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打電話,請女兒去玩。
我說你先和我一起把衣服疊完,然後我開車送你。
她說,那我找媽媽送我。自己跑到樓下看電視。
我疊完衣服,看她在樓下看電視,就說我送你。
上了車,我說,我要先開去麥當勞,再送你去同學家。
她說不餓,可以把她放同學家,我自己去麥當勞。
我說,你不餓也要和我去,因為我有話要和你說。
以下是我的話:我疊的是你的衣服,你已經到了能疊衣服的年齡。我沒要求你自己疊,而是和你一起疊,因為我要培養你得責任感,能做完的事盡量做完。但是,你看到我疊衣服,自己就下去看電視,我的心裏感到很受傷害。我們現在照顧你,有一天老了,說不定需要你照顧我們,遇事,一定要想到別人的感受,不管是媽媽爸爸還是小朋友。
她哭得很厲害,聽不進我的話,非常委屈地問為什麽。到了麥當勞拒絕下車。
我說,我就是要你認識到,你做的士錯誤的。
我買了外賣,和她一起坐在車裏。那一刻我的心裏真的非常非常沮喪。
今天我還在反複想這件事,我可能對孩子OVERREACT了。孩子生長在如此缺乏榜樣的家庭,我怎麽能期望她會做得更好呢?
她真的做的很好了。
從另一方麵講,她從小被訓斥,挨了罵獨自躲在牆角哭,從來沒有發泄過自己的不滿。幾天能夠爆發出來,難道不是我教育的成功嗎?
對錯到真是小事了,起碼她會大聲哭,會問為什麽,會發泄心中的不滿。
上一次她哭,是兩三個星期前,她自己在房間裏抹淚,我說,給我一個HUG,她不理我。
那一刻,我的心也她一起流淚。
-- It is very helpful for me as a parent. 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也不會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Most of the time (my kids are still very small) when it happens, I am upset too because they did not listen then got them in trouble. I am struggling with my own frustration while trying to comfort them.
There is no manual for being a parent, and each child is different. We are all learning.
窮則思變, if I were in your situation, I am not sure I could do better than you have done. You are doing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 debriefing,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it did not work/did work and what you could do to improve.
Most importantly, I can tell you love your daughter very much. I am sure your daughter knows it too.
其實疊衣服會有印子,穿起來不好看。上衣褲子盡量掛起來,像店裏一樣。 內衣襪子不用疊。
are you a stepfather? Tyrant!
我的孩子從高中起就負責全家星期五的做飯和每個星期打掃衛生,沒條件可講。可能每家風格不同。
其實你是占領道德高地後去判斷她。
疊衣服這種事,就是自己幹。
非常禮貌地告訴她要自己疊。一旦她認識到是她的事情就好了。
幹了就鼓勵,但是那種類似同事之間的鼓勵,因為她本來就是做的自己的事情。
事先約定好,不幹就take away privileges. 也要很友好禮貌,不要去討論道理。
我的個人建議是,除了自己做好榜樣外,對於類似這樣孩子不願意勞動的問題,可以找個適當的時機和她商量,在孩子的充分同意之下,訂立一些“平等條約”,例如從下次開始孩子做到自己疊衣服,而爸爸媽媽則答應為孩子做到什麽什麽(比方說每月帶孩子上公園玩兒)。在孩子疊好了衣服時,及時給予口頭的讚揚。
孩子小時候被訓斥,確實已經給她的內在留下了不少的陰影。按照心理學界的說法,這些陰影,這些積壓進潛意識的負麵情緒和信念,可能會在一個潛在的層麵上,一直影響到她的整個一生,除非能有機會係統而技巧地被引導發泄掉。
這次孩子對爸爸所要求的抵觸情緒,也可能與上述這些陰影有某種關聯。建議博主也可以找適當的時機,從交心般的詢問開始,引導孩子說出她心底裏的原因,以及原因背後的原因。。。有時候,如果一直追索上去,最終可以找到孩子最初的受傷根源(可能會是在更小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孩子可能會痛哭,會把心底裏最深的傷害情緒發泄出來。那,就成功了。
下麵是一些摘錄:
——————————
2. 當孩子溺水時,不是教他遊泳的好時機。溺水的孩子需要的是及時拉一把,因為他沒有餘力去學習。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也不會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隻有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快速幫孩子穩定情緒,進而能跟孩子講道理。給予同理心與了解,能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消散情緒,並因此對父母產生信賴感。
9. 回答問題背後的真正問題。孩子常常是透過疑問句做某些關係的探索,與父母迂回的溝通。許多問題其實本身意義不大,重點是問題背後孩子真正想說明的是什麽?了解問題背後那個問問題的孩子,他當下內心的可能疑慮是什麽?可能會有更重要的發現。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4603/201502/2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