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忍方為大丈夫

(2009-09-06 04:52:45) 下一個
能忍方為大丈夫



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

,得一切智,可謂明矣。’



本章解釋什麽叫‘力’?什麽叫‘明’?



‘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有一位隨佛出家的弟子,請問釋迦牟尼佛,什麽是最有力量的?什麽是最光明的?



‘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釋迦牟尼佛告訴這位弟子:能夠忍辱,是最有力的。說到忍辱,有三種意義:



耐怨害忍:對於人家的嗔怒、謾罵、惡打、傷害……種種人事上的迫害、阻難的逆境,我們都能夠任勞任怨,忍耐而不生起惱怒心來;另一方麵,要是人家恭敬、恭維我們,甚至以各種上好的東西供養我

們,在名聞利養的順境當中,我們麵對著一切外境都能夠忍受,不為它所誘惑,不生起驕慢心,這種是觀人而忍──觀察人際關係而忍受譏、毀、讚、譽,所以稱為耐怨害忍。



安受苦忍:對於生理上的饑渴、衰老、生病,以及自然界的寒熱、風雨所帶來的種種痛苦,我們都能夠忍受下來,而不會退卻學佛的初衷,堅持修行不放逸,這種是觀法而忍──觀察諸法的無常相而忍受

痛苦,所以稱為安受苦忍。



諦察法忍:對於佛法的特色──緣起性空的道理,我們必須用心去觀察它,體會它,把心中對人、事、物的執著,都能夠放下來,這就是觀空而忍──觀察諸法的實相,也就是空相,本來就是沒有實性可得

的,把它融化於日常生活當中,認清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心中坦蕩蕩的,不去執取任何事物,不為外境所轉而失去了心理的平衡,所以稱為諦察法忍。



在這裏,我要提醒大家,忍辱,不是把我們內心的不愉快壓抑住,要是硬著把它壓在心底,這樣子的忍,是有限度的,到了有一天,忍受不了,爆發起來,就好像山洪瀑瀉,不可收拾的。在佛教裏麵,

有一句話,叫做以智導情,也就是以智慧來疏導我們的感情(情緒(,當我們為了某一件不愉快的事,心理不平衡的時候,如果多憶念佛陀教導我們的道理,這樣心情開朗了,那裏還會鬧情緒,所以說

,我們修忍辱,必須坦然地接受、化解逆緣,千萬不可以抱著壓抑的態度。



說到忍辱,有什麽好處?我這裏引證一首〈忍耐歌〉來加以說明,這首歌的作者是台灣新竹福嚴佛學院的院長真華法師,歌詞是:



忍、忍、徐徐忍!耐、耐、慢慢耐!

能忍能耐心安泰,不忍不耐生禍害!

忍辱原是福之本,嗔怒則是慧之礙。

欲求福慧兩足尊,第一妙法是忍耐!



依中國的文字結構來看,忍,從刃從心,就是在心上插了一把刀,那是很痛苦的。世間的事,有許多是我們忍不下去的,但是,忍不下去也得忍,所以,真華法師就勸我們要忍耐。



‘忍,忍,徐徐忍’,世間好多的事情,我們沒辦法忍,但是你要忍。上麵說到要‘耐怨害忍’,就是那些怨家故意來誣害我們,或者外界的環境、氣候,甚至種種的境界,會造成我們痛苦的,我們都要忍

。忍啊,忍啊,徐徐忍!我們一下子學不來,慢慢地學著忍,有一天你就忍得來了。



‘耐,耐,慢慢耐’,作者把忍和耐拆開,那是歌詞對稱的寫作技巧。耐啊,耐啊!你要慢慢地耐啊!總而言之,是勸告我們:當不好的境界出現時,你要忍耐,要慢慢地學著忍耐。



那末,假如不能忍、不能耐,又會有怎麽樣的結果?能夠忍耐,又有什麽好處?作者告訴我們,你能夠忍,能夠耐,就會‘心安泰’,你的心情,就感覺得輕鬆、平安;就感覺得世間很太平,沒有事的。

反過來說,你不能夠忍、不能夠耐,就會生起種種的禍害,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小小的事情,不能夠忍耐的話,往往會演變為大問題來,搞亂了我們的計劃。



在我們家鄉過年的時候貼春聯,總是在大門上貼著:‘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的對聯。你希望快樂的話,不要太貪心,要能夠知足;你能夠忍耐,就會得到平安。談到忍,就要學習佛菩薩的精神,要‘難忍

能忍’,一般人不能忍受的,你一定要忍下去,為什麽?因為你跟別人不一樣,你是要學佛的,不學‘難忍能忍’的功夫,怎能行忍辱波羅蜜呢!



‘忍辱原是福之本,嗔怒則是慧之礙’,作者進一步再告訴我們,我們要求福,福從那兒來呢?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雖然有八福田可以讓我們種福,但是,你能夠忍耐,也同樣可以種福,得到福報的

。我曾經看到《弘一大師傳》中記載:有一次,弘一大師為青年開示,他教導青年要能‘吃虧’。吃虧,就是本來我不應該受的苦難,或者受了委曲,能夠默默地吞忍了下來,不與人家計較,這樣我們雖

然吃虧,身心卻很泰然,心廣體胖,這也是一種福呀!



曾經有一位古人告訴我們,什麽叫做君子?什麽叫做小人?我也不知道,不過,我感覺得,你能夠吃虧,就是一個君子,你就有福。反過來說,你要是處處貪便宜,想占有別人的東西,給人家吃虧,就

是小人。



古時候有一個賢人,當他臨終的時候,兒孫圍繞在他身旁,希望他留下遺訓,指導為人處世之道,他說:‘我也沒有什麽好講的,隻有兩個字告訴你們:“吃虧”!我死了以後,你們和人家交往,就抱著這

樣的態度,便宜給人家占好了。’可見吃虧,是我們待人接物所必須具備的態度,也是我們種福的根本。



所以,真華法師在這首歌中,非常強調忍耐,認為‘忍耐原是福之本’,你要求福,就必須忍耐、吃虧。反過來說,你不能忍辱,動不動就發脾氣、動肝火,不僅是把自己的健康弄跨了,而且,‘嗔怒則是

慧之礙’,你想要得到智慧,就必須心平氣和地麵對一切境界,不然的話,你要是常常動無名,所有的功德都被無名火燒光了,你的智慧就受到阻礙。佛教中有兩句名言:‘嗔是無名火,能燒功德林’,不

論你有多大的功德,不論你的功勞有多大,假使你的脾氣大,動不動就‘怒發衝冠’,你所有的功德都會被燒光的,這一點,希望在座的善友能夠互相勉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