給他們撐腰。而工人不僅失去了主人公地位、失去了生產資料和到手的福利待遇,而且成了真正的奴隸。
我覺得毛澤東時代工人階級的勞動熱情是發自內心的,當然是指大多數人。有一種榮辱感在起作用,是一種精神作用,是集體主義精神、主人公精神在支撐。比如義務勞動,一個班組十幾個人,大家約好某星期天一起去做一次公益勞動,個個爭先恐後。如果有一個人沒有被通知,漏掉了,那他心裏一定會很難受,有一種失落感、歉疚感。他內心想的一定是:下次我一定要多幹點,彌補彌補。因為有這種積極性,所以,當時我所在的車工班十幾個人一商量,主動包下了全廠唯一一個約500平方米禮堂的清潔衛生工作,毎兩個星期的星期天,打掃一次。堅持了許多年,文革中也照常進行。成了做好事的專利。誰說文革時期沒有承包、沒有專利,這就是文革時期的承包和專利。承包做好事,義務勞動搞專利。不過是不要審批的專利。你們說這些人傻不傻?
對比一下現在的情況。現在工人勞動“熱情”也很高,高到每天幹十四、五個小時,高到每個月一天都不休息,高到富士康樓頂上去了。他們如此狂熱為了什麽?與三十年前的那種熱情有什麽區別?怎樣從理論上給予解釋?這個題目就留給大家慢慢討論吧!
謝謝大家!
核工業260廠退休職工:王清泉
2010年8月
附注:
核工業建設幾個重要階段的一些情況
(1)、1951年下半年,法國科學院院長、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約裏奧·居裏(他是居裏夫人的女婿,法國共產黨員)讓從法國回國的中國科學家傳話給毛澤東:請轉告毛澤東,你們要反對核武器,自己就應該先擁有核武器。
(2)、從1955年起中國開始動議研製核武器。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幾經周折最終毛澤東一語定乾坤:“應該盡早試驗”。力主核試驗的陳毅元帥更是放出豪言:“中國人就是要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終於讓意誌戰勝了一切困難。(當時中央最高層12人領小組中有兩人持不同意見)
(3)、1956年,毛澤東對來訪的赫魯曉夫提出,蘇聯能否在製造核武器方麵給中國以援助。當年10月3日,中蘇兩國領導人舉行最高級會議,在會上毛澤東向赫魯曉夫提出:“我們對原子彈、核武器感興趣,今天想同你們商量,希望你們在這方麵對我們有所幫助,使我們有所建樹,總之,我們也想搞這項工業。”
赫魯曉夫每次都是以搞原子彈要花費很多錢,有蘇聯的核保護傘就行了,核武器貯存時間長了,還要變質淘汰,重新投資生產,以中國不必再搞為借口,搪塞過去,沒有同意。
此後,國際形勢發生了急劇性變化,先後發生了波蘭和匈牙利事件,這兩個國家倒戈,不再聽從赫魯曉夫的指揮棒,此時,赫魯曉夫迫切需要中國對他的支持,在其向中國援助尖端技術的問題上,改變了原來的態度,有了鬆動,出現轉機。
中蘇兩國經過多次談判,於1957年10月,中國和蘇聯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此項協議主要內容是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
(4)、1958年,毛澤東論斷:“原子彈就是這麽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那麽好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中國的核工業從此全麵上馬。原子彈正式展開研製。
(5)、蘇聯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的協議,隻執行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出現了大問題。中蘇兩黨出現政治分歧,並進而擴大到國家關係的惡化,赫魯曉夫為了討好美國,在1959年訪美前夕,向中共中央發來一封信,改變了原來協議的承諾,他在信中說蘇聯正與美國、英國進行禁止試驗核武器協議的談判,為了避免談判受到影響,不利於達成協議,蘇聯政府決定兩年內不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赫魯曉夫從美國戴維營回來後,宣揚所謂戴維營精神,於1960年7月16日,蘇聯完全撕毀了協議,蘇聯政府正式照會中國政府,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專家。盡管中國政府一再挽留,此時的赫魯曉夫態度堅決,頭腦發脹,一意孤行,於1960年8月23日,將在我國核工業係統工作的200多名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回國,並且把重要的圖紙資料全部帶走。特別嚴重的是,蘇聯原來援助中國建設的核工廠,有的建設了一半,有的還未完全建成,蘇聯停止向中國提供原來訂購的配套設備。
毛澤東在此嚴峻形勢的壓力下,審時度勢,發出:隻有一條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彈的號召。他又指出: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極好,如果給了,這個帳是很難還的。
(這正是我技校畢業,進入核工業係統的時候。)
(6)、1964年10月16日,中國取得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輝煌成果。(距毛主席說十年搞出原子彈隻過了六年)有意思的是,此時,扼殺中國核工業的赫魯曉夫同時被他的同伴趕下了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標致著中國人終於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7)、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氫彈爆炸成功。中國有了氫彈的消息震驚世界!因為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前蘇聯用了4年零3個月,而當時綜合國力尚屬落後的中國僅用了2年零8個月。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為此大發雷霆,拍著桌子質問為什麽法國的氫彈遲遲搞不出來,而讓中國人搶在前麵。
這次試驗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在核武器發展方麵的又一次飛躍,標誌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8)、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一舉發射升空成功,21時48分進入預定軌道,21時50分傳回了《東方紅》樂曲,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
中國有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9)、1970年第一艘核潛艇底建成下水,1974年交付海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