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人生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正文

愛麗絲(2)

(2013-03-02 16:34:04) 下一個

一個把辛苦養大的兒子送給前夫的人


女兒給我講述了小劉的故事。

小劉生於北京,八歲那年,父母離異,小劉判給父親,和奶奶、爸爸一起生活,她非常想念媽媽,但奶奶和父親不允許她們見麵。小劉的媽媽住在北京的另一頭,經常會大老遠地跑過來,趁女兒放學的時候,見一見女兒,給女兒買點好吃的。不幸此事讓奶奶知道了,一天,奶奶領著叔叔趁母女相見的時候,當著孩子,把媽媽打了一頓,並開始監督小劉上下學,從此她再沒有見到過自己的母親。當時小劉非常痛苦,但又不敢違抗奶奶的意願。後來父親再婚,全家移民加拿大,小劉和母親徹底失去了聯係。繼母生了孩子後,父親的重心逐漸偏移,加上他還要忙於工作和全家的生計,無瑕顧及其他。小劉覺得自己在家裏是個多餘的人,非常孤單和無奈。從中學起,她就開始一邊上學一邊打工,大學的學費也都是自己貸款而來,基本上沒有伸手向家裏要錢。這次畢業典禮,她告訴了父親和繼母,他們沒有說要來,小劉也沒有刻意要求。

我非常同情小劉的遭遇,為了避免看到別人一家一夥的熱熱鬧鬧,小劉的心靈再受到傷害,我們把小劉和女兒一樣對待,讓她和我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照相,買鮮花的時候也是兩個孩子一人一束,最後又把她送回到多倫多。

同樣是離異家庭的孩子,為什麽境遇會如此的不同,我覺得與兩個國家的育兒觀念和養老製度不同有關。

中國古來就有養兒防老之說,人們往往把兒女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我生了你,養了你,你就應該聽我的話。當兒女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往往是以自己的利益為重。這點在夫妻離異後更加明顯,一些家長把孩子變成自己發泄私欲的工具,為了報複對方,懲罰對方,不讓對方探視,不讓孩子與親生父親或者親生母親見麵,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和這種做法對兒童心理上造成的傷害。

西方國家有完善的養老製度,在經濟上,政府有養老金,一般不需要兒女為自己出錢。在體力上,老人健康的時候都是自己單獨居住,不能自理後則會在養老院裏度過晚年。周末或者過年過節的時候,兒女們會去看望,或者把老人接回家過節,但不需要床前床後地照顧護理。這種體製導致了一些家庭不願意生養孩子,但是一旦他們決定要小孩,不論是自己親生的,還是領養的,就會把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會以怎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主要目標,很少做出傷害兒童心理的事情來。

現在的小劉已經走出了童年那些不快,組建了溫暖的家庭,並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幾年前她通過互聯網,幾經周折,找到了失散十多年的媽媽,結婚的時候,她和愛人一起去了北京,母親給她舉辦了一個非常隆重的婚禮。

愛麗絲的兒子喬丹從當地一所技術學院畢業後,成了一名專業的管道修理工。“他的工資比我還高”,愛麗絲高興地對我說。

兒子工作後,愛麗絲沒了負擔,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兩年前,她結識了現在的男友,他們情趣相投,有著共同的愛好,經常一起外出爬山遠足,一起學跳舞,還時不時地到美國邊界的賭場小賭上一把,過一個愉快的長周末。他們也不忘回饋社會,時常參加一些社區的義工活動。

“下月我要和男友到夏威夷去度假”,幾天前愛麗絲興奮地告訴我:“過了聖誕節的高峰期,機票和旅店都便宜了好多”。

看著她滿臉幸福的樣子,我也由衷地為她,為這位大度無私的母親而感到高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