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爾生活散記

5年多的蒙特利爾生活,使我在內心深處有了對魁北克的歸屬認同感。我將對它的愛通過一個個漢字表達出來,將自己生命中一段最燦爛,也是最艱難的時光記錄下來。回頭看時,都是自己人生寶貴的財富。
正文

帶著內疚的快感吃普丁

(2009-08-17 20:48:23) 下一個

帶著內疚的快感吃普丁

幾乎每一個呆在魁北克的新移民,都會被本地人問過相同的一個問題:你喜歡吃 Poutine 嗎?

Poutine 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中文名字。其實這個詞和俄羅斯前總統普金名字的拚寫是一樣的,可我們也不能說喜歡吃普金啊,且按音譯稱它:普丁。

什麽是普丁?這是上世紀 50 年代在魁北克發明的一種小吃。據說 一名卡車司機在餐館吃飯時,要求店主將桌上的小塊奶酪與他剛點的薯條混在一起。店主覺得他的要求很不可思議,便說了一句: "Ca va faire une maudite poutine" ( 法語,意思是:那要弄得一團糟啊 ) 。後來人們就把 這道食品命名為 “Poutine” ,在法語俚語中有 “ 混合,雜燴 ” 的意思。經過這麽多年的演化,現在我們常吃的這種, 就是在香脆鬆軟的薯條 (French fries) 上麵,加上帶鹹味的碎奶酪( Salty Cheese Curds ),再淋上熱乎乎香濃的肉汁 (Gravy) ,就成了一大碗香噴噴的普丁了。

以前隻知道薯條是要沾著蕃茄醬吃的,來到加拿大後,還看到有人拿它沾著冰淇淋吃,而這普丁則又是一種吃薯條的新方法。

我個人口味重,任何香濃的東西都合吾意。新做出來的普丁是口感最好的時候,因為那時薯條還夠爽脆,奶酪在肉汁的包裹下欲融未融很有嚼頭,用叉子一舀,濃鬱的奶酪絲絲縷縷欲斷還羞拉拉扯扯地,既飽口服又添眼福。兒子更是,從開始吃固體食物時起就愛上了這美食,每次帶他出去玩,餓了總要買上一碗,兩個人呼嚕呼嚕吃得就是爽!

這樣一碗不起眼的小食,竟然被 CBC 電視台評選為“加拿大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The Greatest Canadian Invention by CBC ),還榮列第十位。而其它入選的偉大發明都是對加拿大乃至全人類的進步起到過重大促進作用的,如治療糖尿病的胰島素,電話,電燈,心髒起搏器,螺絲釘,拉鏈,等等。能夠與這些偉大的發明齊頭並肩,連權威的 《牛津英語字典》也將它收錄, 可見作為小吃的普丁在加拿大人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傳說,在 2000 年美國大選期間,作為候選人的喬治布什被加拿大的記著問道:“請問您怎樣看待加拿大總理 “ Jean Poutine ”(讓 . 普丁)所持的對美態度?”布什還誇誇其談呢:“嗯,我很欣賞他的立場,我們都支持自由貿易協議,美加關係一定會更加緊密 …… ”其實,當時的加拿大總理叫做 Jean Chretien (讓 . 克雷蒂安),根本不是什麽“讓 . 普丁”。這是 CBC 電視台的喜劇節目主持人 Rick Mercer 拿普丁跟布什老哥開的一個天大的玩笑!

秋日的小陽春裏,我和好朋友 Tony 慕名前往一家小店吃普丁。 La Banquise 是蒙特利爾最著名的普丁小吃店之一,已經有 40 年的曆史了,它以出品花樣繁多的普丁而聞名,餐牌上竟列有二十多種選擇。

我隻吃過街麵上最流行的那種普丁,叫作 Classical Poutine 經典普丁。沒想到在這家餐廳裏,他們把普丁做得五花八門,在薯條和奶酪的基礎上,什麽東西都敢往裏添加:為了更香口,就加牛肉,豬肉,培根,烤香腸;想要更刺激,就放鮮辣椒,淹辣椒,辣味醬;不喜歡肉汁,可以用番茄醬來代替;不想太肥膩,就拌上各種蔬菜。總之,就像做披薩一樣,隻要想得出來,什麽都可以放進去。

我們精心挑選了兩款普丁: Poutine Elvis ,和 Poutine Ole!Ole! 。前一款裏麵有大塊牛肉以及青菜,感覺它應該香口又健康;點後一種是因為看上了它的名字: Ole!Ole! 使我想起那首回蕩在足球場上的歌曲,想必應該非常勁爆。等侍者端上來一看,果然,上麵淋滿了紅彤彤的醃辣椒。用叉子挑起一塊嚐嚐, Elvis 挺香,薯條奶酪大塊牛肉各個比著冒香氣;而 Ole!Ole! 則有點麵目全非的感覺了,以番茄醬代替傳統的香濃肉汁,再加上辣椒,已經看不出普丁的真實麵目了。吃來吃去,還是覺得原始的經典普丁最好味。

這家號稱全城最大最古老的普丁老字號,全天 24 小時營業,吸引著本地中下收入的工薪階層,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人們來此都愛點一隻啤酒,就著香濃的普丁,當正餐來吃。

其實,加拿大的美食多不勝數,為什麽小小的一碗普丁會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個人猜想,也許這要歸功於魁北克人對它太過熾烈的關注和厚愛 ---- 一切能夠代表魁北克地方特色的東西都被他們極力推崇著,敬仰著。在外人麵前,魁北克能夠引以為自豪的東西畢竟不多,除了席琳·迪翁( Celine Dion ),可能就是這一碗普丁了。對於魁北克人來說,普丁就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符號。蘇珊 · 朗格說:“符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將經驗形式化並通過這種形式將經驗客觀呈現以供人們參照、邏輯直覺、認識和理解。”這個符號承載著魁北克人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和情感歸宿等一切信息反饋的綜合,它要傳達的是:魁北克是一個獨立於加拿大之外的民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有自己的民間習俗傳統,按照總理哈泊的話說,魁北克應該是一個“國中之國”。魁北克人一直在盡力挖掘可以代表其獨特性的符號,以向世人昭示它的獨立思想,而普丁就是這樣一個最理想的符號。這發明於魁北克地區的特色小吃,體現著它有別於其它食品的個性特征。連外來移民在表達他們想融入這個社會的想法時,都願意用“喜歡吃普丁”來作為依據。

也許正因其出身於魁北克,且有著一個不好看的扮相:粘粘糊糊的一團,普丁這麽美味的一碗小吃,自從問世以來卻備受關注,甚至爭議。當其它省份的人,或者法國人想調侃一下魁北克時,普丁總是被當做替罪羊,誰都可以拿它來開涮。這可憐的奶酪薯條,向來都默默承受著屬於它自己的命運之重。

一好友,在法國男友麵前承認她熱愛普丁,結果遭致那人的鄙夷與不屑:“你怎麽會喜歡那種東西?那是天寒地凍時喂養加拿大人的填充物,是“伐木工人的食物”嘛。當然了,加拿大氣候那麽惡劣,人們要找東西來充饑,適者生存嘛,不能怪他們的。和加拿大人相比,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法國,這裏氣候溫和宜人,所以我們能夠發明出那樣精致的美酒和美食。”

高高在上的法國人,從不用正眼來看一下這美味的普丁,對他們而言,這一團粘乎乎的東西是喂給鄉下人吃的,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以前看報紙說江青最討厭毛主席吃紅燒肉了,想著當時江青看著那一碗黑乎乎的肥肉,也是這樣的鄙視與厭惡吧。在國內,南方人不是也以精致講究的菜肴而自豪嘛,對著東北人那一鍋熱氣騰騰的“爛燉”,他們從來都是一副不屑的模樣。不過“爛燉”還有蔬菜在裏麵,營養也算均衡,而這普丁裏麵,薯條是最易發胖的澱粉,湯汁是味重且肥膩的,奶酪也是導致肥胖的元凶,所以平心而論,它肯定算不上什麽健康食品。

歐洲移民在飲食上一向有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他們常常嘲笑美國胖子多,因為那些人隻知道猛吃,貪享一時的痛快,講口感而不重營養。而魁北克人,作為法國的後裔,更是發揚光大了法國菜的考究,精致,吃喝上從來都是傲視群僚的,卻獨獨被這一碗普丁撕毀了他們的優越感,也跟著嚐盡了遭受恥笑的難堪。

1991 年 11 月,加拿大最大的電視台 CBC 的記者麵對著鏡頭,問魁北克總理 Robert Bourassa :“您喜歡普丁嗎?”總理聽聞立即變臉,馬上走人:“對不起,我還有個很重要的約會要去”。當用同樣的問題問到作為反對黨的魁人黨領袖 Jacques Pariseau 時,他的反應也一樣:拒絕回答這個問題,無論是麵對著鏡頭還是後來的電話采訪。

大人物們聞普丁色變,原因隻能是一個:普丁出身卑微,容易令人聯想到一些低下階層的不雅吃相,說喜歡普丁就會讓他們感到尷尬。看看美國著名的漢堡連鎖店 In-N-Out Burger (進出漢堡店),他們居然把普丁稱作 French-fries, animal-style ,“動物風格的薯條”。太過分了!

被他人這麽一扁斥,這種尷尬也漸漸出現在普丁的家鄉魁北克了,這裏某些人為了免遭別人的嘲笑,明明愛吃普丁,也要假裝不喜歡。即便吃了,也不能痛痛快快地吃,總要躲躲藏藏,夾雜著內疚羞恥的感覺。

其實在曆史上,很多著名的菜肴和普丁一樣,也曾經遭遇過這樣菲薄的待遇 , 像龍蝦啊,墨西哥玉米餅啊,還有號稱“法國爛燉”的 Cassoulet ,都曾是窮人的食品,後來卻因其美味不可擋而逐步走向國際,成為了一道廣受歡迎的佳肴。普丁雖出身貧賤,卻擋不住人們對它美味的貪婪,像麥當勞,漢堡王,肯德基這樣的國際快餐連鎖店在加拿大開店時,都在菜單中特別加入了這道小食。

想起去年曾經在本地報紙 The Gazette 上讀到過一篇文章,作者說:

“ If you thought poutine, Quebec's favorite fast food concoction, was made of French fries topped with gravy and salty cheese curds, you're wrong.

According to the political scientist who wrote a book on Quebec's signature dish, the real recipe is a generous portion of shame fried gently in an inferiority complex and topped with a hint of denigration from the ROC (Rest of Canada) - and a touch of guilty pleasure.

如果你以為普丁就是用薯條,奶酪塊和肉汁做成的,那你就錯了。

政治學家認為,製作普丁的真正食譜是 : 用一點點自卑,輕輕地煎炒一大塊羞辱,再放一點來自魁北克以外地區的玷汙和暗示,以及一絲帶著內疚的快感。”

  我自認吃東西從來都是隻講口感不講扮相的,吃普丁的時候,我不管什麽羞恥感,也不管什麽自卑情結,不過每當想到又因此攝入了過多脂肪而要變肥時,才會產生一絲的內疚。所以,我也和大多數魁北克人一樣,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帶著內疚的快感吃普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