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江青由田漢之弟田洪介紹,到上海大夏大學旁聽。7月,由田漢等介紹,到陶行知所辦晨更工學團工作,化名李鶴(張淑貞),在滬西郊區小學任音樂代課老師。10月,重新參加共青團,加入左翼教聯。也參加業餘劇團的話劇演出。
1935年3月, 進入電通影業公司,改名藍蘋。6月,藍蘋因主演話劇《娜拉》受到好評。隨後在《自由神》及《都市風光》兩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成為和趙丹齊名的一線明星。而非後來被醜化的‘三流’演員
文筆激昂受魯迅賞識
江青會寫文章,是眾所周知的。倒不是她有天才,而是很善於學習。17歲的江青[李雲鶴],經趙太侔介紹到青島大學做過圖書管理員,月薪三十塊銀元。然而江青並不滿足自已永遠做個圖書管理員,所以,業餘時間常去旁聽,先後聽過許多大師級人物的課,其中就有聞一多,沈從文。江青的文章受到魯迅的賞識,因文識人,與江青有過名義上的師生關糸。
江青是那種能夠很快將想法付諸行動的人,她嚐試在校刊上發表文章。並且很快得到了廣泛好評,也受到鍾情文字的沈從文的賞識,從開始接觸江青,到後來沈從文要求江青,每周都交一篇稿子給他。並且認真給江青講解,修改潤色。江青的寫作能力,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也是後來她在上海報刊上也能頻頻發表文章,並成功闖入文藝圈的重要原因。年青的江青崇拜魯迅。多年以後,江青仍對沈從文讚許不已。
江青在去延安前曾經有過一些很有名氣的文章,詩歌和劇本:如《誰之罪》,《為自由而戰》《拜金丈夫》《催命符》等。對文藝理論方麵也有一定的造詣,較早提出文藝要源於生活,注重生活體驗等。
思想進步參加魯迅葬禮
1936年10 月19 日,魯迅因病去世了。
許廣平首先將魯迅逝世的消息通知了得意弟子胡風,緊接著馮雪峰、宋慶齡也先後趕來吊唁。馮雪峰經與許廣平、周建人、宋慶齡等人商量後作出兩項決定:第一,由內山完造聯係萬國殯儀館承辦出殯事宜;第二,立即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擬出9人名單:蔡元培、馬相伯、宋慶齡、毛澤東、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蕭三。這個名單見報時,除上海一家外國人辦的《上海日日新聞》日文、中文版全文照登外,其他各家報紙都刪去了毛澤東的名字。
得知消息,魯迅的朋友、學生紛紛趕來。他們當中有沈鈞儒、夏丐尊、巴金、趙家壁、孟十還、柯靈等人。其中還有一個後來影響中國的重要人物——江青。
江青出現在魯迅的葬禮上,並非偶然,事實上,江青在上海與魯迅是相識的。魯迅對江青的文章也給予過肯定。但是,現在能夠找到的有關江青與魯迅的交往的資料少之又少。零星的資料多是個別文章的一些轉述。了解這段曆史的人,又不願意把魯迅和江青扯到一起。
江青以學生身分參加魯迅的葬禮,毫不畏懼的出現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
主抓樣板戲創造藝術頂峰
建國後,江青的藝術才華也在“樣板戲”中表現出來。八十年代,當“樣板戲”被打入冷宮禁演的時候,文學大師汪曾祺(現代京劇《沙家浜》的編劇)就說過公道話:“江青對於樣板戲確實是‘抓’了的,而且抓得很具體,從劇本、導演、唱腔、布景、服裝,包括《紅燈記》鐵梅的衣服上的補丁,《沙家浜》沙奶奶家門前的柳樹,事無巨細,一抓到底,限期完成,不許搪塞。
前上海市委書記徐景賢在《十年一夢》中也說:“藝術創作實際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難要求意見一致。 現在回過頭來看,江青的意見也有一些高明之處,因為她畢竟是懂藝術的,應當承認她在戲劇藝術方麵是行家,也會唱京劇,又搞過戲,演過電影,能夠發表一些比較中肯的意見。”
如今,樣板戲超越政治,傳唱至今。並成為校園京劇的重點劇目。
此外,江青一生酷愛讀書,這點和毛澤東相似。而且寫的一手好字。被捕時,身無長物,隻有萬卷藏書。受審時身著一件領口打了補丁的舊棉衣。這就是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