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2日)
6月10日下午2點47分,我的第二個外孫女Olessya在溫哥華婦產醫院順利出生,體重五磅7盎司,身長51cm,頭圍33.5cm,體重雖然輕了一點,但和姐姐一樣,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粉嘟嘟的,像天使一般聖潔可愛,像美玉一樣純淨無瑕,又一個perfect girl。
不過,她從媽媽妊辰開始到出生的這段時期一點都不平靜,而且是驚險不斷,讓媽媽吃了不少苦,全家人受了不少驚嚇。
去年十月女兒發現自己懷孕的時候,她正在中國探親,三個星期後,她同在澳門出差的女婿一起到韓國旅遊。在韓國,好像每家餐館的餐前菜,都是幾碟紅色泡菜,女兒本來挺喜歡吃韓國泡菜的,還時不時買回來,自己做菜吃,但是架不住頓頓都吃,又值懷孕反應期間,一下子開始厭惡韓國飲食,而且恨屋及烏,反感一切紅顏色的食品,包括Spaghtti sauce 和她摯愛的雞蛋西紅柿麵條。
女兒這次孕辰的反應也特別大,惡心、嘔吐,乏力,食欲不好,懷孕三個月後症狀也未減輕,一直服用抗孕辰反應的藥物,有時上夜班忘了服藥,第二天馬上就出現不適。7個多月的時候,出現不規律的宮縮,比一般假宮縮持續時間長,頻率也比較高,讓人很是擔心。懷孕八個月的一天,她和同事正在忙著處理一個重病人,她突然感到不適,伴有較強的宮縮,不由自主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臉色蒼白,頭出冷汗,把同事和經理嚇壞了,讓她坐出租車回家,婦產醫生也建議她臥床休息觀察。女兒原計劃提起一個月休產假,結果不得不提前兩個月就開始休息。
由於女兒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隻有5磅,屬低體重新生兒,所以這次懷孕不久,就被介紹給婦產專科醫生,定期做B超,檢測胎兒發育情況,並於3個月後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以期增加胎盤血流量,使胎兒得到足夠的營養。開始胎兒一切尚好,後來發現孩子生長速度逐漸放緩,體重從原來的中等水平,下降到20%,後來又降到最低的10%。8個月的時候,胎兒還是頭朝上,醫生告訴女兒,糾正胎位最好的辦法是進行腹外倒轉,由於操作是可能引起早產,一般是在妊辰36周才能進行,在此期間可試著用體位來糾正,平躺在地毯上,把臀部抬高30度,每天15分鍾。女兒的一位白人同事對中醫特別感興趣,自費學習了針灸,並考取了執照,她告訴女兒,用艾卷灸腳趾外側的至陰穴,連續兩周,百分之百的有效。可憐女兒連體位帶艾灸折騰了兩個星期,衣服上及家裏到處都是艾蒿味,一點作用也沒有。
女兒的體外轉胎術安排在36周的早晨8點45分,這是女兒的最後一次機會,她和醫生商量過,如果轉不過來,為了孩子的安全,她願意剖腹產。由於體外轉胎是一個比較成熟安全的治療方法,引起早產的可能性很低,我們都沒有太重視,女兒也不願意耽誤我們上班,自己一個人開車前往婦產醫院。
早晨九點我離家上班前,還向女婿詢問情況,說是一切尚好,九點半到達公司,就聽到女婿的留言,說女兒馬上要做剖腹產,他正在趕往醫院的路上。我心裏一驚,馬上電話女婿詢問情況,撥了幾次都沒人接,試著打給女兒,還通了,可她隻說了聲:沒事,就斷了訊號。我心裏著急,不知所措,同事Maureen說她有車,可以馬上送我去婦幼醫院。急忙去經理室請假,話還沒說完,Maureen走了進來,說女兒來電話。她知道我著急,擅自幫我接了電話。
電話中,女兒給我講述了剛才驚心動魄的一幕。
體外轉動胎位需要兩位醫生互相配合,房間裏還有一個B超技師和兩位護士,主治醫生一邊做術前準備,一邊和女兒聊天,她說轉位時促發產程的幾率很小,她這麽多年隻見過一例,但成功率也沒有書上說的那麽高,以她的經驗,大約隻有30%多,然後又安慰說女兒腹內的胎兒比較小,轉胎比較容易一些。操作開始後,大約隻用了4-5分鍾的時間,胎位就順利的轉了過來,大家都很高興,主治醫師更是喜出望外,“Congratula···”,話還沒有說完,“嘟嘟嘟嘟嘟···”,監護儀的警報器就響了起來,原來胎兒的心跳停止了,此時從外邊有又來幾個人,大家忙做一團,醫生馬上聯係手術室,要急診剖腹產,又電話通知女婿,說時遲,那時快,這邊已有人給女兒插上了氧氣,脫掉了衣服,為手術做準備。正當人們推著女兒準備出房門的時候,突然“怦、怦,怦”,胎兒又有了心跳,雖然很慢,但堅定有力,就像一位出生入死、英勇善戰的勇士榮譽歸來。大家先是怔了一下,很快就如釋重負,露出了笑容,有人問醫生要不要取消手術計劃,醫生說再等等。胎兒的心律,由慢變快,漸漸達到了每分鍾130次以上,恢複到正常。從胎心消失到恢複正常也不過不到10分鍾的時間,胎兒卻經曆了一場生死攸關的驚險曆程。
女婿趕到醫院時,暴風雨已經過去,女兒在醫院留診觀察兩小時後,平安回家。
胎位雖然轉過來了,女兒免去了剖腹產的劫難,但由於胎兒小,醫生建議38周後人工催產,孩子在體外發育的會更快一些。剖腹產定在6月14日,38周的第一天進行。6月9晚上,女兒出現有規律的宮縮,次日早晨7點多前往婦產醫院。醫生做了腰部麻醉,這樣可以避免分娩宮縮時產生的劇疼,但同時也會延長產程。這裏的醫療條件確實很好,每個產婦都有單獨的房間,專門的護士監測產程,醫生也會不時地過來詢問進展,分娩的時候,家人也可以陪在旁邊,給產婦打氣助威。下午2點多,女兒宮口開全,我站在女兒的一側,遵照醫生的囑咐,宮縮女兒使勁的時候,扶著女兒的腿,向反方向推,也算是助了女兒“一臂之力”。
記得我們在醫院實習的時候,以及我生女兒的時候,助產士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用手使勁護住外陰,以防分娩的時候將會陰撕裂,這是一個費力又耗時的活,一天3-4個下來,累的胳膊都抬不起來。如果實在不行,醫生會進行側切,這樣傷口整齊,容易愈合。這是30多年前的黃曆了,不知現在國內規矩變了沒有。加拿大助產士好像就沒有這項職責,醫生也不做側切,任由會陰隨意撕裂。女兒兩次都有損傷,回家後吃鎮痛藥,每天衝洗,還要坐中空的椅墊,以減少疼痛,10多天以後才能痊愈,非常受罪。
女兒這次的產程並不長,從宮口開全到胎頭大部分頭外漏不過半小時左右,可能是女兒過於疲勞,加上從早晨起來就沒有進食,有些力不從心,後來的幾次宮縮進展不明顯,醫生說要用抬頭吸引器,女兒一聽著了急,借下一次宮縮的機會,使出全身的力氣拚命一搏,胎頭順利娩出,醫生麻利的把圍在嬰兒頸部的臍帶繞開,輕轉頭部,嬰兒的身體隨之脫穎而出,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Olessya便迫不及待的發出了她在人間的第一次呐喊,清脆的嬰兒哭啼聲在房間裏蕩洋,那是人間最美妙、最動人的旋律,此時我的心中除了喜悅,還是喜悅。
可愛的Olessya幾經波折,終於平安降臨人世,降臨到我們家中,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我們給她取中文名子沁珝,沁是隨姐姐名字中間的字,珝是美玉的意思。沁珝,我們一定會盡我們所能愛護你,保護你,培育你,衷心地希望你能健健康康的成長,幸福歡樂的生活。
最後來一張姐妹花的合照
小嬰兒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