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博客

終於走到這裏:隻有一張桌子,一杯咖啡,一個人
正文

你“拎得清“嗎

(2007-05-14 17:58:08) 下一個

“拎得清“是一句上海話,說的是一個人對周圍細微變化的 reaction 之準確和到位。

在眾多讚揚人聰明程度的詞語中,我認為,“拎得清“算是排行最高的評價之一。如果上海人說一個人“拎得清“,那麽這個人是絕頂聰明的,如果說一個人“拎不清“,那麽這個人幾乎就是異類了。 從前公司裏有個朋友是工程師,他有一天完成新的項目之後,按規定給當時的 Director 和 VP 送了個 Email ,同時還 Copy 給其他相關人士。結果, VP 在給 Loop 中的所有人回信時,偏偏 Delete 掉 Director 的名字。我的朋友立即 Sense 到這個細節,就對我說,看來這個 Director 要出事了。果然沒有幾天,那個 Director 就辭職了。從這個事情上來判斷,我的朋友在其他方麵一定也“拎得清“,是個非常 Street smart 的人呢。

人有知覺的先後,也有反應的快慢。有的人先知先覺,大家用“智慧“來形容。有的人後知後覺,大家用“遲鈍“來形容。還有一些人木知木覺,大家用“愚蠢”來形容。除了知覺,反應的快和慢也可以用來衡量一個人敏捷的程度。反應快不見得一定是好事情,但是反應慢幾乎一定是個問題。比方說我剛工作的時候,反應很快卻經常出錯,老板對我的評語就是手比腦子快。但是,比起腦子好而手腳蹉跎反應遲鈍的人來,我這樣的小職員好像更受歡迎。如果說聰明是理解的能力,敏捷是反應的能力,那麽,兩者加在一起等同於“拎得清“。

一般來說,有效的交流,大概有如下幾個步驟:首先,要很準確地理解別人在說什麽,台麵上的話語和台下的意思是否一致,“潛台詞“又是什麽?有人喜歡用“是“表達“否“,有的人往往用“貶“進行“褒”,看你能不能準確地 Interpret 他的意思 。其次,要迅速決定自己最合適的反應,是微笑還是憤怒,是附和還是異議,是置之不理還是心領神會。有時候,一言不發也可以表達很多的意思,有時候,一堆廢話就是為了什麽都不說。最後,還要明白反應之後的效果以及可行的策略,如果你不小心搞到別人生氣了,該如何彌補?如果你買了關子之後將來又要如何跟進? 上述三者能夠一氣嗬成自然天成的就是“拎得清“。

我剛入職場的時候,常常做些“拎不清“的事情,主要原因是搞不清狀況,又不太明白周圍人扮演的角色。後來雖然逐漸學會正確應對,可惜偶然還會幹一兩件蠢事。去年四月份左右,老板找我,主要是告訴我加薪的決定。我那個時候正在做私人的 Tax return, 因為前一年執行了 Stock options ,結果欠稅無數。聽到加薪的消息,我想著自己的稅又要增加了,居然神經搭錯地說了一句:我其實不需要錢。老板聽了莫名其妙,不知道如何回答。雖然最後還是加了薪,老板的疑慮卻一直存在,覺得我很快就會離開,讓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心力來解釋。其實,這種場合說一聲“謝謝”就夠了,言盡於此。

我後來發現很多“拎不清”的事情除了一個人的領悟力不足之外,很可能和思維的單向發展有關,如果你說話辦事,老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廂情願,怎麽能夠搞清楚周圍的狀況呢?怎麽能夠將自己的意思用別人也可以理解的方式傳達清楚呢?世界上的很多變化畢竟不是以一個人的自我意誌為轉移的。所謂“傾聽“和“理解“的本事正是通向“拎得清“的關鍵。

對有的人來說,“拎得清“是天生具備的特點,像當年開中國茶館的阿慶嫂。對其他的人而言,“拎得清“也可能是環境所迫。而大數人,“拎得清“往往需要後天訓練才可以修煉成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悉采心 回複 悄悄話 蚤,我真的“拎不清”了,腦袋沉沉的,就過來呆上一會兒……下周會回國看看,多年在外,回去後會更“拎不清”吧。

dendis 回複 悄悄話 聽見上海話總是很親切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