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說我問他那個副官,因為他會中國話,我們倆就聊天。在這,他說是,哎呦,他說你們這個那什麽,這個,在這,他說彭副總司令,呦,我才知道由這他跟我說,說,原來拉這首長是彭副總司令。
解說:劉祥還記得到朝鮮的第二天早上,早飯是他熬的一鍋粥和自帶的罐頭,彭老總和他們一起吃的。
劉祥:那米全是自己帶,米袋子、有餅幹、還有罐頭,就在路上全在車後邊放著,他就說節省點吃,等後來再,後來才什麽呢。說小劉,我說,那時候一開始去,他說你知道吧,我為什麽讓你節約點吃啊,準備咱們上山啊上山吃啊,準備搞不好那就是打遊擊的。
陳曉楠:彭德懷因為指揮朝鮮戰爭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斯大林就曾經稱讚他是“當代天才軍事家”。在中國人民誌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攻入漢城之後,據說有人發現在已經撤離的美軍的辦公室裏,有人這樣寫著,“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向中共軍指揮官致敬”。
解說:1950年10月21日,彭德懷到達朝鮮的第三天他與金日成交換了意見,彭德懷了解了當時北朝鮮的戰局,情況遠比他在國內時知道的還要嚴峻。
劉祥:原來我們考慮什麽,朝鮮人民軍還有一道防線,它在前麵我們誌願軍可以打,到了那是,人民軍根本都沒有防線,敵人就是整班地整排地整連地嗚嗚地,人家沿著公路那麽,好處是朝鮮地形淨是山地,那什麽,如果要是跟咱們河北大平原似的,我們也就沒有辦法了,叫敵人一發現是吧,我和彭總沒有槍,就兩個警衛員有兩個槍,那還得了啊。
解說:楊鳳安回憶起他和彭老總同乘一輛吉普車,在大軍行動之前孤身突入朝鮮的往事,至今仍感慨不已。楊鳳安記得,彭老總在了解了朝鮮戰局之後電告中央,改變了原來擬定的作戰方針。
楊鳳安:所以彭總改變了戰略方針,就是分突前麵敵人,就是它敵人進來咱們把它分突,一塊塊地把它殲滅。第一次戰役是一個伏擊性的遭遇戰,所以溫井和什麽一打,把那個敵人的後邊部隊一個加強營,還有敵人的一個炮兵,給它殲滅了以後,前邊那個它都蒙了。稀裏糊塗,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所以這個敵人說是兵從天降,在這,敵人就趕快收縮,我們就是邊追邊殲。最後三十九軍在雲山把敵人的一個,敵人一個最有名的就是騎兵一師,一個團基本上給它殲滅了。
解說: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誌願軍的主力沒有暴露,彭德懷指揮部隊停止追擊,向後撤退,誘敵深入。
楊鳳安:這一次戰役彭老總是下了很大決心,把敵人打得特狠。這一次第二次戰役我們是用了兩個軍,向敵人縱深穿插,戰役戰術穿插把敵人插亂,是不是。所以第二次戰役是三十八軍,在三所裏龍源裏,在那盯著敵人和個釘子一樣,和敵人相隔也就是一公裏,南北。一直沒有打通沒有什麽?這次把敵人殲滅了是,第二次戰役東西兩線殲滅敵人三萬六千多人,這三萬六千多人大部分是美國人。土耳其旅傷亡過半,其他的都是美國第二師,第二師基本上打垮了,第一師也打得什麽,所以這一次把它打疼了,它一下子就撤到了三八線以南。
解說:據當時在誌願軍總部擔任作戰參謀的趙南起回憶,第二次戰役將聯合國軍趕到三八線以南,這種戰績連毛主席也沒有想到。此時,彭德懷希望暫停修整,但毛澤東從政治上考慮要求彭德懷打過三八線。
楊鳳安:第三次戰役實際上比較勉強,但是又不得不打,打了以後所以向西前進,能進多遠進多遠,結果一打的時候,它這個敵人這個部署犯了錯誤,它把那個什麽,那個南朝鮮的那個部隊,布置在第一線,美軍在第二線。結果這麽一打呀,那個南朝鮮的軍隊是丟槍大炮,都丟了,都往回那什麽,他們往回這麽一亂,美國也沒辦法了也打不了了,都也隨著下去了,就下去了,所以我們打到了,解放了漢城,打到了37度線、水源一線。
解說:誌願軍三戰三捷消息傳回國內,老百姓歡欣鼓舞,很多人都以為,距離把聯合國軍徹底趕下海去的日子不遠了。
楊鳳安:高明就是彭老總在這裏,他是運籌帷幄、真是決勝千裏。馬上停止追擊,在這個時候為什麽呢?有很多本國的上層領導,那什麽呢,就是說這美帝國主義沒有了不起的,那麽一打就什麽了。實際上呢,那個時候美國海空軍優勢,人家沒有受什麽損失,美國的主力也還很什麽,你不可能打到什麽去。所以彭老總這個時候決定停下來,他判斷敵人,它是有計劃地撤退了,撤退到來個第二次大田大丘防線,再在你這個後方一登陸,在這個時候,如果是我們真正打下去以後,敵人一登陸,我們比朝鮮人民軍那時候失敗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