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與利益的天平上搖擺
(2007-02-01 06:57:24)
下一個
我們生活在一個世風日下的時代,經常在我們周圍有許多道德淪喪的故事發生。我們周圍有許多人,在追逐各種利益的同時徹底放棄了傳說中的操守,他們種種的醜行讓我們不忍聞聽。可是人們在歎息之餘,總是無可奈何的,除了譴責別人對道德的輕蔑以外,我們還能做點什麽呢。
於是我們討論道德,我們在焦急中呼喚社會道德秩序的重建。可是這東西偏偏你越呼喚它,它越無動於衷。我們望著道德的背影,思考怎樣讓它回來,心情就象很多年前試圖拉住那個出走的戀人。和中國的很多問題一樣,我們來到一個黑暗的起點上,在摸索光明的前途。
道德是什麽?鬼知道那些學哲學的人怎麽下定義,我懶得去查了。既然我有我的理解,那就按照我的想法來吧。我認為道德就是一個人對別人所承擔的責任。
個人
父母,朋友,皇帝,同事,弱者
孝 義 忠 信 仁
設想一個圓,人的自我站在圓心上,這個人的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站在這個圓的圓周上,而道德的作用就在於使圓心上的人割舍屬於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而無償的奉獻給這個圓周上的人們。 按照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孝是愛父母,忠是愛皇帝,仁是愛弱者,義是愛朋友,信是愛你的同事(事業上的夥伴),嗬嗬。
(順便插一句,聖賢的訓誡裏沒有愛自己妻子這一條,所以古代的英雄都是兄弟如手足,妻子當衣服的。三國裏有個家夥把老婆煮了給劉備吃,這小子還是正麵人物,對於他大夥不但不能罵,還要誇一句說:嘿,夠哥們,講義氣!)
題目夠簡單的了,解吧,想什麽辦法讓能這個人這樣去做。我認為有四種力量會促進或阻止這個人這樣做。
第一、 圓心上的人他自己的生存狀態。需知饑寒起盜心,自己都處在生命線上掙紮的人,他有什麽能力和心情去對別人好?沙漠中的最後一滴水,大海上的最後一口糧,都是殺害同伴的直接理由。越接近生存的邊緣越考驗人們越是自私和利己。戰爭年代的吃死人肉,饑荒歲月裏的買兒救窮,其實都是迫於生存的無奈,我就不信人肉真能好吃,不信你們誰割一塊喂我,我肯定是不吃的。現代社會也是一樣,我們所聽說的所有慘不忍睹的故事都發生在赤貧的人身上,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人就不願意提著腦袋過日子。離死亡線越近的人越瘋狂,越狠毒,而快樂安寧的人他絕不會無端的去傷害別人。西方有句話:這個天底下最危險的人是一無所有的人,一個人如果他擁有愛,擁有安全,擁有美好的生活他是不會輕易去惹是生非的,他是有所顧慮的。一個赤貧的小夥子年輕的時候會進入黑社會打打殺殺,掙了錢,有了生活,就去捐慈善機構,擺出笑容千方百計要做紳士。道德是奢侈品,非要自己的生存有了保障人才有道德之心,沒有活路可走的人是最容易鋌而走險的。
第二、 道德觀念的灌輸。
所有的人都在質問我,按你的說法有錢就有道德的話,就不該有那麽多有錢的壞蛋和貧窮的好人了。是的,我承認生活的富足隻是道德建設的基本保證,這是不夠的,還要靠一個人對道德觀念的認可。
不過不幸是今天的中國這種道德觀念的體係正麵臨一個崩潰局麵。理由很簡單,古聖先賢的訓誡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生存狀態。當儒家文化裏的思想核心:忠君和節烈思想,受到了徹底的拋棄,於是儒家文化本身也就受到全麵的質疑了 “別告訴我聖人怎麽教導,聖人還讓你纏足呢”。
值得說一句的是:盡管古代的君子烈婦的行為在今天看來他們是如此可笑,可是我在心底對這些人是由衷的尊敬的。不管他們腦中的觀念是怎樣的愚昧,他們在努力的去做一個好人,一個道德上的完美者,他們做的是那樣認真,那樣努力,以至於完全的忘我,這些人如果活在今天也該是一些世界上最好的人的。
舊的動搖了,新的卻還沒頂上來。對的錯的說不清了,沒有人告訴大家做人該有怎麽樣的道德體係,這才是問題。按說,這個工作應該是由現代的大哲學家去完成的,可是現代的孔子們為了活命都不想亂開口,事情就由核心們包辦了。今天說三講,明天說三個代表,過幾天再宏揚民族文化,這些提倡都成不了氣候,都是一陣一陣的風。其中有一陣風還破四舊,我的天,我常在心裏這麽想,破四舊其實是焚書坑儒。
當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在新的世界裏已經岌岌可威的時候,十年文革又給了它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它直接造成了全民道德水平的大幅度下降。當人們腦中洗掉了儒家思想的武器而又沒有新的精神力量來填補,那裏麵就變成了可怕的真空,這種真空是無法抵禦利益的誘惑的。於是中國有了殺人奶粉,洗衣粉油條,以及形形色色損人利己的產品招搖過市,皆源於腦中的愚頑。儒家思想的統治的社會遠遠要強過於一個打碎了儒家但是又沒有別的思想主流來填充的社會。
以我的觀點,新的道德體係來源於有選擇的吸取儒家文化,再有選擇的吸取西洋人本主義文化中的營養,二者結合起來將是中國下一代道德體係的基礎。但是取舍之間著實兩難,這個問題隻好留給社會去大浪淘沙了。世界雖然是多元的,可是有些東西必須是全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那將是什麽?
我們今天所閱讀的道德淪喪的故事其實往往來源於這樣的思想真空。
第三、 人和人之間的互動。
回到我們這個圓上來,中間是人性個體,周圍是社會關係。而一個人的道德水準和這個社會的道德水準無疑是分不開的,圓周也會向圓心輻射觀念。
就個體人性而言,他周圍的人對他的道德觀影響很大。一個人,別人對他好,他也對別人好,別人欺負他,他也心懷惡念,這就要看個人的機遇和造化了。但是總的說來社會總體的道德水平將大大的影響到個體的道德水平,好人越多,感染出來的好人也就越多,良性循環是我們的期待。
第四、 社會製度的完善
浮萍姐有一次抱怨:開車的時候,為什麽我排隊,卻有人逆行走到前麵去。國內的人也在抱怨,我們天天辛苦的工作,還不是掙幾個小錢,但是人家頭腦靈活的人稍微動點“腦筋”就能變成大款爺,那麽我們為什麽還不開竅呢?
是的,由此我們引出關於建設道德這個話題裏最大,也是最麻煩的一個部分,社會機製應該保護道德。如果不道德的人不但獲利並且安全,如果殺了人可以逃跑,偷了稅可以逍遙,如果賣了殺人奶粉還沒人管,在這樣的社會裏你就是聖人想保持道德怕是也難。
所以道德的建設還要依賴與社會製度的全麵完善。具體到生活中它應該是千萬條明確細致的遊戲規則,比如司法,工商,財稅,等等這些部門的高度發達。他們的作用在於更準確,更精巧的保護合法,打擊非法,形形色色的醜惡行為都該有相應的法律來控製。一個社會在這些方麵的能力越好,這個社會對道德的保護能力也就越強。而社會職能部門的發達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之一,所以道德和文明應該是一起成長的。