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節大姐、三姐和哥哥一同回介休看望父親,大姐拍下這張照片,隻見89歲的老父親站在高高的梯子上,手裏還拿著一根長棍,在房頂上比劃著什麽。大姐微信上說,父親還要親自上房頂,是他們硬給拽了下來。看著照片中高高在上的父親,讓我又擔心又受怕,同時也為他老當益壯,永不服老的精神和心態所折服,也許就是這種心態,讓他保持著健康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
父親是20多年前退休後從臨汾搬到介休居住的。自五十年代中旬爺爺去世後,奶奶便遊走居住在幾個兒女家中,尤其是以太原、石家莊和北京的四個姑姑家中為主,幫助著把20個孫子、外孫帶大,奶奶是我們家的大功臣。孩子們長大後,姑姑們覺得老家農村生活條件差,所以每隔3-5年,就找借口把奶奶接出去,先在太原的四姑家住幾個月,然後石家莊,北京的倆個姑姑家輪流住一段時間,直到她嚷嚷著非走不可,再把她送到石家莊,太原。這一圈下來2-3年就過去了,直到奶奶快80歲的時候,再也不願意出去了,用她自己的原話是:“我不想死在外邊,讓你們把我(屍體)燒掉。”
奶奶年紀大了,需要有人在身旁陪伴照顧,姑姑們覺得奶奶年輕能幹的時候,給大家幫忙,現在老了,把她留給住在老家的嬸嬸一人,不合情理,照顧老人的事,應該大家分擔。最後商量,六個子女,每人每年陪伴老人兩個月。我們老家離火車站有10之遙,出入不是很方便,剛好五姑父家在車站旁邊的義安鎮有兩間閑置的房子,便決定把奶奶搬到義安鎮,一來方便大家回去探望,也能更好的照顧老人。
當時父親剛從崗位上退了下來,二姑雖也退休,但姑父年老有病,其他幾個還在上班,要每年抽出兩個月回來實屬不易,父親便決定搬回老家陪奶奶,免去其他弟妹的後顧之憂。父親和母親因為工作的關係和其他原因長期分居,習慣了各自獨立,所以這方麵也沒有太大的阻力。
一年多後,當地的一個民營企業聘請父親前去幫忙,並幫助父親蓋起了寬敞的新房,還帶一個不大的院子。當時那個小院是我們全家的中心,奶奶德高望重,除了爸爸他們姊妹六人外,還有二十個孫子外孫,以及二十多個重孫、玄孫都經常回去看望,後來奶奶體力漸弱,經常有一個姑姑,後來變成兩個姑姑輪流陪侍在奶奶身邊,加上老朋友老街坊,以及遠親近鄰,爸爸那裏經常是賓客滿座,笑語盈盈。
2007年夏天,高齡102歲的奶奶去世,昔日熱鬧溫馨的小院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剩下父親孤身一人。哥哥姐姐想接父親回臨汾同住,尤其是家庭觀念濃重,傳統孝順大姐,做了許多動員工作,父親就是不肯。 一年後,在大姐家居住多年,生患癌症的母親去世,大姐便把一門心思放在了父親身上,她想盡辦法,費盡口舌,勸父親搬回去,但越來越固執的父親就是不為所動。這裏是他的家,他在這裏生活了20多年,他喜歡自由自在的在家裏看看書,寫寫文章,和鄉親們說說話聊聊天,更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身體還好,還沒老到不能自立,需要兒女照顧的地步。
無奈的大姐隻好退而求其次,除了經常回去看望,以及父親同意的每年春節和國慶長假期去臨汾與晚輩們團聚外,她總是找借口接父親前去小住,比如家裏有點什麽事啦,或者會見老朋友啦,等等。比如我們回國,本來應該我們前去看望父親,但大姐總是提前把父親接過來,我們離開後,在父親的再三要求下,才肯給他放行,千方百計的想讓父親在她家多住幾日。
就這樣,父親獨自在介休已經住了7年。雖然就他一個人,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那些每天必做的家務活,一樣都不能少。早晨起來,父親就要掃地、拖地、擦桌子,每隔幾天還得清掃院子和大門外的馬路,然後一日三餐,洗菜、做飯、洗鍋,還有洗衣服。有位遠親隔一段時間會來幫父親清洗床單、被子和衣服等,但小件衣服父親總是自己動手,有時沒等他們來,父親已經把該洗的都洗過了。我們曾多次動員父親顧個保姆,幫他料理家務,身邊有個人,我們也放心許多,父親總是不同意:我身體好好的,幹嘛要別人伺候。再說的急了,他會來一句:“誰家要雇人,我還想給別人當保姆呢”。
年邁父親生活興趣仍然很濃,他的院子養了許多花草,澆水施肥,精心護理,家裏一年四季花開不斷。院子裏有兩棵棗樹,每年秋天碩果累累,父親會把一些棗清洗幹淨,噴上白酒,放在罐子裏,做成酒棗,這樣可以保存長一些時間,用以招待來客和家人。如果知道我們要回國,他總會把酒棗留著給我們。父親對他的小院感情深厚,看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他感到很欣慰,小院的風光也會經常會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這裏是兩首父親描寫小院的詩。
小院 棗樹開花滿院香,枝葉迎風舞阿娜。
雀兒多情枝頭叫,海棠從中蝶戀花。
詠白菊 一畦菊花鮮又白,朵朵輕盈向陽開。
陶公采菊東籬下,我自欣賞慰情懷。
每次過年和國慶長假,大姐都要接父親去臨汾和家人團聚,如有侄女外甥女等人開車從太原返回,大姐會電話告知父親在家等候,如沒有順車,大姐便會專門找車去接一趟。父親不願意麻煩人,有好幾次在沒有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自己坐火車去了臨汾,到站後,才打電話讓家人去接。有一次下錯了站,前去接他的外甥女在車站轉了幾圈也找不到,電話詢問,他說:我就在車站前麵的電線杆下麵,外甥女看了半天,那有什麽電線杆呀,這時父親才意識到自己提前一站下了車,他不讓外甥女過去接,自己又坐上小巴才來到臨汾。我聽了這件事心裏都怕,過年過節都是交通的高峰期,人山人海的,八十多歲的老頭了,萬一碰一下摔壞了怎麽辦。父親卻滿不在乎地說:沒事,我每次上車,都有好心人給我讓座,擠不著。大姐有了幾次教訓,以後不論有沒有順車,都會告訴父親有順車,以免不服老的父親再去擠火車。
今年端午,哥姐們回介休,父親說院子東邊堆放雜物的小庫房有些漏水,需要在屋頂加放兩片石棉瓦。石棉瓦買回來後,任憑哥哥姐姐怎麽勸說,父親非要自己登上梯子,觀察屋頂的情況,以確定放置石棉瓦的位置, 哥姐無奈,隻好小心翼翼扶著他。父親身手還算敏捷,穩穩當當地登上5節高的梯子, 還用棍子測量房頂的寬度,大姐趁機拍下了幾張照片。放石棉瓦並沒有想象的那麽簡單,需要有人登上頂部,將舊的瓦揭開,把新瓦放在下麵。這是個簡易房子,屋頂上不能承重,隻能站在窄窄的後牆上才能操作。父親好像忘記了自己是個89歲的老人,把梯子移到院牆邊,乘人不注意就往上爬,大姐他們嚇壞了,硬把他給拽了下來,父親不服氣,滿臉不悅:我知道怎麽做,你們不懂。大姐趕緊好言安慰:是,是,是,我們不懂,你知道怎麽做,你給咱們指揮就好了。最後在父親指揮下,哥哥小心翼翼地登上院牆,姐姐她們在另一邊幫忙,費了好大周折,才把新瓦放了上去。
不知道是父親健康的身體使得他心理年輕,從不言老,還是他年輕的心態使得他身體健康。89歲的父親除了膝關節疼痛,走路有些不便,以及聽力有所下降外,其他一切良好,沒有高血壓,沒有高血脂,也沒有糖尿病。幾年前去體檢時,醫生驚奇的說,父親的心髒可以和年輕人媲美。離休幹部每年都有一次免費體檢,父親很少前去,隻有在哥哥姐姐們費盡嘴皮勸說後,才會偶爾檢查一次。他說他知道自己的情況,飲食合理,心理健康,勞逸適度,身體不會有什麽大毛病。如果別人在勸,他會說:要是真得了癌症,查出來又能怎麽樣,還不如這麽快快樂樂的活著。
父親的思維還是那麽敏捷,記憶力還是那麽好,年輕時侯經曆的那些事情,他仍然記憶猶新,讓我們下一代都感到自愧不如。父親每天讀書看報,摘抄筆記,寫讀書心得,寫回憶錄,寫家史,寫社會現象感觀,並把寫的文章整理成冊,至此父親已自費印刷了六本書,送給家人和朋友閱讀。目前父親又寫了不少文章,準備今年底再出一本新書。父親孜孜不倦,耕筆不綴的精神,不僅豐富了他的老年生活,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家族史記和寶貴的精神財富。父親的一些文章還被他工作過的單位和縣檔案館收集保存。
我欽佩父親這種永不言老的精神,樂觀豁達的心態,以及學無止境的追求。我們家有長壽基因,八十九歲對父親來說,正是生命的金秋時節,希望他能永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生活著。父親的健康長壽,是我們全家人的最大幸福
父親,我們永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